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km/h:一個女生的單車環島】Day 10 花蓮玉里-花蓮新城:屁股痛是會習慣的

2024/04/09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每天晚上睡前,我都會發Instagram的限時動態紀錄環島旅程,昨晚當然也提到了被路人撿上車的奇妙緣份。結果這天一早,一位高中的朋友回覆我,問我是不是有到長濱做足療。原來她在足療時,聽到旁邊的人在聊有個騎車的被載去玉里,顯然她在我們離開後不久抵達。有點可惜,剛好錯過。

我先去玉里火車站附近吃早餐,是一家燒餅店,特別的是,燒餅裡不是夾蛋和油條,而是便當裡會出現的配菜,像是醬爆豆干、蔥爆牛肉等。我選了醬爆豆干與蒜香四季豆兩種,配著燒餅吃,讓燒餅吃起來濕潤許多,味道也更豐富。

吃飽後往193縣道的方向騎,經過2022年918地震時震毀的高寮大橋,現在在河床搭起了一條臨時便道。會走193縣道而不是台9線,除了因為前一晚被邀請去參觀線道上一間教會之外,我也聽朋友推薦說193縣道很漂亮,也有樹蔭,騎起來比較舒服。正值寒假期間,「臺灣蒙恩的孩子教育協會」與教會合作舉辦營隊的原因,是看到附近各部落許多國小、國中生,放假期間不用去學校,父母或祖父母都在工作,沒家人陪,不知道要做什麼就只能整天滑手機。協會的理事長跟我介紹,營隊裡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出自單親或隔代家庭,家裡大人外出工作,忙碌之餘可能也無力顧及幼童的心智發展。小朋友從小沒人帶,缺乏各式的刺激以及社交,所以行為、表達能力等都不如實際年齡。這次除了協會與玉里當地教會,還有一群來自台中一間教會的高中生來幫忙,在台上帶動唱、演戲說故事、帶各式活動,希望能讓小朋友在寒假時,白天也有地方可以去、有事可以做,也可以交到一些朋友。

我在大學時也跟著教會幾次到南投一間國小帶類似的營隊,每次都有小朋友問某某哥哥或某某姐姐今年怎麼沒有來。這讓我有點不安。我們這些外地人每年來個五、六天,在短短幾天的相處當中,這群小朋友就對我們展露感情,可是當我們幾年後畢業開始工作,就沒辦法再繼續帶營隊,會不會讓他們有種期望落空、被拋下的感覺呢?我向理事長提出這個在我心裡多年的疑問,她看著我的眼睛說不會。她說,我們只待了幾天,雖然的確有跟小朋友建立起一些感情,但我們對他們來說,還不至於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物,比較像是玩伴關係。因此理事長認為,發現熟悉的大哥哥、大姐姐不再回去帶營隊之後,也許他們依然會覺得難過,但不至於在心裡留下傷痕。

我向理事長道了謝,除了謝謝她跟我介紹之外,也謝謝他們對孩子們的付出與關懷。

我在193縣道騎到瑞穗,再轉往台9線。沿途風景很寧靜,而且視野開闊,隨時都可以欣賞四周的山。我用app查了眼前的群山分別叫什麼名字,除了高度為海拔2156公尺的玉里山,和一些更低矮的山之外,還發現可以看到兩座百岳—新康山和喀西帕南山。享受完稻田風光,來到台9線,眼前景色突然變得比較無聊。路變大條了,因此當我望向四周,總是覺得自己與周圍風景之間,被馬路隔開了。

此時是2月1日,可能是因為剛過完元旦不久,台9線上掛著許多國旗。

此時是2月1日,可能是因為剛過完元旦不久,台9線上掛著許多國旗。

台9線上也遇到一些騎單車的人,但比前幾天少很多。有兩個男生突然從我後方超車,對我比了個讚之後就快速往前衝。他們一個背著很小的後背包,另一個什麼都沒有背,因此我猜應該是當天來回的人。我看到他們在幾個路口之後的超商停下休息,剛好我也需要吃點東西,就轉進同一間超商。 一進門,聽到店員在找打氣筒,我想起我車上有,就去問櫃台前一位穿車衣、車褲的女生,是不是她需要打氣筒。她說是外面那兩個男生在問。我轉頭,發現就是才剛超過我的那兩位,其中一位的車胎需要充氣。我回車上拿打氣筒來,也跟他們聊了起來。其中一位摔車,應該是氣嘴受損,邊騎邊漏氣,但他們身上的充氣小鋼瓶都用完了,只好每騎半小時左右就找地方借打氣筒,要撐到花蓮市區找車行修。

