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高雄】串連南北高雄的中博高架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高架橋北端是博愛路
南端是中山路,坦白說以前剛騎機車最害怕經過這裡
車流量都有夠大的,不過後來跑過台北的橋後就覺得很普通

raw-image

而2018年及2019年都有報名高雄馬拉松,可以透過跑步方式經過這座橋

raw-image

還能看到正在拆除中的高雄車站地面月台

raw-image

幸好當時都有拿起手機拍照

已經變成歷史的畫面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克的生活隨手記
499會員
166內容數
北漂新鮮人的生活記錄!沒有多餘的人工香料,就是最純粹的體驗心得~包括旅遊、攝影等內容分享,目前維持週三、週六更新喔!
2024/12/10
2024年山坨兒颱風於10月3日襲擊高雄,打破風速紀錄並造成前所未有的颱風假。本文記錄了颱風後的河堤公園,樹木清理情況、道路障礙以及颱風對城市景觀的影響,展現了大自然的威力與復原過程中的人力努力。
Thumbnail
2024/12/10
2024年山坨兒颱風於10月3日襲擊高雄,打破風速紀錄並造成前所未有的颱風假。本文記錄了颱風後的河堤公園,樹木清理情況、道路障礙以及颱風對城市景觀的影響,展現了大自然的威力與復原過程中的人力努力。
Thumbnail
2024/11/26
以前最喜歡沿著愛河跑不了,跟台北的河濱公園比起來,最討厭的就是要等紅綠燈,但是愛河邊跑步的好處,就是河景跟市景都能欣賞,若渴要補給,旁邊都有商店,不像台北河濱周遭都荒涼,每次跑愛河河畔最期待的就是經過鐵橋下啊,雖然涵洞看起來黑黑舊舊的,但幸運時就可以遇到車輛經過,就順便停下來拍照.....
Thumbnail
2024/11/26
以前最喜歡沿著愛河跑不了,跟台北的河濱公園比起來,最討厭的就是要等紅綠燈,但是愛河邊跑步的好處,就是河景跟市景都能欣賞,若渴要補給,旁邊都有商店,不像台北河濱周遭都荒涼,每次跑愛河河畔最期待的就是經過鐵橋下啊,雖然涵洞看起來黑黑舊舊的,但幸運時就可以遇到車輛經過,就順便停下來拍照.....
Thumbnail
2024/10/29
翻手機舊照,找到公職備考時,在高雄總圖練功的時光照片,分享總圖二期及遠雄the one尚未完工時的總圖念書窗外風景
Thumbnail
2024/10/29
翻手機舊照,找到公職備考時,在高雄總圖練功的時光照片,分享總圖二期及遠雄the one尚未完工時的總圖念書窗外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高雄車站的東邊,是高雄機務段跟高雄調車場,幅員非常廣闊,似乎介於整個中山博愛到民族路橋間, 到了現在,原本鐵路變成美麗的綠廊,也多了站東重劃區,這些土地或許是未來中高雄發展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高雄車站的東邊,是高雄機務段跟高雄調車場,幅員非常廣闊,似乎介於整個中山博愛到民族路橋間, 到了現在,原本鐵路變成美麗的綠廊,也多了站東重劃區,這些土地或許是未來中高雄發展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高雄民族陸橋在鐵路地下化前有兩條較短的陸橋,鐵路地下化後兩條短陸橋被拆除,只保留了主橋。主橋原因未拆除是因為下面是私人土地。高雄民族陸橋的日夜變遷反映了城市交通設施的進步,見證了高雄市的歷史記憶。
Thumbnail
高雄民族陸橋在鐵路地下化前有兩條較短的陸橋,鐵路地下化後兩條短陸橋被拆除,只保留了主橋。主橋原因未拆除是因為下面是私人土地。高雄民族陸橋的日夜變遷反映了城市交通設施的進步,見證了高雄市的歷史記憶。
Thumbnail
住宿的飯店窗外就可以遠眺高雄港碼頭及最美地標~大港橋,就在駁二藝術特區旁邊,適合在傍晚陽光較溫和時去走走。 傍晚時分,炙熱的豔陽,已轉換成溫和的落日餘暉。走在駁二藝術特區的碼頭旁,遠遠的就看見水面上有一座白色兼具設計感的橋樑,就是「大港橋」。
Thumbnail
住宿的飯店窗外就可以遠眺高雄港碼頭及最美地標~大港橋,就在駁二藝術特區旁邊,適合在傍晚陽光較溫和時去走走。 傍晚時分,炙熱的豔陽,已轉換成溫和的落日餘暉。走在駁二藝術特區的碼頭旁,遠遠的就看見水面上有一座白色兼具設計感的橋樑,就是「大港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建造中的高雄旅運中心的文章,並附上了地基開挖的照片,及高雄港的風貌,包括港口船隻、出海口等景象。文章以簡短的文字與照片呈現了港口建設的變化。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建造中的高雄旅運中心的文章,並附上了地基開挖的照片,及高雄港的風貌,包括港口船隻、出海口等景象。文章以簡短的文字與照片呈現了港口建設的變化。
Thumbnail
北漂前拍下的照片展現了高雄旅運中心港邊海岸線的風貌,未來將成為一個重劃區,期待通通蓋成大樓後的天際線。建造過程中由鳳梨變成像躍起來的海豚,展現了時光的變化。
Thumbnail
北漂前拍下的照片展現了高雄旅運中心港邊海岸線的風貌,未來將成為一個重劃區,期待通通蓋成大樓後的天際線。建造過程中由鳳梨變成像躍起來的海豚,展現了時光的變化。
Thumbnail
高架橋北端為博愛路,南端則為中山路。這座橋曾是許多騎機車者害怕的地方,但隨著時間過去,已成為普通景點。2018年及2019年曾舉辦高雄馬拉松,參與者可以透過跑步方式經過這座橋,同時欣賞正在拆除中的高雄車站地面月臺。擁有歷史價值的畫面,幸好當時有拍照記錄。
Thumbnail
高架橋北端為博愛路,南端則為中山路。這座橋曾是許多騎機車者害怕的地方,但隨著時間過去,已成為普通景點。2018年及2019年曾舉辦高雄馬拉松,參與者可以透過跑步方式經過這座橋,同時欣賞正在拆除中的高雄車站地面月臺。擁有歷史價值的畫面,幸好當時有拍照記錄。
Thumbnail
在高雄最舒服住宅區旁,有一條路名字很特別-叫做馬卡道路,旁邊的鐵道,將美術館與舊的鼓山分隔。
Thumbnail
在高雄最舒服住宅區旁,有一條路名字很特別-叫做馬卡道路,旁邊的鐵道,將美術館與舊的鼓山分隔。
Thumbnail
攝於2018年,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前夕,讓大家回味一下左營臨時站月台還在地面上的時候的一些照片, 等車可以看到大片的眷村住宅-果貿社區,以及新舊車站的合影。
Thumbnail
攝於2018年,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前夕,讓大家回味一下左營臨時站月台還在地面上的時候的一些照片, 等車可以看到大片的眷村住宅-果貿社區,以及新舊車站的合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