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門大變身:基隆車站與林開郡洋樓|城市博覽會系列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對基隆的印象是什麼?是不斷下雨的海港城市?還是擁擠雜亂的台北邊陲?現在在首都圈生活的居民或許難以想像,基隆不但是縱貫線鐵道的起點,也是臺灣面向日本與世界物流的起點,同時身兼防衛島嶼的堡壘。為了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基隆,並呈現這幾年來城市的轉型改造,基隆市政府以「起點城市」為主題舉辦了「2022城市博覽會」,帶大眾以基隆為起點走訪臺灣歷史上的重要場景。本次場長將走訪國門、沙灣與正濱等三個博覽會展區,看看代表基隆歷史的建築們現況如何,本篇文章即為系列第一篇!

國門廣場局部完工,成為基隆站前的新空間

國門廣場局部完工,成為基隆站前的新空間

縱貫線頭大改造:舊基隆車站

基隆港的現代化起於1899年事業公債法案通過後,陸續展開五期的基隆港興築與擴建計畫(詳細可見:【時光土場】連結世界的鐵路─基隆臨港線踏查)。築港計畫中車站、港務機關廳舍、船公司與倉庫都位於西岸,旅客與物流集中,在岸邊1930年代完成的西二、三倉庫更是兼具旅運與倉儲需求的設計,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島嶼玄關。不過百年來歷經鐵道貨運式微、公路車輛發展,車站前的空間人車雜沓,行人步行環境早已不符合現今需求。為了改善老舊的車站空間,相關單位自2011年開始展開基隆火車站改建與周邊都市更新工程,並在2015年啟用現今第五代的半地下化車站站房。後續歷經車站二期工程、基一信橋拆除與道路重劃,昔日基隆站前的國門廣場與舊火車站改造終於在這次博覽會前夕大致完工。

這次的城市博覽會就從這個玄關開始!場長我從基隆車站南口出站後,隨即往車站旁的「基隆聯合事務所」展區移動。沒想到一棟略顯沉穩的建築出現在我眼前,雖然牆面已經過大幅度改造,但比對梁柱結構與周遭景物的位置,我立刻就確定「基隆聯合事務所」展場就是過去遭受基隆朋友嫌棄的第四代基隆車站站房,令我相當意外這座有著許多記憶的車站居然會以這種形式被留下。這棟建築也將與後站側仍在興建中的長途客運轉運站結合,在博覽會結束後以基隆的公路玄關身分重生。

基隆第四代站房搖身一變到差點認不出來

基隆第四代站房搖身一變到差點認不出來

基隆聯合事務所在展示陳列上仿造設計師工作的環境,體會擘劃都市計畫時的臨場感

基隆聯合事務所在展示陳列上仿造設計師工作的環境,體會擘劃都市計畫時的臨場感


步出展場來到舊站房的後方,原本台鐵留在地面的月台與軌道已被齊平成行人穿越空間,上頭的頂棚以有機狀的鋼桁架支撐,不知為何頗有致敬舊站月台水泥頂棚的意味。頂棚下方搭配博覽會舉辦市集活動,有許多基隆在地、具有設計感的特產商家前來擺攤。沿著原本軌道的方向向北邊望去,原本佇立在第一月台北端的鑄鐵桁架頂棚與電車線電桿、北號誌樓非常難能可貴地留在原位保存了下來。

文化資產本身就包含了時間與空間的記憶,月台的電桿上還清楚留著縱貫線起點以北的里程與電桿編號,成了時空當中的座標點,如果當時被異地保存就沒有意義了!原本在2011年的改建計畫中這些文物都難以原地保存,所幸後來的規劃團隊願意從時空座標的角度留下屬於基隆的記憶。不過缺乏保養的關係,目前月台鑄鐵棚架上的油漆斑駁,地坪提高也讓柱子的下半截幾乎快沒入地面下;北號誌樓雖然以歷史建築的身分留下來,但周邊的鐵道卻幾乎拆光光,成為徒留空殼而無鐵道機能的建築,實在很可惜!值得基隆市政府後續多費心關懷了。

