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不見的城市》談台北車頭到啦,欲下車的旅客請趕緊下車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什麼是城市?一想到城市最先想到的是哪座城市?紐約、東京還是台北?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交通便捷、商業活動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人車多擁擠等畫面?城市為什麼美好,多數人為什麼都嚮往城市?城市是自然產生的的嗎?還是被設計的呢(都市設計)?有可能設計城市嗎?有可能設計只有市中心而沒有郊區的城市嗎?或者說城市能僅服務特定族群嗎?僅服務政商名流、白領階級,而將低端人口徹底趕出城市嗎?而在全球化的發展下,城市與城市之間除了機場名稱不同外,「在地性」在城市中又該如何深化呢?更深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有選擇不同城市價值的可能?選擇生態而非開發的價值、選擇幸福而非經濟成長的價值。


何謂城市?


人多就是城市嗎?各國對城市人口數量皆有不同的標準,例如在加拿大,城市人口下限為1,000人,在馬來西亞則為10,000人。而即便在同一國家也會有不同標準,例如美國因為各州的法律不同,於是會出現在麻薩諸塞州城市人口下限為12,000人,但在馬里蘭州卻只要300人。人口多寡是一種「相對」的概念,亦如城鄉的概念也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在同一地區中,人口相對多的地方我們會稱為「市中心」,市中心或郊區是一種「比較」,而非有一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正因為是一種比較的概念,所以此概念便會隨著環境、社會脈絡等價值的改變而隨之有新的理解,否則若將現在對於城市的概念套用在過去,那麼將產生過去農業時代沒有城市存在的結論。城市當然一直都存在,就像貧富也一直都存在一樣,只是現在的鄉下可能都比過去的城市還要進步、便利、擁擠、能夠滿足更多慾望,但我們也不會因此就沒有了鄉鎮的概念在於,雖然科技的進步多少平衡了城鄉資訊上的落差,但就像即便擁有工具,卻無法擁有促使應用此工具的「動機」,城市相較於鄉鎮擁有更多元的生活、次文化及誘發更多元行動的可能,這便是城市價值的所在。


為什麼多數人都嚮往城市呢?


城市擁有什麼不同於鄉鎮的吸引力呢?在人多的地方,自然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而因為人多,所以公共空間、公共設施便需要一併提升以滿足多人使用的可能,人的「問題」及「慾望」推引著城市發展。在城市中想運動的時候可以到河濱公園慢跑、打球,想靜一靜的時候可以到美術館賞畫或到咖啡廳一邊看者路人一邊品茗,想學習任何技藝可以再進修或到圖書館閱讀相關書籍,從白天到黑夜都有各式活動滿足各種欲望,這便是城市的魅力所在;能夠隨時找到慾望滿足的可能。


「你感到歡愉,並非由於城市的七大奇觀,或七十個奇觀,而是在於它回答了你的問題,或者是它問你一個問題,強迫你回答。」


城市不僅能夠滿足慾望,城市更賦予慾望新的形式。在慾望實現的過程中,慾望與慾望之間也產生了辯證的關係,讓我們因著他人能夠檢視自我及參與他人的慾望。而這樣的關係反倒影響了我們原先的慾望。例如周末下午到東區逛街,也許原本只是想逛個書店,但卻在轉角不經意地欣賞到某街頭藝人的表演,進而駐足聆聽,與他人的慾望產生關係,這便是多元城市的價值,藉由多元價值與自我慾望的辯證,讓人人都有自我實現的可能,而我們相互參與其中。


城市是自然產生還是被設計的?


若說城市的本質是慾望的集體呈現,那麼有可能設計城市嗎?這邊的設計不是指設計慾望,而是一種宛如建築設計般「配置」的設計。都市計畫分區管制,讓城市因著不同的使用而有不同的城市景觀。都市設計是一種方法而非目的,城市的目的不是擁有被設計的景觀或清楚的都市分區,而是在都市設計的標準之下,依然有各種慾望實現的可能。


於是,城市不僅包含富人的慾望,也包含窮人的慾望,但都市設計作為工具是否反映了這些看不見的城市呢?城市的發展如何兼顧發展的正義呢?以經濟發展為例,為什麼每年一定要成長,其預設便是經濟的成長所增加的收入,能夠帶來改善窮人脫貧的可能,進而減少貧富差距。但事實卻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即便經濟成長多多少少提升了窮人的生活,但受益最大的還是原先便富有的人們。回到城市發展,當我們在談發展時,也同樣預設了發展能夠帶來改善、提升整體國家的可能,但事實卻是城鄉差距越來越大,人口分布越來越極端,發展恰恰是城鄉不正義的原因。但難道要讓所有的人都住在城市才是正義嗎?


