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股票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避險行為

2024/04/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世界上第一間證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由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語: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於1602年創立。世界第一張股票在1606年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發行。發行了650萬荷蘭盾股票,當時該公司經營航海事業。它在每次出海前向人集資,航程完成後即將各人的出資以及該航次的利潤交還給出資者。1613年起該公司改為四航次,才派一次利潤。這就是「股東」和「配息」的前身。

歷史課都有介紹過的東印度公司,以及大航海時代的背景,那為什麼當時會需要發行股票與人分潤呢?其實自己能賺錢的事情,又確定很高機率可以賺錢,以人類心理來講就不會跟人分享,人性會想要自己獨佔利潤,但當時的大航海時代是歐洲國家探索和開拓新大陸、開辟新貿易路線的時期,海上航行有可能有風險,拿了資金出船,可能有天災、遭遇船難、海盜、其他國家船隊攻擊等等,所以有了這樣創新的模式,通過向投資者發行股票籌集資金,並分享航海利潤,形成了股東和配息的概念,這種籌集資金的方式其實也是一種避險行為,因為它分散了風險,不再由單一個人或一個團體承擔全部的風險。持有股票的投資者除了分享利潤也分擔了風險。股份英文用 "Share" 代表擁有了該公司的一小部分所有權,源自中古英語的 "sceare" 或 "scearu",最初是指分割、分享。所以我們持有 shares,利潤、風險大家一起 share。

那現代公司發行股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為了籌集資金擴張成為更大的公司。即使公司能夠獨資盈利,但如果希望擴大規模、投資於新項目、進行研發、收購其他公司或進行其他大型投資,可能就需要更多的資金。發行股票可以幫助公司從投資者手中籌集到資金,而不需要借貸去支付固定的利息和償還本金。同時透過發行股票,公司可以將風險分散給股東。發行股票還可以為公司提供一種激勵機制,通過股票期權或獎勵股票來吸引和激勵員工,以實現公司的長期增長和成功。

那現代的一般受薪階級,股票投資也是一種避險,原因有以下幾點:

  • 如果有生活之餘的資金,沒有善加運用,自然會慢慢地被通貨膨脹侵蝕購買力,轉投股票會是一個選項,去規避通膨風險。
  • 薪資階層無法永遠依賴工作換取收入,因為人隨著年齡增長,工作能力也會衰退,收入可能不再穩定。相對地,持續成長的企業會吸引新的人才加入,美國市值百大企業通常比個人的職涯壽命更長。在人生中能夠自主賺錢的階段,如果有閒置的資金,可以考慮投資那些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和良好財務狀況的公司股票。長期持有並成為股東,不僅可以獲得穩定的長期收入,還能參與公司的成長,減輕自身老化帶來的風險。
  • 對於擁有創業夢想的人來說,投資於具有相符理念或商業模式的企業,投資已經建立起穩固商業模式和市場地位的大公司,風險也遠低於自行創業,作為股東站在巨人肩膀上也是一種創業。但天賦異稟的頂尖人才還是可以創業,幫助國家社會進步,這邊指的是多數一般受薪階級。
  • 自己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是購買同業競爭對手的股票,或是怕未來高科技可能取代自己的工作,購買AI公司、科技股以規避社會進步的變化,自己可能被淘汰的風險。

上述只是風險考量去看投資股市的想法,如果沒有做好資金控管、市場研究而去購買單一公司股票或許會引來更大風險,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100指數 ETF (QQQ)、美國五百大公司市值型 ETF, S&P500 (VOO)、台灣市值五十大公司 (0050),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持續買進、長期閒錢投資來規避未來可能的風險吧!

18會員
5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