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發生食物中毒?冰箱內食物怎麼放?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八方雲集北投公館店日前傳出疑似食物中毒案,4人吃了玉米濃湯、鍋貼後陸續出現腹瀉、嘔吐、噁心等症狀,北市衛生局獲醫院通報後前往稽查,發現有「冷凍庫、層架、風扇不潔、冷凍庫溫度高於-18度C、牆面有剝落」等5大衛生缺失



冰箱主要是利用低溫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很多人以為將食物放入冰箱後就不會有細菌,其實冷藏、冷凍的方式僅能減緩微生物生長,無法完全滅。所以食物還是可能會壞掉。


如果冰箱中囤放太多東西,會導致氣流無法順利流通、降低冰箱保冷的效果,食材的保存期限也容易被縮短,導致食物更容易壞掉。若冰箱已散發異味更要小心,因為細菌太多時會產生硫化氫、甲基胺等氣體。


正確使用冰箱注意事項:

1.開關冰箱時,也會導致冰箱溫度提高,增加黴菌滋生風險,尤其是冰箱門邊的食物。若發現冰箱中的髒污,立刻用紙巾擦拭乾淨。


2.食材進冰箱前,要用塑膠袋個別分裝,確保冰箱整潔。


3. 每一種蔬菜用報紙分別包好,再分別放人獨立的塑膠袋中,並將袋口密封。


4. 在冷凍前先肉類切成適當的大小,分別裝袋後再放入冷凍庫,要用時只取出需要的份量。



5.冰箱如果塞太滿,會導致溫度不平均,因此食物容易腐敗。建議7分滿。


6. 冰過的食物反覆退冰、重新放回,容易滋生細菌。


7.不可以把熱騰騰的食物直接放冰箱,因為這樣會導致冰箱溫度升高,升溫後造成水蒸氣導致細菌滋生,正確做法,應該將剩餘的熟食先放涼了再放進冰箱,但要注意,食物在室溫中最好不要超過2個小時,以免增加食物腐敗的風險。


8. 肉類等煮熟食物在冰箱最多不可以超過四天。因為冰箱保存食物的常用冷藏溫度是4℃ 至 8℃ ,在這種環境下,絕大多數的細菌並沒有消除,只是生長速度會放慢而已。有些細菌例如:李斯特氏菌等在這種溫度下反而能迅速繁殖,如果食用感染了這類細菌的食品,就會引起腸道疾病。