是否有選擇不同城市價值的可能?


城市能夠提供多元生活的可能,但在其講求發展的大旗下,與其相反的慾望必然無法獲得滿足,例如能夠在城市中實踐沒有發展、追求不便利、拒絕開發的慾望嗎?城市是國家的一部分,它帶著某種進步、發展、快速、便捷的價值,相對的,鄉鎮的價值便是城市所沒有的,關於人情味、慢活、與自然有更親近的關係等。


城市與鄉鎮並沒有界線,即便在城市,台北社子島人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天龍人。城市不是地界所決定的,甚至去區分城鄉也並非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的國家有認同感。我們能夠自由的選擇城市或鄉鎮,選擇各種不同生活的價值,正義與否,答案不在城市,而是作為一個國家,即便在邊緣,依然有獲得自我實現的可能。


城市是進步的嗎?如同詢問歷史是進步的嗎?進步與否不是看城市,也不是看歷史,而是昨天的我與今天的我有沒有變得更好,或者說我是否活在希望之中。全球化下的城市,多少讓城市的發展趨於單一,但之所以不會都變成紐約的原因在於,更深層的文化傳統底蘊,讓我們不同於海洋文明、基督教世界等國家。一個偉大的城市,不是因為物質有多豐富,而是因為它擁有偉大的公民成就其偉大的國家。

