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為真理:從尼采《悲劇的誕生》中談真理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聽說每個人看見的紅色,不見得是同一種紅色。每個人心中的蘋果,或許也都有不同形象。如何定義出人人皆理解的標準,或許是真理重要的一環,也是相當困難的一環吧!

今天在讀書會討論《悲劇的誕生》的第八章,開頭從詩歌作為一種更加接近真理的語言,一直到希臘時期的合唱歌隊與觀眾如何在在再現出神祇。經過這次的討論,我對真理又有新的洞見與想法。

希臘悲劇的合唱歌隊

尼采在書寫這本書時非常強調音樂的重要性,因此在希臘悲劇的討論中,書中也不斷強調合唱歌隊的重要性。

作為喜歡觀賞音樂劇的人,我確實相信音樂在特定層次上有超越視覺的衝擊力,這也是為何歐洲的歌劇、交響樂、音樂劇會如此盛行,音樂在歐洲大陸的重要性和普及性可見一斑。音樂不如文字被定義所束縛,音樂本身的流動性與不確定性,使得音樂這套「語言」可以夾雜比起單純的文字意義更多的情感成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歌曲,多少都有一首歌曾唱進自己心中。

歌劇透過美聲唱法將情感傳達給聽者,在每一次的演繹與每一個人心中,都會詮釋出由自我衍伸出的形象。若你也曾看過一部身歷其境的電影、小說,或許會像那魔幻世界中的一份子,在最近也最遠的距離成為故事的一份子。音樂的精神連結人們,此時在同一個劇院的人似乎擁有一樣的情感。因為恐怖的音效來得突然,整間電影院傳來一致的尖叫聲——你相信不只你在此膽戰心驚。

戲劇的每一次再現,既相同又不同,不只因為演員的詮釋和音色不同,也因為台下的觀眾有所不同。

理性與感性的真理

真理在我的印象中是如此理性。理性的剖析生而為人的一切,歸納聚焦出人的本質。然而,人們越是為了追求一致而放大檢視,反而越是找出相異之處。

在詩歌作為真理的脈絡下,真理顯得抽象,因為那件真理似乎如藝術般模糊不清,似乎在每個人的世界都有自己獨特的模樣。

我曾思考何種真理可以對任何人而言都永恆不變。假如我們連看見的顏色,所見的世界都不相同,有什麼可以作為所有人的真理存在著呢?然而,當我承認一個真理是動盪的,是否反而更加接近真理呢?如同道家說唯一不變的是變動的事實。或許唯一的真理並不存在於理性的世界中,而在於感性上的、模糊不清的,連結著所有人情感的藝術性。


以上簡短的紀錄今天的想法,或許不是很完整、正確,日後如果有其他想法,再試著對話修正吧。



紀錄一些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雜思和手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知道是出自華人的中庸之道,還是某種後天的自我解嘲,長輩們常對我說諸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因為某人更辛苦,所以你已經很幸福了」⋯⋯在這樣的觀念灌輸下,我學會了他們說的謙虛與自足,但卻學不會面對自己的痛苦。每當我接納自己感到不幸、不快樂的事實,就會有一個道德枷鎖拴緊我,阻止我認可自己的不足。
不知道是出自華人的中庸之道,還是某種後天的自我解嘲,長輩們常對我說諸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因為某人更辛苦,所以你已經很幸福了」⋯⋯在這樣的觀念灌輸下,我學會了他們說的謙虛與自足,但卻學不會面對自己的痛苦。每當我接納自己感到不幸、不快樂的事實,就會有一個道德枷鎖拴緊我,阻止我認可自己的不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曾永義:「大戲是眾多藝術的綜合體,要等待各個藝術都發展成熟才能綜合在一起。」
我透過閱讀學術論文,技術文章,產業新聞等,一篇一篇紀錄我透過閱讀得到的新知,並且連結回我自己過去做事的經驗,總結歸納成啟發。這其實就是創作,也符合古希臘文的「詩」的意思。生活中的啟發,我則透過閱讀華人作者的作品,日韓作者的作品,歐美作者的作品,摘錄其作品中引發思考的段落
  應該很多創作者都聽過一句話:「寫喜劇沒什麼,把悲劇寫好才叫神。」或其他意義類似的話。   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來自我很喜歡的小說:《字靈》第一集的後記。作者怪盜紅自述自己在寫作大綱時被弟弟這樣吐槽,因此發憤寫了悲劇。
Thumbnail
以戲劇與戲曲的差異、戲曲的源起,以及戲曲的根基三個方向為重心。
多雷米发索啦提?音律之妙,普傳明心! 紅黃藍青橙紫黑?顏色之妙,普傳和諧! 這段文字將音律和顏色進行了對應,表達了對於音樂和色彩的崇敬和理解。 它強調了音樂和色彩所帶來的美好與和諧感,並將這種美好與和諧傳達給了所有人。 整段文字通過對音律和顏色的描述,表達了對於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讚美和感激之情
Thumbnail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分析了三種文化類型,即:「蘇格拉底文化」「藝術文化」和「悲劇文化」,又稱之為「理論的」「藝術的」和「形上學的」文化。 蘇格拉底文化代表是的以理性、科學知識為主的理論文化,認為理性的知識能夠解釋所有自然現象,此種審美蘇格拉底主義認為,凡要成為美的,就必須是理智的,
Thumbnail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曾永義:「大戲是眾多藝術的綜合體,要等待各個藝術都發展成熟才能綜合在一起。」
我透過閱讀學術論文,技術文章,產業新聞等,一篇一篇紀錄我透過閱讀得到的新知,並且連結回我自己過去做事的經驗,總結歸納成啟發。這其實就是創作,也符合古希臘文的「詩」的意思。生活中的啟發,我則透過閱讀華人作者的作品,日韓作者的作品,歐美作者的作品,摘錄其作品中引發思考的段落
  應該很多創作者都聽過一句話:「寫喜劇沒什麼,把悲劇寫好才叫神。」或其他意義類似的話。   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來自我很喜歡的小說:《字靈》第一集的後記。作者怪盜紅自述自己在寫作大綱時被弟弟這樣吐槽,因此發憤寫了悲劇。
Thumbnail
以戲劇與戲曲的差異、戲曲的源起,以及戲曲的根基三個方向為重心。
多雷米发索啦提?音律之妙,普傳明心! 紅黃藍青橙紫黑?顏色之妙,普傳和諧! 這段文字將音律和顏色進行了對應,表達了對於音樂和色彩的崇敬和理解。 它強調了音樂和色彩所帶來的美好與和諧感,並將這種美好與和諧傳達給了所有人。 整段文字通過對音律和顏色的描述,表達了對於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讚美和感激之情
Thumbnail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分析了三種文化類型,即:「蘇格拉底文化」「藝術文化」和「悲劇文化」,又稱之為「理論的」「藝術的」和「形上學的」文化。 蘇格拉底文化代表是的以理性、科學知識為主的理論文化,認為理性的知識能夠解釋所有自然現象,此種審美蘇格拉底主義認為,凡要成為美的,就必須是理智的,
Thumbnail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