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翁因為是個小孩,無法正確理解周遭環境的真正資訊,只能照自己手邊可以理解的訊息,架構一個自己可以理解的世界觀。
片段資訊架構的世界觀與真實世界產生衝突,影響到主人翁的行動模式。
在旁人看到主人翁,只覺得遭受可怕的經歷,所以要立即協助主人翁進行緊急安置。
但問題是⋯⋯
主人翁沒有意識自己正在遭逢巨變。
面對陌生的安置單位?宣稱日後會照顧自己的大人?必須遵守的同居規矩/生活公約?剛認識的同年齡朋友/同居者?來自主要照顧者的親屬所作惡作劇?
所有的一切都讓主人翁覺得自己跟這個安置單位格格不入。
她有必須照顧的家人(幼弟),有著想要回去的歸屬(媽媽),所以她不能一直待在這裡(安置單位)。她要前往母親所在的位置。
最後,這個故事給主人翁了不好不壞的歡樂大結局。
主人翁知道母親不會再回來的事實,日後得接受安置,以為母親化成的那個新星,也以母親的命名。在安置期間和主要照顧者親屬產生小摩擦,事後也做了和解。
一切可喜可賀。
閱讀體驗:普通
感覺沒有寫得特別好,也沒有特別不好。
在作品定位上,是兒少和青少年的作品。
敘事視點以小女孩(主人翁)為主,所以整個作品讀起來有點斷裂,就跟主人翁的世界觀一樣。她有太多無法理解,又無法陳述的地方,有太多東西需要拼拼湊湊才能勉強看出整個故事的文脈。
這不是我喜歡的故事風格。
恩~
我不會。
會。
我認為生命會自己找到自己的出路,作品也是。
人必須透過不斷地接觸各類作品,去認識不同的故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