2018/3/24

avatar-img
41會員
569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國家文藝獎得主、創辦建築改革社的陳邁建築師,日前遭法院判決圖利廠商,依採購法恐遭停權投標公共工程3年,引起包括李祖原等國家文藝獎得主等近700名建築學者、建築師連署呼籲採購法修法,認為採購法第101條及103條規定一審有罪即罰,不符比例原則。我想談的不是國家文藝獎得主是否就不會圖利廠商?採購
建築史在建築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以鄙人在淡江建築時的必修學分表為例,建築史系列課程包含二年級上下學期的〈中國建築史〉、〈西洋建築史〉,三年級上下學期的〈現代建築史〉、〈當代建築設計思潮〉,及4年級的〈台灣建築史〉,畢業門檻為五選三(每科2學分,合計6學分)。比較其他學校的建築史課程,建築
「宜蘭不是指行政疆界,而是個狀態。」 當前最夯的便是在地學,例如:台北學、桃園學等,但台灣就這麼小,哪來的這麼多學、那麼多的差異。學跟學之間除了地域的名稱之外,除了談在地、自明性的東西之外,更重要的尋找一種不同於西方城市發展價值的台灣學的普遍價值,讓台灣學成為一論述台灣價值的基礎,再依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本書出版於1992年,彙集了建築哲學的相關文章,分為本論、地方、建築與環境,一共四篇。並附錄1990年於東海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建築現象學研討會」摘記,只可惜僅辦了一屆。從1990年至今(2017)已過了27年,當年所談論的理論於今有什麼值得省思與改進的地方呢?而建築現象學轉向後如何做為一更為
國家文藝獎得主、創辦建築改革社的陳邁建築師,日前遭法院判決圖利廠商,依採購法恐遭停權投標公共工程3年,引起包括李祖原等國家文藝獎得主等近700名建築學者、建築師連署呼籲採購法修法,認為採購法第101條及103條規定一審有罪即罰,不符比例原則。我想談的不是國家文藝獎得主是否就不會圖利廠商?採購
建築史在建築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以鄙人在淡江建築時的必修學分表為例,建築史系列課程包含二年級上下學期的〈中國建築史〉、〈西洋建築史〉,三年級上下學期的〈現代建築史〉、〈當代建築設計思潮〉,及4年級的〈台灣建築史〉,畢業門檻為五選三(每科2學分,合計6學分)。比較其他學校的建築史課程,建築
「宜蘭不是指行政疆界,而是個狀態。」 當前最夯的便是在地學,例如:台北學、桃園學等,但台灣就這麼小,哪來的這麼多學、那麼多的差異。學跟學之間除了地域的名稱之外,除了談在地、自明性的東西之外,更重要的尋找一種不同於西方城市發展價值的台灣學的普遍價值,讓台灣學成為一論述台灣價值的基礎,再依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本書出版於1992年,彙集了建築哲學的相關文章,分為本論、地方、建築與環境,一共四篇。並附錄1990年於東海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建築現象學研討會」摘記,只可惜僅辦了一屆。從1990年至今(2017)已過了27年,當年所談論的理論於今有什麼值得省思與改進的地方呢?而建築現象學轉向後如何做為一更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賴馬是我很喜歡的繪本作者,讀他的創作總讓人有種被看見跟肯定的感覺。 其中有一本書是《勇敢小火車》,主要是描述小火車卡爾第一次進行長途、多站的禮物運送,而那些禮物是聖誕老公公要給展現勇氣的人。這些人在拿到禮物的同時,還會獲得一張卡片跟一枚勇氣徽章。 展現勇氣,被看見了,還可以拿到禮物、得到卡片跟徽
Thumbnail
新冠疫後,喜愛日旅的台灣人,陸續重拾「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前往日本的路上」的旅遊日常。日本自由文字工作者的內田宗治,研究外國人玩日旅的專書《照見日本:從明治到現代,看見與被看見的日本觀光150年史》,即將在台出版。喜歡日旅,不時返鄉,但不懂日旅史,就別說你懂日本。
Thumbnail
隨著數位修復的技術革新、被修復的作品逐漸增加,未來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珍貴的畫面得以重現在現代觀眾的面前,在那之前,由春山出版的《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也會是一本不錯的預習教材。
Thumbnail
雖然梅第奇家族經常被視為佛羅倫斯得以興起的關鍵,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要問:佛羅倫斯又是如何在北義大利諸邦中脫穎而出,成為文藝復興的源頭呢?
Thumbnail
你所認為的運動,是什麼樣子? 是邁開雙腿奮力向前奔跑? 是運用高超技巧閃躲對方、射籃得分? 還是一次次突破我們對人體的想像、完成高難度動作? 關於負向眼光 : 由內往外、主動出擊,才是動力 關於連結 : 透過運動,找到歸屬感、也找回自我價值 關於框架 : 障礙是狀態,而不是限制
