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無能的背後原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人會行動力降弱、銳減

效率低下、怠惰「荏懶」、疲軟倦怠、甚至頹喪沉淪、墮落呢?

這其實一切都需要與身邊周遭的人事物、附近情景與社會景況做分析對照、觀察比較

才能更清晰、透徹的知曉個人在若干時階期當中所可能會面臨到的各種不順遂與力不從心

常常會有人斷言

一個人會如此「懶惰疲乏」、「不想做任何事」、「沒有動力」、「提不起勁」、「興致缺缺」等等消極狀態

就是因為他天生好吃懶做、平常都沒有訓練擴撐

遇到事就只會退縮卻步

不知道要如何讓自己有活力、能量

繼續迎向人生的每一個關卡課題、甚至困難及挑戰

但其實每個人在本質上都是對等、平起平坐的

每個人都有具備相當的動力與能量

在於鑽研、面對自己的個人喜好與興趣領域

都一定會有充分的熱情與想望、渴切的想要耕耘

因此想要進行操作的慾望是存在的、各人之間的程度相同相仿的

但為什麼就會有些人在不同時期可能會出現所謂的懶惰呢?

可能就是因為與自身的目標不符合

或是在達成目的的過程中

自體已經認知到不需花費太多的精力、氣神與時間

就能達成一樣的結果、成效

而此時自己就不想要花費過多的力氣

再讓自己痛苦、折磨

於是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想要喜歡的事物上

忽略過度鑽研、努力、認真用心的形象

因此就會讓旁人看起來是怠惰、沉淪、疲累、沒有精神

但其實每個人心中都自有一把尺

有一個明確的底線

知道自己必須怎麼做、應該保有什麼樣的狀態

才能繼續讓自己維持在每個時刻都想要的理想結果

對於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持有相當大的自信與預測能力

不會讓自己偏離軌道

眼睜睜看著想要的東西得不到、跑走、離你而去

而會緊緊的抓牢穩固

不會隨便就放手

也不會這麼容易就鬆手、放下

而這就會導致在看似懶惰、無所作為、無能為力的情況之下

其實自身內心還是會產生一些掙扎、膠著、為難的情緒與思想

也就是在享樂的過程中

心態無法完全的放下

依然在掛心焦慮、憂愁煩惱

各種心懸在那邊放不下來的情狀況態

就會讓本身針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提出質疑

感受到自我懷疑的張力撲襲而來

因此常常出現矛盾、衝突的狀況

明明自己正在享樂、耍廢、癱在那邊、什麼事都不做

但自己內心明確深知

如果再不做些什麼

就可能會完蛋或有不堪的後果難以挽回

為了擔心自己在日後會懊悔

於是隨時保持這種提心弔膽、緊張焦躁的情緒

無法放鬆、從容、優雅、舒展的自在行事

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自己時時刻刻都處於緊張的狀態

即便事情已經有一些進展

克服了「萬事起頭難」的關卡

到了下一階段

已經有一些些進度

不用擔心自己未來可能會做不完或苟延殘喘的相關類似情況

但內心還是無法真正安定

還是永遠處於起伏跌宕

像狂風暴雨這樣非常搖曳飄盪的不穩定狀態

直到事情真正落幕、完全結束、做什麼事都無法改變局面的時候

才真正忘掉、放心

不再上升到重要的層次

而此時又將會面臨另一個問題

亦即將已經可以成為生活重心的事物突然忘卻、放下

那麼身心靈一定會有一部分是突然空虛、空掉了

就像剛生產完的孕婦一樣肚子突然消下去

沒有重心除了會產生無聊寡淡、索然無味的感覺之外

更可能由於如此劇烈的起伏與身心靈狀態的轉變更替、抽換切轉

而造成身體、甚至心理上的一些病灶與問題浮現

而這些以負面居多的問題又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完全克服、適應

而是要以倚賴憑恃長期的調整與習慣

才能慢慢改善

因此所有的身心靈狀態都需要人體有意識的去呵護、維持

才能永保健康

這其實一切都不容易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不管當下的自己是處於什麼姿勢、動作
有時候不需要等到有觀點、概念、理論
每個人無論什麼個性
一個人若是越急躁、越衝動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暢所欲言
人都是互相依存的每個對象與個體
人不管當下的自己是處於什麼姿勢、動作
有時候不需要等到有觀點、概念、理論
每個人無論什麼個性
一個人若是越急躁、越衝動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暢所欲言
