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從準備到申報2024全攻略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言 

大家好,我是鑫業稅務事務所的負責人Carol。這篇我們主要分三個部分進行講解。首先,我會重點介紹個人綜合所得稅的申報方式、如何申報以及哪些人需要申報。接下來,我們會講解申報的計算方式,最後如果時間允許,還會簡要介紹遺產稅和贈與稅的一些計算方式和免稅額。

 

報稅前的準備工作 

綜所稅調什麼

綜所稅調什麼


去年開始,綜合所得稅的免稅額已經提高,因此大家在去年申報時可能已經感受到變化。今年,我們申報的是112年度的所得稅,當前是113年的5月。一般免稅額為每人9萬2千元,滿70歲以上則為13萬8千元。同時,扣除額和薪資特別扣除額也有所調整。 

 

申報流程與注意事項 

報稅分為幾個步驟,首先是準備工作。5月1號,我在國稅局擔任志工,發現很多人因為假期來報稅。如果您的手機號碼是您自己的名字,我建議直接使用手機申報,這樣可以避免排隊。記得準備好健保卡,因為健保卡上有一個編號需要輸入。驗證身份有幾種方式:行動電話認證、戶號加查詢碼或自然人憑證。這些方式可以在第二段填寫資料時使用,系統會自動從國稅局網站拉取您的申報資料,包括配偶和扶養親屬的資訊。 

手機申報五步驟

手機申報五步驟


系統會自動幫您計算應納稅額,您只需核對內容。如果沒有問題,即可上傳。有些客戶希望減少繳稅,我們會建議增加一個扶養親屬,這樣可能就不需要繳稅了。因此,我建議大家不要完全依賴國稅局的計算結果,還是要自己檢查一下。 

 

繳稅與退稅方式 

繳稅方式現在非常方便,可以使用行動支付、LINE PAY、轉帳等方式,或者直接列印單子用手機的QR碼去便利商店繳稅。退稅有兩種方式:直接劃撥到您的個人帳戶或通過平臺退稅。 

手機報稅好方便

手機報稅好方便


今年,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報稅。打開手機流覽器,搜索「我要報稅」,進入國稅局網站,選擇第一個選項即可進行報稅。請記住,只有本國籍才能使用手機報稅,需要開啟行動網路。筆電和電腦也可以進行申報。有幾種方式可以驗證您的身份,確保正確後系統會自動拉取您的個人相關資料。 

raw-image


 

申報中的計算與調整 

報稅時,我們需要計算應納稅額並做出必要的調整。報稅系統會自動計算您的應納稅額,但建議您核對所有資訊,確保沒有問題。如果發現需要繳稅,可以考慮增加扶養親屬來減少稅額。各類扣除額和免稅額的計算在系統中會自動進行,但仍需您仔細核對。 


raw-image


 

申報與節稅的基本步驟 

申報和節稅的方法可以分成幾個步驟來進行。以下是具體的步驟和策略: 

綜所稅課稅方式

綜所稅課稅方式


1. 收集所得資料 

首先,使用國稅局的網路申報系統撈取你在去年(112年度)的所得資料。即使系統自動生成了你的所得資料,仍建議仔細檢查這些資料是否正確,確保沒有遺漏或錯誤。 


2. 確認納稅義務人和撫養親屬 

列報撫養親屬

列報撫養親屬


  • 納稅義務人:可以是本人、配偶或是夫妻一同作為納稅義務人。配偶的收入可以選擇合併申報或分開計稅。 
  • 撫養親屬:包括直系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以及未滿18歲或無謀生能力的子女。未滿60歲但無謀生能力的父母也可以作為撫養親屬。


3. 計算應稅所得 

計算綜合所得稅淨額

計算綜合所得稅淨額


應稅所得的計算公式為:

應稅所得=所得總額−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基本生活費的差額應稅所得=所得總額−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基本生活費的差額 

