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業裁員減緩,為何焦慮未散?Tech Layoffs Slowing Down, Yet Anxiety Pers

九思觀察家-avatar-img
發佈於美國市場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4 年才開始沒多久,美國科技業再度掀起一波裁員潮。不過這次裁員的幅度比起 2023 年,規模明顯小了許多。

在 2023 年初,對許多科技業工作者來說,十年的繁華榮景戛然而止。Amazon、Google、Meta 等科技巨人大幅削減成本,幾個月內就削減超過 20 萬個職位。光是 2023 年 1 月,就砍掉超過 108,000 個科技職缺。

raw-image

根據 TrueUp 的裁員追蹤系統,今年 1 月的裁員人數還不到 45,000 人。相較之下,其實情況減緩相當多。而軟體相關工作的雇用情況也相對穩定,顯示科技公司在裁員的同時,仍在進行招聘。

根據 RBC Capital Markets 軟體分析師 Matt Hedberg 整理的數據顯示,2024 年 1 月軟體相關職位的招聘比 2023 年 12 月略有增長,也比 2023 年 1 月同期數據,呈現更好的態勢。

那麼為何整個美國科技產業,仍然感覺如此嚴峻與焦慮呢?


小規模裁員仍持續中

今年許多科技公司採取小規模、持續性的裁員方式,而不是一次大規模的裁員。像是溫水煮青蛙,讓焦慮感受稍微減弱。

舉例來說,Google 在 2023 年 1 月宣布裁員 12,000 人。今年它在消費硬體相關單位裁減數百個職位,廣告銷售單位也裁減數百人。大致採取這類模式。

2023 年 1 月 Amazon 執行公司最大規模的裁員,總共裁減了 18,000 名員工,而今年的裁員規模較小。例如今年 2 月初在 One Medical 與 Pharmacy 部門裁減了數百人,屬於特定性的裁員。另外還有 "悄悄解雇 (Quiet Firing)" 的策略進行中。為此,Amazon 財務長拒絕承諾裁員已經結束。

而在 2022 年底,Meta 表示會裁減 10,000 名員工。今年則採取更有效率的特定方案,例如減少管理層級。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最近表示,這種精簡方案將成為公司未來運營執行的方向。