人都是互相依存的每個對象與個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感到疲憊和失去動力。這篇文章探討了身心低能量的情況,並提出了一些方法,例如自我效能、工作中的成就感、睡眠和新挑戰等,幫助讀者更好地管理自我效能水準並提高活力。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越積極行動,越陷入無止境的倦怠?
Thumbnail
隨著一些很厲害的人發明出一些造福人類的東西後,我就在懶惰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究竟是他們別有心機,還是純粹就是我自己惰性深根?我自首:我有罪...
Thumbnail
瞭解如何培養新習慣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精確行動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有關如何設定行為改變目標,以及行動設計學領域的建議。通過精確化行為、增加提醒、習慣疊加和清除卡點等步驟,讀者將學會如何以最佳方式培養新習慣。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我們為何無聊?無聊不好嗎?無聊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讓你不迷茫,突破盲點的33則人生指引 蔡壘磊 2018 遠足文化 ❍ ❍ ❍ ❍ ❍❍ ❍ ❍ ❍ ❍❍ ❍ 道理我都懂,只是懶? 對一個正確的道理表現出懶惰,就是認知能力不足的體現。 當回報在某些人眼裡不存在或不明顯時,他們的動力就不足了,自然表現出懶的特性。 懶惰、
Thumbnail
「惰性」是有種族基因的嗎?筆者觀察,華人尤為嚴重,筆者當然也是華人一份子。
Thumbnail
我是個名副其實的「懶人」。日常生活中,遠離朝九晚五,上頭沒有長官,自由自在,收放自如。懶人可以發揮主動性,早年醉心於傳道授業解惑,一心一意入坑擔任教職,進而研究學術。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缺乏顯赫的學歷,只好擔任兼課老師。畢生只寫一篇論文,幸好沒有被解聘。 出於好運,上課八小時,卻有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感到疲憊和失去動力。這篇文章探討了身心低能量的情況,並提出了一些方法,例如自我效能、工作中的成就感、睡眠和新挑戰等,幫助讀者更好地管理自我效能水準並提高活力。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越積極行動,越陷入無止境的倦怠?
Thumbnail
隨著一些很厲害的人發明出一些造福人類的東西後,我就在懶惰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究竟是他們別有心機,還是純粹就是我自己惰性深根?我自首:我有罪...
Thumbnail
瞭解如何培養新習慣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精確行動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有關如何設定行為改變目標,以及行動設計學領域的建議。通過精確化行為、增加提醒、習慣疊加和清除卡點等步驟,讀者將學會如何以最佳方式培養新習慣。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我們為何無聊?無聊不好嗎?無聊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讓你不迷茫,突破盲點的33則人生指引 蔡壘磊 2018 遠足文化 ❍ ❍ ❍ ❍ ❍❍ ❍ ❍ ❍ ❍❍ ❍ 道理我都懂,只是懶? 對一個正確的道理表現出懶惰,就是認知能力不足的體現。 當回報在某些人眼裡不存在或不明顯時,他們的動力就不足了,自然表現出懶的特性。 懶惰、
Thumbnail
「惰性」是有種族基因的嗎?筆者觀察,華人尤為嚴重,筆者當然也是華人一份子。
Thumbnail
我是個名副其實的「懶人」。日常生活中,遠離朝九晚五,上頭沒有長官,自由自在,收放自如。懶人可以發揮主動性,早年醉心於傳道授業解惑,一心一意入坑擔任教職,進而研究學術。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缺乏顯赫的學歷,只好擔任兼課老師。畢生只寫一篇論文,幸好沒有被解聘。 出於好運,上課八小時,卻有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