舊火車站(左)與興建中的客運轉運站(右)之間的頂棚

舊火車站(左)與興建中的客運轉運站(右)之間的頂棚

博覽會前曾一度誤植為第二月台,到訪時已更正。仔細觀察月台柱子就可以知道地面抬高了多少。

博覽會前曾一度誤植為第二月台,到訪時已更正。仔細觀察月台柱子就可以知道地面抬高了多少。

孤零零的北號誌樓

孤零零的北號誌樓


西二倉庫的修復也接近完工,同時也是這次博覽會的主展館

西二倉庫的修復也接近完工,同時也是這次博覽會的主展館

車站前的國門廣場則是另一項被市府廣為宣傳的環境改造,這項計畫將基隆海關前的行人徒步區一舉擴大到了原本圓環的位置,上頭還安放的知名雕塑家朱銘的《人間系列》作品──〈紳士〉,打著傘的姿態頗符合基隆多雨的環境。不過可惜的是之前文史團體爭取留下的樺山資紀銅像基座並未留在廣場上,而被搬到了沙灣歷史園區中保存,留下了一些遺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大家看到的國門廣場還不是完整的樣貌,剩下的部份得要等到長途客運站完工、拆除現在的國光客運臨時站房才能繼續完成。

原本的銅像基座移走之後變成噴水池?

原本的銅像基座移走之後變成噴水池?

朱銘的《人間系列》頗呼應基隆的氣候

朱銘的《人間系列》頗呼應基隆的氣候


打開基隆鬼屋!?海港第一排的林開郡洋樓

要說整個展區最神秘、不可錯過的展覽空間,那一定非林開郡洋樓莫屬!林開郡是來自三峽的實業家,15歲時與父親來到基隆參與煤礦事業,後來又回到三峽成立三峽煤礦。不過林開郡即使事業重心已經不在基隆,但仍相當關心基隆的地方活動,在大竿林代天宮內都還找得到他出資建廟與活動照片等紀錄,甚至是在1931年於基隆港邊建立了這棟三層樓高的洋樓。

raw-image

這棟洋樓位於今日的基隆市公車二信循環站的斜對面,西側緊鄰著日本時代的旭運河;古典的圓柱構成洋樓的立面,高聳的塔樓更是過去基隆港邊的顯著目標。除了林家人自住外,這棟洋樓還曾租予知名水彩畫家倪蔣懷居住,由倪蔣懷繪製的〈進港的輪船〉等作品推測就是在洋樓上的空中花園取景。不過洋樓一旁的旭運河在戰後逐漸失去航運價值,最後不但加蓋興建住宅紓解人口增加壓力,甚至還興建高速公路的聯絡高架橋,遮蔽了洋樓的西側立面。在景觀破壞與長年閒置的打擊下,洋樓逐漸淡出城市居民的視野,成了基隆居民口中的鬼屋,只剩下販售小飾品的小攤販在陰暗潮濕的騎樓生活著。

倪蔣懷〈進港的輪船〉的視角與洋樓位置相近(圖片來源: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倪蔣懷〈進港的輪船〉的視角與洋樓位置相近(圖片來源: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長期閒置與高架橋遮蔽,老洋樓淡出城市視野

長期閒置與高架橋遮蔽,老洋樓淡出城市視野

洋樓主要由水泥建造,表面覆有洗石子,並使用許多圓柱做為立面裝飾

洋樓主要由水泥建造,表面覆有洗石子,並使用許多圓柱做為立面裝飾

近年來在地方文史團體的保存倡議下,基隆市府終於在2016年積極向後人接洽,列入了基隆市的私有老建築的保存再生計畫,2020年也在基隆承諾會開啟文資審議的前提下爭取到文化部的修復補助。去年政府與屋主雙方也達成合作意向共識,先修復了一樓空間並租借給基隆文化局作為展覽空間,並在這次城市博覽會中亮相。最近旭運河的局部河段陸續進行開蓋,或許可以期待有一天上頭的高架橋也能拆除,還給老洋樓與市民們乾淨的視野與市容吧。

