米酵菌酸是什麼?如何預防?

2024/03/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4.03.29新聞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2死5命危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衛福部今晚(28日)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解剖結果,表示呂姓死者的檢體驗出30%至100%的米酵菌酸,為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毒素。食藥署長吳秀梅則指出,米酵菌酸是很罕見毒素,不會因為洗滌、烹飪被破壞,更是第一次在台灣驗到。




米酵菌酸是什麼?

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 (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的一種毒素,與過去印尼、中國涉及椰子和玉米產品的食源性疾病爆發有關。米酵菌酸毒素會破壞破壞人體粒腺體能量,進而造成猛爆性多重器官衰竭。


米酵菌酸偏好22°C~33°C、酸鹼值中性的環境,早期米酵菌酸多是偏鄉家庭在自製發酵玉米粉過程受到污染所致,2018年以來則以木耳、溼粄條為主。


米酵菌酸哪些食物可能有?

變質澱粉類產品(糯米、小米、高粱米、馬鈴薯粉等)、變質的銀耳、完全或不完全發酵的玉米、椰子製品,容易被米酵菌酸污染,印尼、中國的米酵菌酸中毒案例都與這些食品有關。玉米、大豆,以及乾燥、半乾燥的白木耳,皆能發現蹤跡,要是這些產品的加工製造過程被污染,便有可能衍生出米酵菌酸毒素。



如何預防:

1.鑑於米酵菌酸無臭、無味,即便是受到污染的食品,看起來、聞起來、吃起來皆和正常食物無異,不像一般腐敗的食物入口即知,很難察覺,因此建議大家,盡量避免攝取重複加熱的米、麵主食,多吃新鮮烹煮的食物為佳。米酵菌酸不會因為清洗和烹煮而不見,所以預防是關鍵。


2.購買商品時注意保存期限、回家後好好保存、過期或疑似變質時丟棄勿吃


3.最好也不要自己在家製造發酵製品,降低米酵菌酸毒素產生的風險。

如果很想自製發酵米製品或椰子製品時,可以添加檸檬汁、醋等酸性物質抑制毒素滋生。如果想泡發木耳或銀耳過夜,則可放在冰箱冷藏室,延緩微生物的增殖速度。


米酵菌酸中毒症狀有哪些?

米酵菌酸中毒,多數人很快就會有急性腸胃炎、肚子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同時伴隨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病程發展快速且相當危險。

接觸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後,潛伏期約1~10小時,中毒後除了上述症狀,臨床表現還包括頭暈、嗜睡、出汗過多、心悸、血便、少尿、血尿

檢查期間,患者也可能發生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四肢僵硬、譫妄、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米酵菌酸毒性極強,1毫克便有可能奪命,致死率高達40%以上。

而且米酵菌酸極耐高溫,就算用120°C加熱一小時,米酵菌酸的毒性依舊存在。

現階段醫學尚未有專門治療米酵菌酸中毒的特效藥,醫師只能給予患者支持性療法。


臉書:林沛勳中醫師

Ig: linpei2022


#林沛勳中醫師

#凱璿中醫

#鳳山凱璿中醫

#米酵菌酸中毒

#寶林茶室


中醫師衛教、針灸穴位、中藥介紹、疾病治療、醫療新聞、診間故事、生活閒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