新創倒閉潮

現在同時面臨許多新創公司的倒閉潮。這場風暴在 2023 年初時還沒有這麼明顯,而今你會陸續看到愈來愈多新創公司宣告失敗並結束運營。

雖然這不會造成大量失業的情況,但對於那些為理念堅持奮鬥多年的創辦人,與投資化為烏有的投資者來說,仍然造成心理不小的創傷與壓力。


2024 年才剛開始,這一系列的壞消息還是會持續浮現。加上許多技業高層認過去公司「過度擴張」,現在正是精簡組織、提升執行效率的適當時機。的確會讓人感到焦慮不安。

無論如何,你可以提前做好準備,調整心態,用正面的態度來因應所有的變化。以下幾篇相關文章,給您做參考。


(資料來源: Business Insider, Fox News, US News & Inde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美國人力資源港 - 九思觀點
15會員
92內容數
《九思觀點》與你分享美國職場人力資源、職涯發展的深度見解與實用建議。 我們旨在為臺灣企業與個人提供專業諮詢,協助你順利進入並在美國職場蓬勃發展。透過深刻的分析和最新的趨勢研究,我們將帶你探索人資領域的關鍵議題,提供實用的職涯發展指南,並分享在美國職場取得成功的心得與策略。
2024/06/18
由於電動車 (EV, Electric Vehicles) 的普及,引發了對鋰、鎳、鈷、石墨、錳和稀土這些礦物的巨大需求。而它們正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原材料,也稱為「關鍵礦物 (Critical Minerals)」。 電動車的生產需要大量的關鍵礦物。與傳統內燃機車輛相比,電動車所需的礦物量是內燃機
Thumbnail
2024/06/18
由於電動車 (EV, Electric Vehicles) 的普及,引發了對鋰、鎳、鈷、石墨、錳和稀土這些礦物的巨大需求。而它們正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原材料,也稱為「關鍵礦物 (Critical Minerals)」。 電動車的生產需要大量的關鍵礦物。與傳統內燃機車輛相比,電動車所需的礦物量是內燃機
Thumbnail
2024/06/11
在人工智慧 (AI) 迅速發展的時代,為了維持龐大運算能力,所消耗能源也越來越多。因此對於環境生態的影響,也必須要更多關注並採取行動。值得注意的是,維持 AI 發展所需的計算能力,大約每 100 天就會翻倍。為達到 AI 模型效率提升十倍的提目標,運算能力需求可能會激增高達原來的 10,000 倍。
Thumbnail
2024/06/11
在人工智慧 (AI) 迅速發展的時代,為了維持龐大運算能力,所消耗能源也越來越多。因此對於環境生態的影響,也必須要更多關注並採取行動。值得注意的是,維持 AI 發展所需的計算能力,大約每 100 天就會翻倍。為達到 AI 模型效率提升十倍的提目標,運算能力需求可能會激增高達原來的 10,000 倍。
Thumbnail
2024/05/28
經歷疫情兩年,網路勒索的情況稍緩。然而,隨著網路威脅情勢的不斷發展,2023 年勒索軟體再次出現,著實令人擔憂。越來越多駭客針對資訊業與實體供應鏈發動大規模的網路攻擊,並找到新的方式,向大大小小的企業勒索金錢。因此,「網路風險」也成為各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單就勒索軟體活動,在 2023 年上半
Thumbnail
2024/05/28
經歷疫情兩年,網路勒索的情況稍緩。然而,隨著網路威脅情勢的不斷發展,2023 年勒索軟體再次出現,著實令人擔憂。越來越多駭客針對資訊業與實體供應鏈發動大規模的網路攻擊,並找到新的方式,向大大小小的企業勒索金錢。因此,「網路風險」也成為各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單就勒索軟體活動,在 2023 年上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終究還是在NVDA拆股前匆忙上車,這個高的成本價真的抖抖的,但保持著看好AI龍頭一哥的威望,希望5年內還是可以引領人類創造嶄新科技願景的預期心理下,本宅還是忍不住啊!就看分拆後會不會激起散戶投資人的群起買入再創股價成長。
Thumbnail
終究還是在NVDA拆股前匆忙上車,這個高的成本價真的抖抖的,但保持著看好AI龍頭一哥的威望,希望5年內還是可以引領人類創造嶄新科技願景的預期心理下,本宅還是忍不住啊!就看分拆後會不會激起散戶投資人的群起買入再創股價成長。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高盛經濟學家在2023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AI的進步可能導致全球約三億個全職工作遭到自動化取代,同年5月,美國八萬名失業人口中,有4,000名是因為工作被AI取代。
Thumbnail
高盛經濟學家在2023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AI的進步可能導致全球約三億個全職工作遭到自動化取代,同年5月,美國八萬名失業人口中,有4,000名是因為工作被AI取代。
Thumbnail
2024年的科技趨勢有多個報告指出,包括MIT Technology Review、Gartner 和Accenture,強調了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入、超高效太陽能電池、戰略科技趨勢和科技遠景。這些報告展示了科技在未來將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
Thumbnail
2024年的科技趨勢有多個報告指出,包括MIT Technology Review、Gartner 和Accenture,強調了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入、超高效太陽能電池、戰略科技趨勢和科技遠景。這些報告展示了科技在未來將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
Thumbnail
2024 年才剛開始,美國科技業再度掀起裁員潮。不過比起 2023 年規模明顯小了許多。在 2023 年初,幾家科技巨人大幅削減超過 20 萬個職位。今年 1 月裁員人數不到 45,000 人。科技公司在裁員的同時,仍在進行招聘。 那麼為何整個美國科技產業,仍然感覺如此嚴峻呢?
Thumbnail
2024 年才剛開始,美國科技業再度掀起裁員潮。不過比起 2023 年規模明顯小了許多。在 2023 年初,幾家科技巨人大幅削減超過 20 萬個職位。今年 1 月裁員人數不到 45,000 人。科技公司在裁員的同時,仍在進行招聘。 那麼為何整個美國科技產業,仍然感覺如此嚴峻呢?
Thumbnail
2024年,全球經濟預測將持續衰退,使企業對支出和創新投資保持謹慎態度。然而受科技和社會趨勢影響,某些領域仍具有創新和投資的潛力,其中人工智慧(AI)是明顯的例子。當前商業趨勢主要受到科技推動,將帶來對人類本質的新視角。未來的關注點包括AI等領域,預計將引領商業發展方向,為我們帶來新的觀點與可能性。
Thumbnail
2024年,全球經濟預測將持續衰退,使企業對支出和創新投資保持謹慎態度。然而受科技和社會趨勢影響,某些領域仍具有創新和投資的潛力,其中人工智慧(AI)是明顯的例子。當前商業趨勢主要受到科技推動,將帶來對人類本質的新視角。未來的關注點包括AI等領域,預計將引領商業發展方向,為我們帶來新的觀點與可能性。
Thumbnail
2024已如清晨的黎明破曉,遙想2023年在科技業的風風雨雨也已是過往雲煙。如果說2023年台灣的代表字是「困」,那不管國內或國外科技業的市場在2023年,或許能用「亂」一字以蔽之。 原本2022年底OpenAI在推出ChatGPT時,大家還未意識到他會對個人、或企業帶來甚是劇烈的影響。202
Thumbnail
2024已如清晨的黎明破曉,遙想2023年在科技業的風風雨雨也已是過往雲煙。如果說2023年台灣的代表字是「困」,那不管國內或國外科技業的市場在2023年,或許能用「亂」一字以蔽之。 原本2022年底OpenAI在推出ChatGPT時,大家還未意識到他會對個人、或企業帶來甚是劇烈的影響。202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