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發現薇趨勢/當 AI 注定搶走部分工作…

2024/04/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4/04/01 23:58:42經濟日報 王薇瑄(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高盛經濟學家在2023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AI的進步可能導致全球約三億個全職工作遭到自動化取代,同年5月,美國八萬名失業人口中,有4,000名是因為工作被AI取代。


裁員潮並沒有因時間的推移跟終止,世界最大的快遞承運商和包裹運送公司「聯合包裹公司UPS」也爆出將裁1.2萬人、根據ResumeBuilder對750名使用AI的企業領導人調查,44%的人表示2024年將因AI效率而裁員。


換在過去,各行各業都存在一股反對勢力,拒絕足以取代人工作的技術進入職業場域。


舉例來說,美國的Lytro曾研發製作一款適用於電視與電影的光場攝影機,今天要拍攝的腳本是:「夕陽西下,天空呈一片橘橙色時,一對佳偶從主屋走向歐式小涼亭,席間的賓客投向祝福的眼神,在一隻羽毛潔白無瑕的海鷗飛過時,向天空發射煙火。」


用文字簡單敘述的一幕可能因為「今天是雨天」、「導演喊卡太多次讓天色變暗」、「潔白的海鷗沒有如期出現」與「煙火在錯誤的時間引燃施放」等,但上述的意外都能透過能掌控所有場域的光場攝影機解決,它能記錄所有場景細節,讓所有細節出現在正確的時間點。


當時Lytro的發明能解決許多影視從業人員的工時,但重現能力太強,最後也因怕搶走好萊塢影業大部分的工作,最終沒有普及,Lytro公司也走向結束。


然而,AI的出現殺得各行各業措手不及。2023年的好萊塢罷工,除了抗議薪水過低,另一個項目就是須立法限制AI在影視產業橫行。


在AI剛萌芽時,許多科技公司會利用AI訓練已故影星的身影,讓他們再「活」過來,然而類似的技術,也被想削減成本製作人使用,要求表演者在現場表演同時也用3D人體掃描,被掃描者並不會被告知將在何處與何時使用數位影像。


在歷經118天的抗爭後,現在要使用替身演員們的數位影像時,需支付他們在現實中完成相同工作量的報酬,使用影像前,還須得到該演員或其遺產管理者的授權,讓AI不至於侵犯到影視從業人員的權益。


但這份在影視行業中特別的「幸運」恐怕很難被其他行業複製,身邊許多創辦人好友,毅然決然地讓AI取代公司部分人力,因為AI效率好,準確度高又不抱怨加班。而也有好友因AI出現而被解雇。


AI消彌了專業技術門檻,讓普通人能無痛跨域,但也讓本來領域內的人感到焦慮。


全球歷經疫情與AI逆襲,許多人對人生的價值觀有很大的轉變。幾位前輩不約而同的與我分享,他們在思考,已經屆臨退休年齡,對工作仍有活力,對生活還有熱情,如果現在的工作不做了,接下來的五年、十年,自己應該要追求什麼?天涯又有何處能留他?


當一群前輩還在編織著對未來的夢,也有長輩決絕地選擇退休,也許AI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不是件壞事,讓我們能在更年輕、更有活力的現在,思考重新審視自我,而剛開啟職場生涯的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當初生之犢有職場老手的煩惱,資深前輩也陷入年輕後輩的迷惘,AI似乎也消彌了經驗的差距,讓彼此更平等,而開始思考的那一刻起,便是我們與AI不同,成長的開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23會員
81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