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就是讓你家窗明几淨,我是居家整理師(取自方格子)
前言
之前聽音頻時,偶然聽到某主持人訪問一名收納整理師(目前台灣也有此證照,分三級),連電腦螢幕都可以幫你整理…除分享她投入此行的經過外,並且提及一次印象最深的整理,是一名醫師,除床及浴廁外,家中堆滿未開箱的紙箱,因為需輪班,所以家只是偶而居住的旅舍,後來罹癌,才想到透過整理,來看到自己,來珍惜自己…因此,在圖書館看到《3個箱子整理術》,想到當時的音頻,就借來看看了。書名其實也有關係,利用3個箱子就可以整理全家嗎?如何做法?
以書桌來做整理實例
我的書桌堆滿了雜物,除勉強謄出一點空間,可以打電腦外,其餘的地方,堆滿了沒看完的書和雜誌,報紙-副刊,一天一天的堆,準備有時間再看-,便條,大型年曆-練習寫字或記事-,記事簿,各式的筆…,有時實在受不了了,就把這些東西搬到下面或其他的地方,然後呢?隔不了多久,又回復到之前的狀態,除那方打電腦需要的空間外,其他都被占滿了,甚至連打電腦的地方也被侵佔了一部分,既然借了收納專書,當然書桌就是最好的實驗場所了。
我們會購買或留用物品,目的在利用物品以增加生活品質;而不是受制於物品,使得生活品質受到影響。沒用的物品,留下來,它總要一個安置的地方,你即使把它從這兒移到那兒,東西沒減少,空間沒增加,結果還是亂,也許現在整齊,但還是會慢慢的趨亂。因此,整理的首要任務,就是先斷、捨、離。「斷絕」不必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雜物→反覆執行「斷」與「捨」,「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鍾雅茜譯,2018)。
流程
也就是先把所有的東西都搬出來,以書桌來說,放在桌上的所有東西都搬放到一個地方-地板上-(當然沒法搬的電腦,螢幕,音箱等就先放著不動。)然後呢?先篩選淘汰掉一些,音頻中提到的淘汰方法是:不是挑你認為重要的東西,而是只挑選需要的東西,其他的非丟掉,就是另放他處-但要確定還有效用。也就是說我要先決定書桌要做什麼?然後呢?再決定要完成此任務需要什麼?我是用來打電腦、看書,打電腦有時需要記點東西,因此需要筆筒,和記事簿(或年曆),然後呢?除了這些外,其他的東西全部不需要放在桌上。
我把所有東西搬到地板上後,看桌面堆疊雜物的下面有點髒,而且那些雜誌報紙上也有灰塵,就先把它擦乾淨,連電腦電腦後面、螢幕背後,音箱夾縫等也一併先行清潔,結果確定需要的物品後,再放上去時,需要搬動電腦等,又發現搬動的地方還要再擦一次,而且放上去的東西也需要先擦擦,結果又清潔了一次。難怪書上說:整理好再清潔。而且只擦那些選好的。我之前擦的雜誌、報紙似乎都白費工了。因為那些都要丟了…
書中的收納流程是先準備好收納的箱子-只要能裝東西的都可以,不一定要正式的收納箱,然後呢?像我的書桌在整理時那樣,先把東西集中分類->篩選淘汰->上架收納。
為何要三個箱子
好,那為什麼要三個箱子呢?因為作者係依照使用的頻率把箱子分成了三類:
第1個箱子:進行工作時,使用頻率極高的物品:例如電腦,螢幕,音箱,鍵盤、滑鼠,及筆筒,記事簿等。這些放桌面,使用率愈高的放在愈顯眼,愈方便的位置,例如鍵盤,以及滑鼠。
第2個箱子:進行工作時需要的輔助用品或文件:例如尺,便利貼,釘書機,立可白等等。這些不必放在桌面,可以收到抽屜中。
第3佪箱子:不會使用到,但必須長時間保存的文件或物品,或裝飾性物品。(我沒放裝飾品,需長時間保存的文件則另存他處。
如何維持
那要如何維持呢?
1.不讓不需要的雜物出現在書桌上;
2.使用過後,立馬恢復原狀才離開。以免影響下次的使用。(歸位復原。)
結論
書上提到家庭各處所的整理都可以採用同樣的做法,先篩選(最少去掉一半物品),再用三個箱子按使用頻率等來做分類,整理過後,下次使用後,即行歸位,就可常保清潔有序。
是你用物品來讓生活增色,而非讓物品來牽絆你,使你的生活失色,收納整理,長知識了。
參考資料
于之琳(2019):3個箱子整理術:邏輯簡單,一看就懂,快速空間收納,打造理想的家!台北:曰曰學。
鍾雅茜譯(2018):家事斷捨離:第一本打破收納迷思、讓每個人都能不必特別花時間就做好家事的減法生活書!台北:台灣廣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