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是這樣,當沒有看到什麼美食介紹時,就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步調來進食。一切按照計劃來,可說是沒有什麼期待感。而這並不代表,不能去安排大餐的享用,或者是依照客戶的需求,為其尋找適合的龍蝦餐廳或是和牛餐廳。看著菜色,想著客戶可能會喜歡怎樣的,這還是做得到的。而購物慾是這樣,沒有看到什麼優惠訊息時,就不會特別想要買東西。當然,日用品還是需要的,但到底要買多少,也不用特別囤積,還是可以多思考幾次再下結論。例如安排一趟旅遊到南部辦事,出發時因為趕時間,就可以搭乘高鐵前往;而回程時沒那麼趕,那就搭乘台鐵或客運,也可以省點交通費。
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在不被誘發慾望時,可以做到少吃和少買的境界。因為在安排好的兩餐之間或是下次計劃購物之間,就是專注在自己要完成的事情上,而不會一直想吃東西或是想著再買點什麼堆在家裡好。慾望越少,越能讓生活變得更加簡單清爽,這就是一種不同層次的境界。像在電影:媽的多重宇宙裡,為了營造華人那種雜亂無章的客廳和飯廳,道具組還要特別去找來一堆東西堆滿整個空間,表示那是一個每天都充滿混亂與煩躁不安的地方,讓人無法靜下心來好好的對話,好好的用餐。如果可以把雜物減少一些,那就會變成是一個溫馨的地方。
因為沒有要吃,所以不必煩惱要吃什麼好;因為沒有要買,也就不用花時間在逛網站或商店上。少了這些事,如果會讓自己感到有些煩躁,那就代表自己是有依賴這些事物來轉換心情。雖然愛吃愛買是人的本性,但不代表少吃少買就活不下去了,相對的,會把自己應做的事情更加凸顯出來。雖然知道有些事情應該要去做,但就是寧願先去處理那些食慾與物慾的事。現在這些事情減少了,是不是更有心力來做這些事情呢?的確,總是有一些很重要卻又不緊急的事,在默默等待著自己去處理。早點開始處理,就能對自己更有幫助,而不是被一堆雜事所淹沒。
這道理就跟剛剛搬家或搬座位後的那種清爽感一樣,很多以為是重要的物品或文件,被收起來後再也沒有打開的必要。如果真的要用時,那再拿出來也來得及。經由幾次的實驗,可以驗證對自己而言,這就是有效的整理方法。就別想那麼多,直接打包起來放到旁邊去,就能讓桌面有著清爽的效果。因此,少吃少買之後,可以用來整理現有的物品。少了這些雜事的叨擾,就能幫助到自己,就算要面對的這些事好像不那麼吸引人,好像有些難度,好像要做很多次才行,那都不會是問題的。當心情變平靜了,很多事做起來就不會像之前想像的那樣困難。
心境的轉變很重要,在長時間的運動之後,才慢慢發現,可以拿手上有點沈重的提袋當作啞鈴來鍛鍊手臂,而不僅僅只是提著而已。這時就從原本提著的苦差事心情,轉換為健身心情。換言之,在走路運動的同時,還可以運用身上背負的,和手上提著的物件,來鍛鍊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