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狀況是在投資前都可以理性思考,預期可以避免追高殺低,適當停損停利,合理控制風險,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並按照紀律執行,不過現實中經常無法按照理性紀律執行,情緒的影響力總是超越理性,或是投資人自以為是理性的判斷,實際並不符合邏輯,更像是頭腦編了一個看似理性的理由來配合情緒的運作。
例如理性情況下知道不應該追高,要等股價回跌市場降溫再找機會,終於在四月中旬等到一次較明顯的修正,短時間內下跌超過1500點,跌回季線附近,推測經過修正是可以再進場的時機?這是理性邏輯的判斷?看似合理但若想得更深入,還是有市場氣氛與情緒作祟的因素。
當心裡想的是等回跌要進場,就已經預設這是漲勢且趨勢尚未改變,而之所以預設還是漲勢,原因可能是看到企業獲利成長、景氣數據與經濟成長亮眼,新聞媒體都是正面樂觀的前景報導,而且股價經過修正所以是更安全的投資機會,但是如果股價再跌,市場氣氛還會是如此嗎?新聞媒體的報導還會是正面樂觀的角度嗎?如果股價再急跌,還會預設趨勢沒有改變嗎?
可以再多問幾個問題:如果原本股價較貴,經過修正就變便宜嗎?要回跌多少幅度才算是合理的降溫?股價總是領先基本面,以目前已知的景氣與經濟概況可以推測趨勢沒變?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做正面解讀也可以負面看待,當中的不確定就是風險,如果沒有考慮風險而預設漲勢沒改變,會是符合理性邏輯的判斷?或其實是貪心的期待行情可以延續?投資過程的任何時刻,如果沒有考慮其中的風險,都只是看似理性,其實是編造一個理性的理由來配合情緒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