臉書:林沛勳中醫師

Ig: linpei2022


#林沛勳中醫師

#凱璿中醫

#鳳山凱璿中醫

#食物中毒

#冰箱

#冷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沛勳中醫師的沙龍
236會員
391內容數
高雄中醫師衛教、治療、開藥、針灸
2025/04/30
根據國際臨床研究顯示,有睡眠障礙者與正常人相比,罹患「失智症」的平均風險增加20%,其中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更高出60%。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2024年的睡眠研究發現,中年人「睡眠不足」可能會加速大腦萎縮。與睡眠問題不多的人相比,睡眠問題中等的人大腦年齡老了1.6歲,而睡眠問題最嚴重的人大腦年齡「
2025/04/30
根據國際臨床研究顯示,有睡眠障礙者與正常人相比,罹患「失智症」的平均風險增加20%,其中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更高出60%。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2024年的睡眠研究發現,中年人「睡眠不足」可能會加速大腦萎縮。與睡眠問題不多的人相比,睡眠問題中等的人大腦年齡老了1.6歲,而睡眠問題最嚴重的人大腦年齡「
2025/04/29
夏季高溫且多雨,這樣悶熱又潮濕的環境,是多種皮膚病的好發時期。 1. 汗疹、痱子 在夏季天氣悶熱易流汗,因此也容易使汗腺「阻塞發炎」,引起汗疹和痱子的發生。容易出現在前胸、後背、腋下、胯下、大腿等「不通風」的部位。輕微的程度會皮膚癢並起小紅疹,嚴重的程度會變成露珠般的腫塊,甚至會感到疼痛。要
2025/04/29
夏季高溫且多雨,這樣悶熱又潮濕的環境,是多種皮膚病的好發時期。 1. 汗疹、痱子 在夏季天氣悶熱易流汗,因此也容易使汗腺「阻塞發炎」,引起汗疹和痱子的發生。容易出現在前胸、後背、腋下、胯下、大腿等「不通風」的部位。輕微的程度會皮膚癢並起小紅疹,嚴重的程度會變成露珠般的腫塊,甚至會感到疼痛。要
2025/04/25
高溫使人體生理負擔更高,科學家發現溫度與濕度增加,不但增加「憂鬱症」發作風險,也會增加精神病患的攻擊性行為。 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焦慮情緒的比例會急劇上升。 「情緒中暑」醫學稱之「夏季情感障礙症候群」
2025/04/25
高溫使人體生理負擔更高,科學家發現溫度與濕度增加,不但增加「憂鬱症」發作風險,也會增加精神病患的攻擊性行為。 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焦慮情緒的比例會急劇上升。 「情緒中暑」醫學稱之「夏季情感障礙症候群」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眾所周知臨近颱風,總是冒出大批損人利己的市民囤糧造成搶購潮,遑論蔬菜、凍肉、罐頭食品,甚至乎最不受待見的急凍三色豆,全都在彈指之間於超市、街市的貨架上清零。而各大食肆為了節省緊接幾天的經營成本,提前雪藏需求量較大的食材待售。   價格上漲與產量下滑的幅度不成正比,言明人性劣根能比天災造成更失衡
Thumbnail
  眾所周知臨近颱風,總是冒出大批損人利己的市民囤糧造成搶購潮,遑論蔬菜、凍肉、罐頭食品,甚至乎最不受待見的急凍三色豆,全都在彈指之間於超市、街市的貨架上清零。而各大食肆為了節省緊接幾天的經營成本,提前雪藏需求量較大的食材待售。   價格上漲與產量下滑的幅度不成正比,言明人性劣根能比天災造成更失衡
Thumbnail
【從天然原材料到成品檢驗層層把關,保障粿仔條的品質和安全。(圖/鴻仁製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記者李婉如報導 ) 近期食物中毒、食安問題頻傳,不免令人對於吃這件事感到擔憂,尤其三餐在外的外食族,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食安事件中毒案,根據醫學專家研究,米製品、澱粉製品在長時間高溫環境下可能
Thumbnail
【從天然原材料到成品檢驗層層把關,保障粿仔條的品質和安全。(圖/鴻仁製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記者李婉如報導 ) 近期食物中毒、食安問題頻傳,不免令人對於吃這件事感到擔憂,尤其三餐在外的外食族,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食安事件中毒案,根據醫學專家研究,米製品、澱粉製品在長時間高溫環境下可能
Thumbnail
外食族如何減少暴露美耐皿釋放的毒素??...裕德國際學校參加食農教育活動逾150名師生上吐下瀉...茶葉有無過期問題??...炸荔枝椿象違法...
Thumbnail
外食族如何減少暴露美耐皿釋放的毒素??...裕德國際學校參加食農教育活動逾150名師生上吐下瀉...茶葉有無過期問題??...炸荔枝椿象違法...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樣說來,火鍋是給能夠控制熱量的人吃的,以這樣的角度去吃,就能安心許多。因為已經評估可行之後再吃,自然就每次吃都是在安全範圍內。就像如果每天固定只喝一杯咖啡,就能避免有過量的問題。食物本身是好的,端看個人如何利用。回到主題上,雖然尬鍋的湯頭稍微油膩些,但只要少喝點湯,一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樣說來,火鍋是給能夠控制熱量的人吃的,以這樣的角度去吃,就能安心許多。因為已經評估可行之後再吃,自然就每次吃都是在安全範圍內。就像如果每天固定只喝一杯咖啡,就能避免有過量的問題。食物本身是好的,端看個人如何利用。回到主題上,雖然尬鍋的湯頭稍微油膩些,但只要少喝點湯,一
Thumbnail
八方雲集北投公館店日前傳出疑似食物中毒案,4人吃了玉米濃湯、鍋貼後陸續出現腹瀉、嘔吐、噁心等症狀,北市衛生局獲醫院通報後前往稽查,發現有「冷凍庫、層架、風扇不潔、冷凍庫溫度高於-18度C、牆面有剝落」等5大衛生缺失
Thumbnail
八方雲集北投公館店日前傳出疑似食物中毒案,4人吃了玉米濃湯、鍋貼後陸續出現腹瀉、嘔吐、噁心等症狀,北市衛生局獲醫院通報後前往稽查,發現有「冷凍庫、層架、風扇不潔、冷凍庫溫度高於-18度C、牆面有剝落」等5大衛生缺失
Thumbnail
也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也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本該放在冷凍庫的蟹腳和一盒白蝦,卻因返鄉時太匆忙,一直躺在新北住家的冰溫保鮮室,今天早上想拿些食材做午餐,一看差點昏倒,團購的蟹腳已經出現阿摩尼亞的味道,只能整包丟進垃圾桶(心微微痛了一下) 白蝦狀況還好、還有救,先將蝦子清洗乾淨,放進烤箱180度20分鐘,取出後仔細檢查結果,並試吃一隻蝦子,還是
Thumbnail
本該放在冷凍庫的蟹腳和一盒白蝦,卻因返鄉時太匆忙,一直躺在新北住家的冰溫保鮮室,今天早上想拿些食材做午餐,一看差點昏倒,團購的蟹腳已經出現阿摩尼亞的味道,只能整包丟進垃圾桶(心微微痛了一下) 白蝦狀況還好、還有救,先將蝦子清洗乾淨,放進烤箱180度20分鐘,取出後仔細檢查結果,並試吃一隻蝦子,還是
Thumbnail
每天準備食物真的很辛苦,對吧? 考慮菜單,去購物,進行烹飪⋯⋯。 為了同時節省時間和食材費用,有很多人會考慮一週的菜單, 並提前儲備食材。 通常,冷藏保存的期限是3天,你知道這個嗎? 如果想讓食物保存超過3天,冷凍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這次我們來研究一下最適合冷凍保存的食材。
Thumbnail
每天準備食物真的很辛苦,對吧? 考慮菜單,去購物,進行烹飪⋯⋯。 為了同時節省時間和食材費用,有很多人會考慮一週的菜單, 並提前儲備食材。 通常,冷藏保存的期限是3天,你知道這個嗎? 如果想讓食物保存超過3天,冷凍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這次我們來研究一下最適合冷凍保存的食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