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菩薩低眉的微張微闔間。

更新於 2024/03/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對我而言,菩薩低眉,是一種動態。 眼睛彷彿要閉上,是因為正觀自在,一旦閉上就是寂靜涅槃或在另一個光輝世界;眼睛宛如要睜開,只因為在給予,ㄧ旦完全睜開,就會將另一個完美世界投射在這裡,而當中若有衝突的地方,會令眾生無所適從,甚至自知不如而失去生機,因此「菩薩低眉」是正微張,也是正微闔的現在進行式,只為給予。 慈悲! 只因我們與完美還有差異,而菩薩心裡期盼著不需要慈悲的那天到來,眾生得到完美的同時,自己亦寂靜涅槃。

這麼偉大且豐碩的給予,為什麼菩薩要選擇低眉,無法真真正正的完全展示完美姿態?

答案是給予。 當眾生想要的一切,受制於現實而不自知,懷抱著理想而不追尋時,給予也不應該有管理的成分,於是眼睛漸漸地微闔,直到眾生願意接受的程度;當菩薩給予的一切,受制於現實尚須拓展,懷抱著完美而正創造時,差距也不應該有強制的成分,於是眼睛漸漸地微張,直到眾生願意創造的程度。

而菩薩並不偉大,只是讓偉大透過自己而已,請以慈悲體諒菩薩的慈悲,那是一種通向偉大的道路,是道德,德行的道路;是冥想,淺移默化的創造,這一刻,正發生。



在無止境的寂靜中,活出最光輝燦爛的世界。

在無止境的寂靜中,活出最光輝燦爛的世界。


avatar-img
29會員
819內容數
看見悲劇,不承認,自己就會成為悲劇。 上天讓人看見悲劇,並不是在打擊由歡喜構成的給予,而是祂需要你在這裡。 不逃避,不怪他人取笑,大家都想更好地前進。所以樂天,因為不僅自己相信上天,上天也相信自己,因此才樂天知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透過解析他者與自我,作為修行動力來源時的差異,推導運轉之後發生的心態與事件,往前突破、往後溯源,才發現大家都在追逐理想。
試著透過推導「人養玉,玉養人。」的內部邏輯,人是如何搭配玉石的屬性,有所成就的同時,還讓自己與玉珮變得更好。
透過水從無價到有價的過程,仍保持著上善的品質,試著推導如今的社會擁有的文明進步程度。
類比完美與資本主義的相似之處後,就會找到極致活在當下的美好,而當這些成為生命中的過去而沈澱時,成為完美與完人之後,所帶來的豐碩光輝與全新世界,就只是在回憶過去的美
幾乎每個生物都需要進食才能活著,因此承載意志勇於挑戰的艱難活法,只是「義」而已。 而這樣子活著,竟也符合世界的規律,良性循環的邏輯,才發現只有怠惰會阻礙著自己。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透過解析他者與自我,作為修行動力來源時的差異,推導運轉之後發生的心態與事件,往前突破、往後溯源,才發現大家都在追逐理想。
試著透過推導「人養玉,玉養人。」的內部邏輯,人是如何搭配玉石的屬性,有所成就的同時,還讓自己與玉珮變得更好。
透過水從無價到有價的過程,仍保持著上善的品質,試著推導如今的社會擁有的文明進步程度。
類比完美與資本主義的相似之處後,就會找到極致活在當下的美好,而當這些成為生命中的過去而沈澱時,成為完美與完人之後,所帶來的豐碩光輝與全新世界,就只是在回憶過去的美
幾乎每個生物都需要進食才能活著,因此承載意志勇於挑戰的艱難活法,只是「義」而已。 而這樣子活著,竟也符合世界的規律,良性循環的邏輯,才發現只有怠惰會阻礙著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做一個菩薩容易嗎?要精進。這人世間很短的時間,幾十年一下就過了,能修的時間很少,不精進怎麼成就菩薩道?菩薩為了度眾生「施無礙辯」,把祂的無礙辯才布施出來,利益有情。「無礙辯才」怎麼修?得先有無礙辯,再來施無礙辯,得先有錢才能布施錢。所以,無礙辯怎麼修?「語業」短時間沒有辦法講得很微細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菩薩「愛語相」,愛語善巧地來宣說,柔言慈語。「柔言慈語」是什麼呢?末法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調、鬥爭堅固,沒有辦法每個人都義正嚴詞地去指責他、去呵斥他、去規範他,有的時候就用慈悲溫柔的話。這不要學錯,柔言慈語不是上師講要柔言慈語,菩薩五相也講菩薩要柔言慈語,我講話就溫柔一點、慈悲一點
Thumbnail
心經開頭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自在,容易嗎?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自在,或者我們錯以為開心就是自在,能恣意而為就是自在,也許我們從未停下來想過自己自在嗎?也可能從不知道怎樣才是真的自在。 自在,是這本經要帶給大家的,免於心中的苦難枷鎖,能如浮雲遊水輕鬆自在,帶我們去看為何不自在,走出不自在,重回自在。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做一個菩薩容易嗎?要精進。這人世間很短的時間,幾十年一下就過了,能修的時間很少,不精進怎麼成就菩薩道?菩薩為了度眾生「施無礙辯」,把祂的無礙辯才布施出來,利益有情。「無礙辯才」怎麼修?得先有無礙辯,再來施無礙辯,得先有錢才能布施錢。所以,無礙辯怎麼修?「語業」短時間沒有辦法講得很微細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菩薩「愛語相」,愛語善巧地來宣說,柔言慈語。「柔言慈語」是什麼呢?末法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調、鬥爭堅固,沒有辦法每個人都義正嚴詞地去指責他、去呵斥他、去規範他,有的時候就用慈悲溫柔的話。這不要學錯,柔言慈語不是上師講要柔言慈語,菩薩五相也講菩薩要柔言慈語,我講話就溫柔一點、慈悲一點
Thumbnail
心經開頭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自在,容易嗎?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自在,或者我們錯以為開心就是自在,能恣意而為就是自在,也許我們從未停下來想過自己自在嗎?也可能從不知道怎樣才是真的自在。 自在,是這本經要帶給大家的,免於心中的苦難枷鎖,能如浮雲遊水輕鬆自在,帶我們去看為何不自在,走出不自在,重回自在。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