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沉醉於打FF7 Ever Crisis一週年活動。
今天收到方格子電郵通知,我再不更新文章就會變魔法師,好吧那就著手更新文章。
最近對人生、生活,最大的感悟,是關於「硬件 VS 軟件」。
這世上的人事物,除了「硬件」之外,原來還有「軟件」這一層。
就像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首次發現,除了地球以外,原來還有其他星球一樣。
硬件: 就像電腦的硬件,6核心處理器,肯定會比4核心處理器跑得快。
又如家庭有沒有錢,人脈是否夠廣,後台夠不夠硬等。
若以人比喻的話,那就是「高富帥」。外在的人事物。
軟件:就像電腦的軟件,有bug的話,會令軟硬件不能運作。
軟件寫不好的話,會令硬件卡頓運作得不好。
但若是軟件寫得好的話,硬件便能發揮最大效果。
若以人比喻的話,那就是「內在美」。內在的人事物。
社會的傾向以及我們的頭腦,令我們大部分人,只著眼於看到的「硬件」、外在部份。
就像買一台電腦前,消費者肯定會查看,處理器是哪一款,記憶體是多少,硬件容量多少等。
我們往往忽略了「軟件」。如果一台電腦中了電腦病毒,無論硬件再優秀,它再也用不到了。
就像我們的心靈生病了一樣。
人變得沒有生氣,感覺活著沒有意義,根本不知自己在幹嘛,但仍要生存和生活下去。人變得空洞,像一具空殼。
「硬件」的特質是「條件性」
586電腦肯定比486電腦跑得快,40GB容量一定比20GB容量多,4GB Ram會比2GB Ram運作得更快、更流暢。物質層面是這樣運作的。
有人或會覺得,教育屬於軟件的一種。當人接受教育,好像能讓人生有所提昇。
純粹個人角度,教育仍屬於硬件。因為社會普遍的教育,教什麼學科,學什麼內容,都是由社會定的,由他人教授。客觀來說,你只是個被動的受眾。
而且社會上的教育,目的是訓練人依循社會規則而已,並不會在意你是否喜歡或接受與否。
「軟件」的特質是「無條件性」
比起硬件,軟件的可塑造性,以及可成長性高。
互聯網以及AI, 就是現實中比較近似的例子。
我認為的「軟件」,是眼看不見、觸摸不到,不能以邏輯證實,屬於心靈心理、精神層面、或靈魂方面。
類似的概念是:信念、信心、相信、正念,它的終極概念大概會是「愛」。
軟件可以變更,可以升級,也可以降級,就像俗語所說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