  • 所得總額:包括所有家庭成員的收入,如薪資、股利、租金等。 
  • 免稅額:每人92,000元,滿70歲者可乘以1.5(即138,000元)。 
  • 標準扣除額:單身者120,000元,夫妻合併申報為240,000元。若列舉扣除額(如捐贈、保險費、醫療費等)較高,應選擇列舉扣除。 
  • 特別扣除額:如薪資所得扣除額、儲蓄投資扣除額、身心障礙扣除額、教育學費扣除額等。 
  • 基本生活費差額:每人202,000元,需按申報戶人數計算。 


4. 檢查扣繳稅額 

如果在領薪資或股利時已被預扣稅,這些預扣稅額會從應繳稅款中扣除。 


5. 選擇最佳報稅方式 

  • 若配偶雙方都有所得,可以選擇分開計稅,但需合併申報。 
  • 善用免稅額和各種扣除額來減少應稅所得。 


6. 熟悉稅率和累進稅額 

個人所得稅率根據所得金額而不同,所得越高稅率越高。稅率從5%起,依所得金額逐漸增加。 

計算應納稅額

計算應納稅額



7. 使用國稅局計算工具 

利用國稅局的網上計算工具,輸入各項所得和扣除額來自動計算應納稅額。 


節稅技巧 

  • 利用列舉扣除額:確保將所有符合條件的支出列入扣除,如捐贈、保險費、醫療費等。(下文將有列舉扣除額的說明) 
  • 撫養親屬:確定撫養親屬的資格,增加免稅額。 
  • 選擇合適的申報方式:如夫妻一同申報或分開計稅,根據哪種方式稅額較低進行選擇。 


實例分析 

假設你在112年度的所得總額為1,000,000元,你有配偶和兩個子女,一個滿70歲的父母。你的扣除額和免稅額計算如下: 

  • 所得總額:1,000,000元 
  • 免稅額:4人 x 92,000元 + 1人 x 138,000元 = 506,000元 
  • 標準扣除額:夫妻合併申報為240,000元 
  • 特別扣除額:假設薪資所得扣除額為207,000元 

應稅所得為: 1,000,000−506,000−240,000−207,000=47,000元 

稅率5%: 47,000x0.05=2,350元 

如有預扣稅額,需從中扣除。希望這些步驟和策略能幫助你有效申報並節稅。 

 

特別扣除額 

特別扣除額是指符合特定條件的收入可以從總收入中扣除,以減少應納稅額。以下是特別扣除額的詳細分類和計算規定: 

特別扣除額幫你節稅

特別扣除額幫你節稅


1. 薪資所得扣除額 

  • 上限:每人每年207,000元。 
  • 規定:若薪資超過207,000元,只能扣除上限額度。特定職業如舞者等,可以採核實方式扣除超過207,000元的職業相關費用,但需提供相關證明。 


2. 身心障礙扣除額 

  • 上限:每人每年207,000元。 
  • 規定:納稅義務人或其撫養親屬有身心障礙證明者,直接扣除。 


3. 長期照護扣除額 

  • 上限:每人每年120,000元。 
  • 規定:符合衛福部公告的長期照護標準,撫養親屬必須在納稅義務人或配偶的撫養名單中。 


4. 出售財產的交易損失 

  • 規定:出售財產產生的交易損失可作為扣除額,但需提供相關證明。 


5.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 上限:每戶每年270,000元。 
  • 規定:包括存款利息、儲蓄投資等相關利息收入。 


6. 幼兒學前扣除額 

  • 上限:每名5歲以下的幼兒每年120,000元。 
  • 規定:必須在撫養名單中的子女,若小孩在另一方撫養名單中則不能扣除。 


7. 教育學費扣除額 

  • 上限:每人每年25,000元。 
  • 規定:適用於撫養名單中在大專以上就讀的子女。接受政府相關補助者不能扣除。 


特別注意事項 

  • 高所得者限制:部分特別扣除額如長期照護、幼兒學前扣除額,對於稅率在20%以上的高所得者有限制,以避免排富。 
  • 標準扣除額 vs 列舉扣除額:單身標準扣除額124,000元,夫妻合併申報為240,000元。若列舉扣除額高於標準扣除額,應選擇列舉扣除。 