「你們行李就這樣?太厲害了吧!」得知他們竟然也在環島,我不可置信地看著他們兩人唯一的小背包。

「我才覺得妳厲害,載那麼多行李騎車不覺得重嗎?」他指向我的車。

「的確是覺得重,但還是需要帶行李啊⋯⋯」我越講越心虛,努力思考我還有哪些行李其實可以不用帶。

「妳環幾天?」

「預計11天,可能會再加一天。」

「難怪要行李,我們只環五天啦,又兩個男生,行李什麼的就隨便。」他指著正在打氣那位說:「他就真的什麼都沒帶。」

「有啦,我有帶行動電源。」

我說我身上也有幾個鋼瓶,可以送給他,讓他到花蓮市區之前都不用擔心沒氣,但他說他們明天就結束了,我剩下的天數比較多,所以我應該比較需要,就婉拒了。他們第一天就從台北一路直衝嘉義,騎了300公里,接下來幾天也都有200公里左右。他們覺得要是像我一樣環這麼多天,應該每天不到中午就抵達住宿點,會覺得有點無聊。對於他們的速度和體力,我只有佩服。

 

這天目標是騎到新城,但是在那之前,我先轉進花蓮市區,跟L見個面聊聊天。這天很熱,她帶了清涼的檸檬豆花給我。我心目中好吃的豆花必須加豆漿而非糖水,不過檸檬豆花是唯一能夠加糖水的例外。我們約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進去找地方坐著吃豆花前,她還介紹了她從小常吃的放學後點心—紅輪及黑輪。跟我認知中關東煮的黑輪不一樣,這個玩具店前的小攤子賣的是片狀,吸附鹹甜的醬汁,我比較喜歡的紅輪口感軟Q,黑輪則是炸過的,有點像甜不辣。L帶了她家的柴犬Miso來,我們坐在長椅上吃東西,邊看Miso在草地上閒逛。

最初在計劃路線時,沒有考慮要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牌樓,因為已經騎那麼多天了,懶得再多騎一段路,又是上坡,只為了專程去牌樓拍照。我曾經猶豫過,因為在出發環島前一週,我在苗栗獅潭練車時,遇到幾位環島過的大哥,一派輕鬆的說往牌樓的路很平緩,又不長,應該20分鐘就到了,但我沒認真看待他說的話。不過我在台東過夜的那幾天,又開始心癢、腳癢,結果一查,發現如同那幾位大哥所說,那條路坡度平緩,真的只需要20分鐘而已。於是我改變了住在花蓮市區的打算,決定上去牌樓後,一路下滑到新城,也順利找到一間青旅可以住宿,下午先打電話過去預訂床位。

跟L道別後我往北騎,過一陣子收到她傳來的訊息,說花蓮市雨不小,問我狀況怎麼樣,雨太大的話她可以開車來載我去住她家。當時我也被雨追上了,不過下得沒有市區那麼大,而且我過了三棧溪之後雨就停了,便向她報平安,說我還是會騎到新城過夜。

隨著我越來越接近新城,馬路竟然逐漸變乾,到最後甚至不像有下過雨,實在為我的好運感到開心。同時我也發現,雖然這天騎的路程很長,但我的屁股幾乎沒有不適。看來屁股痛是真的能適應的。剛開始環島的幾天,即便是穿著較厚的長車褲,到下午還是會覺得痛,需要不斷變換姿勢,或是把屁股抬起休息。到了第六天才開始穿較薄的短車褲,不過當天路程短,因此並沒有覺得比穿長褲更痛。之後幾天我都會利用滑行的時間把屁股抬起,晚上在大腿上擦痠痛藥膏時,也會在屁股上擦一點。發現屁股已經不太會痛之後,我就能安心穿短車褲了,畢竟我的長車褲內裡有點刷毛,天氣好的時候穿有點太熱。