博覽會期間特別開放,吸引許多人來排隊

博覽會期間特別開放,吸引許多人來排隊

在暖黃的燈光下凸顯老房子的韻味

在暖黃的燈光下凸顯老房子的韻味

插畫家繪製的林開郡洋樓

插畫家繪製的林開郡洋樓

二樓以上因為建築安全因素而未開放參觀

二樓以上因為建築安全因素而未開放參觀

林開郡洋樓在博覽會開放期間每整點一次開放十位入場,後續動態維持室內展覽空間只有十人以維持參觀品質。由於網路預約名額已被秒殺,想去的人得要現場排隊才行。參觀完之後,場長搭乘公車繼續前往沙灣展區。喔對了!博覽會期間包含展區接駁車,基隆市公車處的路線也是全部免費搭乘喔。

城市博覽會接駁車由大都會客運市區公車行駛,算是基隆罕見的交通風景

城市博覽會接駁車由大都會客運市區公車行駛,算是基隆罕見的交通風景

參考資料:
【時光土場】連結世界的鐵路─基隆臨港線踏查
【時光土場】四代基隆站謝幕─2011~2015回顧
【時光土場】新基隆站開箱文
【時光土場】再見基隆市公車總站與基一信橋
維基百科:林開郡洋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土場
52會員
224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時光土場的其他內容
2025/04/07
本文探討臺北自來水的歷史起源,從日治時期英國技師威廉·巴爾頓與濱野彌四郎的貢獻,到公館觀音山淨水場的興建,說明臺北自來水水質優良的歷史脈絡,並呼籲大眾飲水思源。
Thumbnail
2025/04/07
本文探討臺北自來水的歷史起源,從日治時期英國技師威廉·巴爾頓與濱野彌四郎的貢獻,到公館觀音山淨水場的興建,說明臺北自來水水質優良的歷史脈絡,並呼籲大眾飲水思源。
Thumbnail
2024/11/08
和平新生天橋作為臺北市的重要人行天橋,自1982年啟用以來,承載了無數市民的記憶與故事。然而,面對即將拆除的決定,引發強烈的反對與討論。文章回顧天橋的歷史背景,探討天橋所承載的文化意義與行人安全的考量,並深入分析政府與民間對於交通政策及都市規劃的根本分歧。呼籲大家重視城市的歷史記憶與交通設施的平衡。
Thumbnail
2024/11/08
和平新生天橋作為臺北市的重要人行天橋,自1982年啟用以來,承載了無數市民的記憶與故事。然而,面對即將拆除的決定,引發強烈的反對與討論。文章回顧天橋的歷史背景,探討天橋所承載的文化意義與行人安全的考量,並深入分析政府與民間對於交通政策及都市規劃的根本分歧。呼籲大家重視城市的歷史記憶與交通設施的平衡。
Thumbnail
2024/08/05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Thumbnail
2024/08/05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迪化街一段頭尾相距約一公里,這條商街上保留不少老式建築,可以看出有些曾歷經風霜的建築體已經過人為改造美化,但從建築物的外觀仍可欣賞到百年前傳承至今的華麗與洋氣
Thumbnail
迪化街一段頭尾相距約一公里,這條商街上保留不少老式建築,可以看出有些曾歷經風霜的建築體已經過人為改造美化,但從建築物的外觀仍可欣賞到百年前傳承至今的華麗與洋氣
Thumbnail
當高雄取代基隆成為台灣第一大港時,少雨高雄成為〈港都夜雨〉代名詞~產業的群落通常是勝者全拿,局部的優勢可能演變為全面的優勢 〈港都夜雨〉以基隆為創作背景,原本是楊三郞譜的一首有曲無詞的旋律~一日,樂隊中的琴手呂傳梓有感而發,以漂泊「港都」(此指基隆),四海為家的男兒觀覽夜雨間傷心的意象寫下了歌詞。
Thumbnail
