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流氓王信福》張娟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簡介:

  《流氓王信福》不僅是一個司法個案,更是一段被埋沒的臺灣史。在這樁疑點重重的死刑案背後,不僅有王信福這個小人物的生命史;有戒嚴時代《檢肅流氓條例》與整個臺灣流氓管訓、強迫勞動的人權黑歷史; 更有跨越時代的不當審訊與判決。
 
  張娟芬長期耕耘死刑、司法議題。在《流氓王信福》中,她既抽絲剝繭深入疑案,微觀地寫出了一個底層小人物在司法中遭遇的不公;更宏觀地再現了時代與社會背景,令我們看見戒嚴歷史荒謬殘酷的一面。在本書中,王信福「逃亡的背影終於轉過身來,沉默的、被代言的,終於開口。老去的王信福是前面所有王信福的總和,承載了時代的碾壓與時間的祝福,與讀者素面相見。」

 

 

感想:

 

  這本書博客來分在社會議題,我覺得確實內容比較偏向在介紹王信福這個案件的審判不公正,以及列舉一些法律人覺得王信福這個案件為什麼是有問題的點。

 

  整本書對案件梳理的很仔細,很多地方也寫得很詳細。比如說裡面有很多段落寫出了這個案件中的口供,並且以註釋的方式寫出資料的出處。如果是想要研究王信福案件的人我很推薦看這本,除了有案件的口供外,還有寫到王信福信,以及一些互動相處片段。

 

  只是有一點我覺得有點小遺憾,救是我覺得這本書的定位應該比較篇論述文,因為這本書應該主要是陳述王信福這個案件在司法判決中,有怎麼樣的瑕疵,疑點,以及不公平處。這是一個很需要客觀中立,而且絕對能夠以這樣角度書寫的東西。

 

  但是這本書中有一些屬於比較感性的段落,在敘述事件的時候也有一些比較情緒起伏的詞彙。我其實可以理解應該是想要表現書中描寫的事情是有多不合理,刻意加強了筆法。

 

  可是我感覺這部分讀者其實讀到的時候在心中都會有一把尺,不須要再以一些比較抒情的敘述去調動讀者的情緒。當然我覺得這樣寫是有優點,能夠讓讀者更加理解書中角色的處境,可是反過來說其實也在某部分減弱了後續對於案件分析的力道,會讓讀者的關注點過多集中並偏向到情感上面去。

 

  但是論證據地蒐集與內容的詳細程度,我覺得這本書毫無疑問的是非常仔細的。甚至連王信福的家人在這本書裡也有紀錄。

 

  讀這本書除了對王信福這個案件有個基本的了解以外,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裡面很詳的介紹了曾經存在於台灣的流氓管制條例,讓現在的讀者可以對以前那個時代的法律有一些了解。

 

  總結來說我覺得大家可以去看一看,算是了解一下台灣的司法制度上的一些改革,書裡面將王信福的案件作為一段台灣司法改制前的陳年歷史,如果看完這本書全部的內容,我覺得大多數的讀者應該都會同意這個說法。在這個案件中,確實有太多不合時宜的東西,以及現今無法接受的處理。

 

  不過最令我震驚的還是我看完書之後去查了一下案子的進度,發現王信福至今竟然還在關押中。而且之前的死刑辯論庭竟然就是因為他而出來的。

 

  坦白說這個現況比我看這本書還震驚,我本來以為這種歷史案件應該都差不多平反完了,結果想不到這個案件這麼硬,到現在還卡在這裡。從書裡的分析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該案件的罪證不夠充足,很多證據也丟失了,竟然可以一直依照原來的證據判死刑,確實很匪夷所思。

 

