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Same as Ever)》

2024/04/0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為協和基金(The 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兩次贏得美國商業編輯與記者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Business Editors and Writers)頒發的最佳商業獎(Best in Business Award),曾獲《紐約時報》希尼獎(New York Times Sidney Award),並兩度入圍杰洛德.羅布傑出商業寫作與財經新聞獎(Gerald Loeb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Business Writing and Financial Journalism)。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Same as Ever: A Guide to What Never Changes)》(2024)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Same as Ever: A Guide to What Never Changes)》(2024)

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曾說,經常有人問他:「未來十年有什麼事會改變?」卻沒有人問過他:「未來十年有什麼事不會改變?」貝佐斯認為,第二個問題比第一個還要重要,因為知道有什麼事情是未來好幾十年不會改變的,例如在電商領域顧客永遠都會想要更便宜的商品、更短的送貨時間,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投入資源,來增進那些方面的實力。

無論今天看起來再怎麼顯而易見的事情,明天都可能因為一些沒有人想到的事故而改變,因此我們永遠無法準確地預測未來世界的樣貌。當我們將心思放在亙古不變的事物和道理上,能使我們以更加安然的姿態,來面對各種未來的不確定性,而不是盲從地將自己寄託於脆弱的片面預測之中。

歷史雖然充滿了許多永恆的智慧,但是人們卻總是不斷重蹈覆徹,一如既往。

關於歷史

人的情緒、恐懼、怨恨、目標、動機與期望,是世上最難衡量計算的東西,這說明了為什麼歷史總是由一連串令人費解的事件所組成,而且未來還會繼續如此地延續下去。雖然歷史已經記載了許多先人的教訓,但是所有的教誨都不比親身經歷來的有說服力。就像是沒有經歷過金融海嘯的新生代,也許知道風險控制的道理,但是並不會覺得有其必要。幸運的話,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遇到系統性災難,帶著風險只是杞人憂天的信念入土;但是也可能在有生之年中遇到讓財產幾盡歸零的大事件,痛定思痛重新審視自己的理財方式。

人們在歷史中重蹈覆徹的慣性,筆者特別喜歡張西在《是花季的關係》中的敘述:

歷史的重複大概不是因為人們健忘,而是世上大多數的教訓,無法僅靠文化傳統與藝術傳承。人的心,每活一次,都是新的血肉、新的汗水和眼淚,要等一切都變舊,才知道這些重複如何而來,只是知道的時候,新的人已經一波波誕生、到來。人類仍仰賴知識與經驗有著許多驚人的進步,世界的形狀變了又變,人心的路徑,卻總是逃不了那幾個必經之地。既然是必經,就免不了集體地重複。

但是或許也是因為有新的血肉,才能夠不計前嫌,跳脫傳統的束縛,大膽進行嘗試與創新,人類的文明與科技才得以不斷進步。

風險

作者對於風險定義非常直截了斷 — 風險就是你沒預料到的事。

《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每年一月都會發布特刊,預測未來一年的重要趨勢,但是在 2020 年的特刊完全沒有提到新冠肺炎(COVID-19)的爆發,在 2022 年的特刊也沒有提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最重大的新聞、最重大的風險、影響最深遠的事件,總是那些我們永遠無法預料到的事情。正是因為無法預料,所以沒有人為此做準備,最終才會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害。

如果風險是在我們預料之外的事情,我們該如何防範?作者認為,我們應該預期風險會出現,而不是預測風險何時會出現 — 投資於準備,而不是投資於預測。

舉例來說,加州政府知道大地震將會發生,但是不知道這樣的地震什麼時候會來,即使沒有明確的預測,緊急應變小組也已經做好準備,建築物也以可以承受超大地震的前提來設計結構;在個人理財方面,儲蓄的金額應該高到讓我們有一點皺眉頭的程度,因為我們心中認為足夠的儲蓄水位,考量到的只會是我們已知的事情,而真正的風險都是來自那些未知、想不到的事情。

扣除你認為自己已經考慮過的一切事物之後,剩下的就是風險。
— 財務顧問卡爾.理查茲(Carl Richards)。

看不見的好事

好消息通常需要時間醞釀,經由複利效應日積月累,卻時常受到漠視;壞消息往往在一夕之間出現,造成嚴重的後果,吸引大家的關注。

經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數據顯示,從 1950 年到 2015 年之間,人均心臟病死亡率下降了超過 70%,若要是心臟病的治療水準沒有提升,死亡率沒有逐年下降,這 65 年間死於心臟病的美國人,將會多出 2500 萬人。這麼重大的進步,為什麼沒有受到大家的關注?因為進步發生的過於緩慢,慢到沒有人注意到 — 事實上,在這 65 年的期間,心臟病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只有 1.5%,分散到每一年內似乎聽起來就沒那麼令人驚奇。

相比來說,壞消息通常都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襲來,激起每個人的關注。例如:珍珠港事件和 911 事件,兩者從開始到結束大約只有一小時;新冠肺炎(COVID-19)從不曾聽聞,到大家生活被它搞得天翻地覆,只花不到 30 天;雷曼兄弟這間長達 158 年的老字號企業,不到 15 個月的時間就從巔峰走向破產。

其實生活中許多的好事,都是在於沒有發生的事,例如:沒有發生的死亡、沒有感染到的疾病、不曾開打的戰爭等等,這些事情因為沒有實際發生,反而讓人察覺不到。歲月能夠靜好,已是最值得珍視的幸福了。

許多進步與好消息都和沒有發生的事情有關,而幾乎所有的壞消息都和已經發生的事情有關。

作者上一部廣為人知的作品《致富心態》,多著墨在理財方面的心態建立,這部新作《一如既往》擴展到更廣泛的處世面向,是一本值得作為人生圭臬的參考書籍。礙於篇幅,只能在這裡千挑萬選出寥寥幾個筆者特別有感觸的觀點跟大家分享,其他很多沒有載入此文的醍醐道理,就留待讀者們親身踏入尋寶了。

這本書的中文版最初上市時,有限量的幾本書夾帶著真實的一美金新鈔當作隨書贈品,非常特別,可以視為是直接的 30 元折價。原本筆者索性想拿這一美元用作閱讀時的書籤,後來想一想,拿美鈔作書籤好像有點太奢侈了,不到半晌又轉念一想,現在很多精緻的書籤甚至比一美元還貴,好像也論不及奢侈 — 不過筆者最終還是返璞用上了誠品每月一書送的書籤,把這一美元供奉在書桌上作為紀念了。

延伸閱讀

  • 《致富心態(The Psychology of Money)》(2020)by Morgan Housel
    • 同作者的成名代表作,篇幅更多著墨在與理財相關的議題上。對於想精進理財能力的讀者,非常推薦閱讀這本書,打好心態的基礎。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Poor Charlie's Almanack)》(2005)by Charlie Munger
    • 蒙格的處世智慧,絕對值得每個人參考,在此緬懷這位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大師。
18會員
34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