當高雄取代基隆成為台灣第一大港時,少雨高雄成為〈港都夜雨〉代名詞~產業的群落通常是勝者全拿,局部的優勢可能演變為全面的優勢 〈港都夜雨〉以基隆為創作背景,原本是楊三郞譜的一首有曲無詞的旋律~一日,樂隊中的琴手呂傳梓有感而發,以漂泊「港都」(此指基隆),四海為家的男兒觀覽夜雨間傷心的意象寫下了歌詞。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臺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為保留歷史文化與傳承,自110年起,針對歷經二次世界大戰且具有90多年的歷史建築「高遠新村港務局局長官舍」,進行原貌修復,將於7月底完成修復,預計8月辦理公告招商,將成為基隆另類遊憩景點。 基隆港務分公司指出,1930年代,日據時代日本基於築港需要,於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臺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為保留歷史文化與傳承,自110年起,針對歷經二次世界大戰且具有90多年的歷史建築「高遠新村港務局局長官舍」,進行原貌修復,將於7月底完成修復,預計8月辦理公告招商,將成為基隆另類遊憩景點。 基隆港務分公司指出,1930年代,日據時代日本基於築港需要,於
Thumbnail
翻開台北捷運進出站統計資料,如果把2019年跟2023年作對比,會發現成長率最高的車站,是位於台北市的南港,甚至用上帝視角來看,會發現南港有許多正在興建中的建築。究竟南港是怎麼從以前工業黑鄉的稱號,變成現在台北另一個重要交通樞紐、A級商辦的聚集地?附近又有哪些正在興建中的開發案呢?
Thumbnail
翻開台北捷運進出站統計資料,如果把2019年跟2023年作對比,會發現成長率最高的車站,是位於台北市的南港,甚至用上帝視角來看,會發現南港有許多正在興建中的建築。究竟南港是怎麼從以前工業黑鄉的稱號,變成現在台北另一個重要交通樞紐、A級商辦的聚集地?附近又有哪些正在興建中的開發案呢?
Thumbnail
北區國稅局基隆分局27日在城際轉運站辦理租稅宣導活動。
Thumbnail
北區國稅局基隆分局27日在城際轉運站辦理租稅宣導活動。
Thumbnail
基隆市鬧區以基隆港內港(即海洋廣場)為中心,約莫為一條小型廊道,鬧區西區為自安樂區「安樂市場」,過西定路沿安一路向東至基隆火車站(南站)與基隆城際轉運站一帶。
Thumbnail
基隆市鬧區以基隆港內港(即海洋廣場)為中心,約莫為一條小型廊道,鬧區西區為自安樂區「安樂市場」,過西定路沿安一路向東至基隆火車站(南站)與基隆城際轉運站一帶。
Thumbnail
說到基隆,大家可能會想到以前,世界第七大貨櫃港榮景,甚至繁華到在當時有個大計畫,打算把基隆打造成超大的深水港口,但後來卻因為大環境影響而逐漸沒落,不過,其實基隆港周遭在這幾年,可說是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究竟現在還有哪些工程正在施工?規劃中的項目有哪些?未來基隆港又會變成甚麼樣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說到基隆,大家可能會想到以前,世界第七大貨櫃港榮景,甚至繁華到在當時有個大計畫,打算把基隆打造成超大的深水港口,但後來卻因為大環境影響而逐漸沒落,不過,其實基隆港周遭在這幾年,可說是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究竟現在還有哪些工程正在施工?規劃中的項目有哪些?未來基隆港又會變成甚麼樣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