繼《瘋潮行銷》後,Jonah Berger推出一本講述社會在無形中影響自身的書籍,《何時要從眾?何時又該特立獨行?》(Invisible Influence),又翻為《看不見的影響力》,整本書分為五個章節,分別探討人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其實深受社會他人的影響相當大。
Thumbnail
不論是災難類或「反烏托邦」主題,這類的作品之所以迷人,除了通常具有壯闊、巨觀的場面外,那種建立在已知事實基礎之上,卻明確知道這些事情發生機率極低的「安全感」,或許也是重要的因素。就如同玩遊戲一般,是一種體驗,卻不需要因此承擔損失什麼的風險。然而,《複眼人》卻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作品,其中依舊虛實交錯
Thumbnail
先前說過《天橋上的魔術師》是帶著2020的批判目光回望那個既是都市化經濟奇蹟、卻也保守威權並存的80年代,對威權政治與性別政治的反思成為導演楊雅喆一雙利刃,直指80年代的輝煌與虛妄。很多人也許會問,為什麼要這樣處理呢?
Thumbnail
「又老又窮」,不久前因為選舉,讓這四個字成為港都高雄的代名詞,雖然或許誇大,卻難以否認台灣長期以來重北輕南的發展方向。雖然同樣擁有機場、捷運,但在社會議題上,卻往往跟不上硬體發展,甚至受到主流社會忽視。《南方從來不下雪》,是繼《不測之人》後,作者陳育萱的南方二部曲之二。以高雄為背景,透過六個短篇小
Thumbnail
從蔡依林近期的作品中,都能看見鼓勵大家擺脫世俗觀點,接納不完美自己的寓意。 而關於完美如何帶領我們走向自卑及自我毀滅,在此書中有大篇幅的探討。 許多人誤以為脆弱就等於軟弱,於是極盡可能的逃避脆弱,緊抓著那些熟悉且可預期的一切,戴上厚重的盔甲,以防別人看見自己的不完美。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賴馬是我很喜歡的繪本作者,讀他的創作總讓人有種被看見跟肯定的感覺。 其中有一本書是《勇敢小火車》,主要是描述小火車卡爾第一次進行長途、多站的禮物運送,而那些禮物是聖誕老公公要給展現勇氣的人。這些人在拿到禮物的同時,還會獲得一張卡片跟一枚勇氣徽章。 展現勇氣,被看見了,還可以拿到禮物、得到卡片跟徽
Thumbnail
新冠疫後,喜愛日旅的台灣人,陸續重拾「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前往日本的路上」的旅遊日常。日本自由文字工作者的內田宗治,研究外國人玩日旅的專書《照見日本:從明治到現代,看見與被看見的日本觀光150年史》,即將在台出版。喜歡日旅,不時返鄉,但不懂日旅史,就別說你懂日本。
Thumbnail
隨著數位修復的技術革新、被修復的作品逐漸增加,未來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珍貴的畫面得以重現在現代觀眾的面前,在那之前,由春山出版的《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也會是一本不錯的預習教材。
Thumbnail
雖然梅第奇家族經常被視為佛羅倫斯得以興起的關鍵,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要問:佛羅倫斯又是如何在北義大利諸邦中脫穎而出,成為文藝復興的源頭呢?
Thumbnail
你所認為的運動,是什麼樣子? 是邁開雙腿奮力向前奔跑? 是運用高超技巧閃躲對方、射籃得分? 還是一次次突破我們對人體的想像、完成高難度動作? 關於負向眼光 : 由內往外、主動出擊,才是動力 關於連結 : 透過運動,找到歸屬感、也找回自我價值 關於框架 : 障礙是狀態,而不是限制
繼《瘋潮行銷》後,Jonah Berger推出一本講述社會在無形中影響自身的書籍,《何時要從眾?何時又該特立獨行?》(Invisible Influence),又翻為《看不見的影響力》,整本書分為五個章節,分別探討人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其實深受社會他人的影響相當大。
Thumbnail
不論是災難類或「反烏托邦」主題,這類的作品之所以迷人,除了通常具有壯闊、巨觀的場面外,那種建立在已知事實基礎之上,卻明確知道這些事情發生機率極低的「安全感」,或許也是重要的因素。就如同玩遊戲一般,是一種體驗,卻不需要因此承擔損失什麼的風險。然而,《複眼人》卻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作品,其中依舊虛實交錯
Thumbnail
先前說過《天橋上的魔術師》是帶著2020的批判目光回望那個既是都市化經濟奇蹟、卻也保守威權並存的80年代,對威權政治與性別政治的反思成為導演楊雅喆一雙利刃,直指80年代的輝煌與虛妄。很多人也許會問,為什麼要這樣處理呢?
Thumbnail
「又老又窮」,不久前因為選舉,讓這四個字成為港都高雄的代名詞,雖然或許誇大,卻難以否認台灣長期以來重北輕南的發展方向。雖然同樣擁有機場、捷運,但在社會議題上,卻往往跟不上硬體發展,甚至受到主流社會忽視。《南方從來不下雪》,是繼《不測之人》後,作者陳育萱的南方二部曲之二。以高雄為背景,透過六個短篇小
Thumbnail
從蔡依林近期的作品中,都能看見鼓勵大家擺脫世俗觀點,接納不完美自己的寓意。 而關於完美如何帶領我們走向自卑及自我毀滅,在此書中有大篇幅的探討。 許多人誤以為脆弱就等於軟弱,於是極盡可能的逃避脆弱,緊抓著那些熟悉且可預期的一切,戴上厚重的盔甲,以防別人看見自己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