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以為在任何時刻都不可能產出新的文本內容與表述想法了嗎?
其實不盡然
只要自己在當下竭盡所能、搜索枯腸的掏空、挖掘自己內心或腦袋所想的、所感受到的資訊與概念、觀點
其實無論何時
都有豐富的、充分、富足的見解與論證、觀點可以列舉、吐露、傾訴
就像一個人可以在短時間內腦力激盪、分秒必爭的擠出許多同義字詞一樣
雖然這跟個體所受到的教育與家世背景、社經地位學經歷等等複雜綜合因素都有密切相關
以及不可分割、劃裂的關聯性與重疊性
但是無論是誰
都能大致完整明確的描摹
並說出他們腦中/內心所想要表達、傳遞的內容
八九不離十
所以不用擔心自己在若干時刻情境之下
會無法產出內心所要真正表明的意涵
抑或擔心、煩惱別人聽不懂、看不懂
因為其實人作為讀者、聽者
也是能夠自己「腦補」想像的
即便話語傳遞者(說話者)口齒不清
或傳遞的內容詞不達意、剛好蜻蜓點水、勾到邊而已
沒有再繼續深入講下去
不那麼明確具體、直接了當地講出來
那些接收者依然還是能透過自己的想像力與補述的這種自體天生富有的技能
來讓自己能夠吸收、內化
即便真的還不是這麼懂
但是總能在一遍又一遍重複接觸之後
或透過教別人或產出論述等方式重新複習
來讓自己越來越嫻熟、明晰、透徹
這些雖然都是要靠訓練
但是人先天就一定會有一些成分是不需再行鍛鍊、展演的
而是自然而然就可以拿出來展現揮發的技能與每人對等持有的天份
這也算不上是個人的優勢、天賦
沒有「有些人天生就比較好、有些人就比較弱」這樣差異性的分別區判與展陳樣貌
而是每個人都具備相當程度、一定範圍的這種能力
能自己填補對方可能沒說完、或說得不詳盡沒有直抵核心的話
即便對方說的話不太明確、完熟
還是能藉由自身的補充
來讓自己聽懂或假裝聽懂
接著再給他人回應、反饋
雖然這樣的對話溝通、交流往來互動
是奠基於對方沒那麼聽懂、看懂仍要回複的情況下而勉強成立的
但是只要雙方兩造的身心靈狀態是舒適、安全的
兩邊的情緒沒那麼高漲
是平和、大致和諧的
彼此就有這個條件與本錢
能繼續維持進行人際交往與對話
而具體確切的傳輸與接收內容
是否有完整無虞的經歷過傳遞與吸收的階段
可以再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溝通成熟
來讓自己與他人越來越鞏固想法的共通、共同性
就像一個領域的專業技術、所謂的硬知識
可以靠日後的培養、植入與反覆練習
但是在該領域所需要具備的態度與精神、素養與氣質、甚至人格特徵等等抽象理論化的元素
卻是要倚靠個人的修煉
不斷經歷蛻化與改變
才能漸漸操持的由內而外展現出來的質性
這是無法透過正規傳統的課程
一步一步引導教/學習得的
有時候更需要靠難能可貴的經驗的累積、攢積
才能漸漸掌握住的一種心態
雖然這與領域中所需要的使用到的技術與能力沒那麼相關
不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職涯或生涯發展
但卻能或多或少的間接左右、牽制、甚至干預阻擾其他人看待自己的態勢與眼光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訓練在若干領域或自己所處的場合情境下
所應該延伸開發出的氣質與素養
經過訓練與不斷接觸
漸漸演變成自然而然、不需要搬演矯飾或包裝與刻意的呈表展演
就能看似理所當然的散發出這種精神與態度
並體化在日常或工作的行為舉止之中
顯得毫無違和感
甚至如果做得好
還會被人讚賞美譽
總歸來說
人必須要相信自己所能到達的境界、地步
並且了解自己的潛力
將其發揮到最大
但同時也要注意身心靈狀態是否一切安好、合宜
在舒適的環境之下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可能
別將橡皮筋拉撐到極限
到最後只會彈性疲乏、羸軟
甚至斷裂
一切都需要遵照自己內心或身體的訊息來進行、來做任何事
同時心態的調整與精神的樹立也十分重要
縱使真正做事的效率與程度比不上別人
是相形弱勢、低下的存在象徵
但可以透過精神與態度、素養的高上與建構
來讓他人心服口服
並願意針對不同的各方面向來對你刮目相看
找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所在
將好的部分放大到極致
才能在人群中凸顯出色
讓別人發現到自己其實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