  我想這可能就是這本書之所以必須存在的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浮火的閱讀創作筆記
32會員
73內容數
得了打開Word就想睡覺的病症,已臻末期,只好去拜文昌請他叫醒我,結果他給我笑杯。新書《北投機車快遞》、《神咒》銷售中。傳送門:https://portaly.cc/BoundlessFire
2025/04/20
它不僅有懸疑、場面、情感等這個時代中國觀眾容易接受的各種商業元素,更讓我感興趣的是:故事裡人和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以及人在事件進程中自我的發現。
Thumbnail
2025/04/20
它不僅有懸疑、場面、情感等這個時代中國觀眾容易接受的各種商業元素,更讓我感興趣的是:故事裡人和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以及人在事件進程中自我的發現。
Thumbnail
2024/07/08
這時候師父收到師祖吩咐,說要毀掉女主心口的鱗片。(前面和好的時候麟片又回到女主心口了),然後這個師父他就很糾結,因為他又不想殺自己徒弟(女主),但是師祖又叫他毀麟。所以他就動用了他所有的聰明才智
Thumbnail
2024/07/08
這時候師父收到師祖吩咐,說要毀掉女主心口的鱗片。(前面和好的時候麟片又回到女主心口了),然後這個師父他就很糾結,因為他又不想殺自己徒弟(女主),但是師祖又叫他毀麟。所以他就動用了他所有的聰明才智
Thumbnail
2024/05/30
讓粉絲為之瘋狂的全能任性型男YT a.k.a「渣」克溫VS.只想與數字和(毛)小孩打交道的冷美女會計小姐被稱為「思想家、社會運動啟蒙者」的國內知名Youtuber查克溫,其工作室開缺會計人員一職,月薪之高,急需用錢的高語喬心驚膽顫的前來面試--
Thumbnail
2024/05/30
讓粉絲為之瘋狂的全能任性型男YT a.k.a「渣」克溫VS.只想與數字和(毛)小孩打交道的冷美女會計小姐被稱為「思想家、社會運動啟蒙者」的國內知名Youtuber查克溫,其工作室開缺會計人員一職,月薪之高,急需用錢的高語喬心驚膽顫的前來面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艋舺謀殺事件》故事敘述日本明治年間,台灣特務巡查池中光,與報社記者花野艷雄在萬華散步發牢騷時,無意間在龍山寺的水池裡發現屍體。而著手展開調查,而沒想到幕後牽動一連傳日本、中國與台灣人之間的爭議和事件。這是一部1898年,連在在台灣報刊上的犯罪小說,也是目前台灣已知最早的犯罪作品,但作者卻身份不明。
Thumbnail
《艋舺謀殺事件》故事敘述日本明治年間,台灣特務巡查池中光,與報社記者花野艷雄在萬華散步發牢騷時,無意間在龍山寺的水池裡發現屍體。而著手展開調查,而沒想到幕後牽動一連傳日本、中國與台灣人之間的爭議和事件。這是一部1898年,連在在台灣報刊上的犯罪小說,也是目前台灣已知最早的犯罪作品,但作者卻身份不明。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流氓王信福》不僅是一個司法個案,更是一段被埋沒的臺灣史。在這樁疑點重重的死刑案背後,不僅有王信福這個小人物的生命史;有戒嚴時代《檢肅流氓條例》與整個臺灣流氓管訓、強迫勞動的人權黑歷史; 更有跨越時代的不當審訊與判決。
Thumbnail
《流氓王信福》不僅是一個司法個案,更是一段被埋沒的臺灣史。在這樁疑點重重的死刑案背後,不僅有王信福這個小人物的生命史;有戒嚴時代《檢肅流氓條例》與整個臺灣流氓管訓、強迫勞動的人權黑歷史; 更有跨越時代的不當審訊與判決。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一個丈夫無心的玩笑,一個父親無意的舉動,波及一位無辜的路人,一個證人無中生有的證詞,一個無可挽回的荒謬判決,一個女兒無力回天的撕心裂肺救援。 他的簡介只有這兩句,但是根據我看完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真正的簡介應該是作者的後記:
Thumbnail
一個丈夫無心的玩笑,一個父親無意的舉動,波及一位無辜的路人,一個證人無中生有的證詞,一個無可挽回的荒謬判決,一個女兒無力回天的撕心裂肺救援。 他的簡介只有這兩句,但是根據我看完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真正的簡介應該是作者的後記:
Thumbnail
姓司武的都得死 – 為了殺一個人,起了一場戰爭 By譚劍 .  這次看了兩本推理(方舟與這本) 是迥然不同的風格 皆不會被我列為本格推理的類型 都更像是透過懸疑探討人性 前者(方舟)探討對他人的愛能不能戰勝自私本性 這本則是在說人對於世俗慾望的執著 有時會讓人做出多失控的決定
Thumbnail
姓司武的都得死 – 為了殺一個人,起了一場戰爭 By譚劍 .  這次看了兩本推理(方舟與這本) 是迥然不同的風格 皆不會被我列為本格推理的類型 都更像是透過懸疑探討人性 前者(方舟)探討對他人的愛能不能戰勝自私本性 這本則是在說人對於世俗慾望的執著 有時會讓人做出多失控的決定
Thumbnail
這本書由胡慕情撰寫,內容涵蓋林于如的案件細節與作者和林于如的書信往來。林于如案是司法上第一件台灣女性連續殺人案,受臺灣經濟、文化、家庭和性別等議題牽動,透過作者踏查與考證,將林于如放回當年的人際網絡中,期待過追尋真相,大眾可以理解事件的生成,避免流於貼標與刻板印象,對於社會案件有更多省思。
Thumbnail
這本書由胡慕情撰寫,內容涵蓋林于如的案件細節與作者和林于如的書信往來。林于如案是司法上第一件台灣女性連續殺人案,受臺灣經濟、文化、家庭和性別等議題牽動,透過作者踏查與考證,將林于如放回當年的人際網絡中,期待過追尋真相,大眾可以理解事件的生成,避免流於貼標與刻板印象,對於社會案件有更多省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