往牌樓的路是微微的上坡,一路上看到好幾輛看起來是附近店家租給遊客的腳踏車,不禁好奇他們究竟騎到哪裡?真的有騎著這些類似淑女車的車種繼續往上嗎?來到太魯閣牌樓時已是黃昏,牌樓前有三三兩兩的外國遊客在拍照,旁邊還有一名重機騎士在排隊,他臨時起意要騎去台中找朋友。不過稍後我吃晚餐時跟朋友聊到他,這位愛爬山、對山路管制狀況略有了解的朋友馬上提出質疑:有交通管制,他過得去嗎?好問題,我也無從得知,或許他改由北部繞去台中了吧。

拍完照趕緊離開,幸好下滑到新城時還沒完全天黑。晚餐選擇了上個月吃過的魯冰食堂,當時是爬完砂卡噹二雄(立霧山、清水大山)後,隊友帶大家來吃的。這間店目前有200多則評論,卻依然是完美的五星。痛風海鮮麵非常令人驚艷,湯頭鮮甜又有特色,葡萄蝦嫩得驚人,還有一隻螃蟹。不過我這次來,發現海鮮麵漲價了,雖然的確很好吃,但一個月漲價15%,讓我決定改點泡菜味噌麵。另外還點了炸螃蟹和滷味加辣醬,因為這家的辣醬又香又麻又辣,雖然總是吃得很辛苦,但很過癮。

湯頭比海鮮麵多了一點泡菜味,但少了許多鮮甜,所以我還是認為海鮮麵更好吃。炸螃蟹我倒是覺得普通,也許是因為我本身對螃蟹就不是特別有興趣吧。辣醬可以請老闆加在旁邊,而且不要加太多,真的很辣。最後可以留一點麵拌辣醬吃。

湯頭比海鮮麵多了一點泡菜味,但少了許多鮮甜,所以我還是認為海鮮麵更好吃。炸螃蟹我倒是覺得普通,也許是因為我本身對螃蟹就不是特別有興趣吧。辣醬可以請老闆加在旁邊,而且不要加太多,真的很辣。最後可以留一點麵拌辣醬吃。

我在Google Maps上看到第一間青旅就打電話訂房了,沒有仔細找是否有其他間。我住在太魯閣蘇西小空間,似乎是隔著中庭連在一起的兩間房子,大門那一側有公共空間及廚房,穿越中庭進入另一棟房子,再上樓才到房間。老闆讓我把車停在後面那棟的一樓室內。廚房裡有個法國女生在煮飯,是我今晚唯一的室友。我跟她聊了一下就去洗澡了,想早點休息,隔天要搭一早的火車。殊不知,我洗完澡出來,發現房間內多了兩個台灣女生,看穿著也是來騎車的。我和法國女生都很訝異,因為當時已是晚間九點左右,完全沒預料到有人會這麼晚才入住。原來她們也在環島,而且接下來的計畫是騎上大禹嶺,再前往南投。

「到後來根本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可能最後也不會繞完整一圈吧。」她們對我說。

她們兩個跟我一樣,平時沒在練車,只有靠爬山、跑步來維持體力,竟然有勇氣騎上大禹嶺,而且她們的行李看起來比我剛出發時還多。她們打算分三天騎上大禹嶺,第一天住天祥,接下來路上也有看好住宿點了,縱使沒什麼爬坡經驗,但她們認為慢慢騎總是會到的。老實說她們激勵到我了。但我必須準時回到台北,去看安溥的演唱會,這樣的挑戰路線只能之後再說了。

 

騎乘距離:121.48 km

爬升高度:499 m

耗費時間:10小時22分鐘(騎乘時間6小時7分鐘)

 

後記:

此文寫於2024/04/08,大地震發生後五日。這幾天來很是感慨,年初才走過的砂卡礑步道,和去年中秋假期開車通過的蘇花公路、大清水隧道已面目全非。難過之餘,我非常慶幸自己能一睹這兩個地方的美景。傳訊息關心了住花蓮的L、做完足療把我撿上車的U,和另一位也住花蓮但環島路上沒見到面的學姐,很開心得知她們都平安無事。希望逝者安息,以及接下來的救難、搶修相關工作進行順利。

3會員
14內容數
偶爾寫點東西,希望能把自己的感動或感受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