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系列心得 - 3個箱子整理術

電子書系列心得 - 3個箱子整理術
從「清出一個紙箱垃圾」開始的快樂
前陣子,我對著我的租屋處宣戰了。東西實在太多,凌亂的狀態已經開始影響我的心情。每一次下定決心整理,最終都能清出一個巨大的紙箱垃圾。但你知道嗎?當你把那些「非必要」的垃圾丟掉之後,房間空間變大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愉悅感是無可比擬的。那種釋放感,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擴展,更是精神層面上的輕盈。
直到我整理完之後,才看到了這本讓我拍案叫絕的整理書。書中的一句話,直接點破了整理的哲學:
「整理與收納是一件與邏輯思考串連在一起的事,
這也是為何大家都說,把家裡整理好,你的人生也可以被整理好。」
物品與人的關係:當「佔有」吞噬了「空間」
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被物品牽制著。書中醍醐灌頂地指出:你擁有了物品,失去的卻是生活品質。
最常見的陷阱是兩種:
- 捨不得丟掉的回憶: 充滿情感的舊物,讓我們無法割捨過去。
- 「以後可能會用到」的焦慮: 堆積著許多備用物品,反映了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當家裡堆滿了這兩類物品,而你卻看著狹小的活動空間時,
請誠實問自己: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狹窄的空間,不僅阻礙了行動,也讓思考變得窒礙難行。
紀念品的「實用性濾網」與「展示輪換」
在整理時,我特別對書中關於「紀念品」的觀點深有同感。
出國或是與特別的人出去玩帶回紀念品是人之常情,但我們必須為這些物品設立一道「實用性濾網」。
- 喜歡且實用: 留下。
- 喜歡但不實用: 考慮輪換展示。
- 不喜歡且不實用: 感謝並丟棄。
我學到的最棒靈感是:就像書中提到的小朋友玩具太多,可以有換季輪流玩的概念一樣,那些紀念型的東西,也可以當作布置房間的物品,整理一次就換一輪,輪流展示,不讓它們永遠躺在櫃子角落生灰塵。
這樣,回憶就不再是「負擔」而是「風景」。
租屋族的救星:不換季衣櫃的實戰經驗
這本書對於不同空間的整理方式(開放式或密閉式),以及針對不同對象(老人復健用品、小孩玩具收納)的細膩分析,雖然不是我目前需要擔心的,但其中的邏輯與靈感可以應用在許多地方。
其中最適合租屋族、我也已經實作完成的就是「不換季衣櫃收納」!
我的租屋處衣櫃本身並不大,如果把過季的衣服放在箱子裡,不僅會佔據額外的空間,也會因為「很難找」而導致「懶得換季」。現在,我將所有衣物採取垂直或統一收納,減少了換季的內耗,也讓搭配衣服變得更有效率!
把房間收拾成你喜歡的樣子
整理房間,從來就不是一件苦差事。它是一門關於取捨、邏輯和自我認識的現代人課題。
當你將物品進行分類、取捨,你其實也在整理你的心靈空間與人生方向。當你清空了不必要的雜物,你就在為自己騰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自由。
希望大家看完這本書也能不那麼害怕整理房間。把房間收拾成你喜歡的樣子,才能好好的放鬆自己,讓你的「家」真正成為你心靈的避風港!
別讓物品控制你,是時候拿回你對生活的掌控權了!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
去年我換了新的租屋處,因為後來換的地方空間比較小,
如果將原本的東西全部搬過來肯定放不下,
經過這次教訓後,我都會定期整理房間,也因為這樣的習慣,
養成買東西都會思考這個東西我會用它多久,我會把它放在哪裡的習慣。
在看這本書以前,我都是依照【我上次想起這個東西是甚麼時候?】
來決定物品的去留。
有些捨不得丟的東西,我會留著等到下一次整理,
如果捨不得的感覺變少了,就會下定決心的丟掉。
分享給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