提示 

  • 保存憑證:確保所有扣除項目的相關憑證(如醫療費、捐贈收據等)保留,以備不時之需。 
  • 利用國稅局網路申報工具:方便快速地檢視和計算應納稅額。 


這些特別扣除額的應用,可以有效減少你的應納稅額。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仔細計算和申報,確保合規同時節稅。 

 

列舉扣除額的詳細說明 


1. 捐贈 

捐贈

捐贈


  • 對象: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或撫養親屬的捐贈都可以扣除。 
  • 規定: 
  • 捐贈給公家機關:沒有上限。 
  • 捐贈給非政府機構(如慈善、教育機構):上限為總收入的20%。 
  • 捐贈給私立學校且未指定學校:沒有上限。 
  • 捐贈給私立學校且指定學校:上限為總收入的50%。 


2. 保險費 

保險費

保險費


  • 規定: 
  • 可扣除:人身保險(壽險、健康險),每人每年上限24,000元。 
  • 不可扣除:殘險、車險、火險等物品保險。 
  • 無上限:政府保險(如全民健保),無金額限制。 


3. 醫療和生育費 

醫藥與生育費、災害損失

醫藥與生育費、災害損失


  • 規定: 
  • 可扣除項目:必要的醫療、生育費(如助聽器、義肢、輪椅等)。 
  • 不可扣除項目:醫美、牙齒矯正、例行健康檢查、看護費等。 


4. 災害損失 

  • 規定: 
  • 災害損失全部金額可扣除,但需在災害後30天內申請並取得國稅局核準函。 
  • 需提供災害損失證明,如照片和相關申請檔。 


5. 購屋借款利息 

購屋借款利息、房屋租金支出

購屋借款利息、房屋租金支出


  • 規定: 
  • 每戶每年上限30萬元。 
  • 必須是為自住房屋的貸款利息。 


6. 租金支出 

  • 規定: 
  • 每戶每年上限12萬元。 
  • 租金支出必須為居住用途,不包括營業用途的租金。 


標準扣除額 vs. 列舉扣除額 

標準扣除額 vs. 列舉扣除額

標準扣除額 vs. 列舉扣除額

  • 單身標準扣除額:124,000元。 
  • 夫妻合併申報標準扣除額:240,000元。 
  • 如果列舉扣除額高於標準扣除額,應選擇列舉扣除。 


提示和建議 

  • 保存憑證:保留所有扣除項目的相關憑證,以備不時之需。 
  • 使用國稅局網路申報工具:方便快速地檢視和計算應納稅額。 
  • 注意報稅期限:如在5月10日前完成申報,退稅將在7月31日前收到。 

這些列舉扣除額的詳細說明和計算方法,希望能幫助你更有效地申報和節稅。請根據實際情況仔細計算和申報,確保合規並最大程度節稅。 

 

國稅局網站使用和附件上傳教學 

網路申報附件上傳

網路申報附件上傳


1. 申報資料上傳 


  • 常見附件:一般情況下,需要上傳附件的不多,但在需要上傳附件時,請確保拍照清晰或使用掃描工具將檔轉成PDF格式。 


2. 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 

剩下沒幾天內完成申報。以下是主要內容的總結和重點提示: 

遺產稅和贈與稅的申報 

遺產稅 

  • 網上計算:從今年1月1日起,可以在線計算遺產稅額,特別適合簡單案件。 
  • 專業建議:複雜案件建議委託代書、經濟師或會計師處理。 
  • 提高免稅額:113年度提高了日常用具和職業工具的免稅額。 

贈與稅 

  • 免稅額:每年244萬元。 
  • 跨年度贈與策略:如需大額贈與,可以利用跨年度贈與來最大化免稅額。例如在12月前贈與244萬元,次年再贈與244萬元。此外,若涉及結婚,還可利用結婚免稅額進行大額贈與。 

重要提示 

  • 確保資料完整:保存所有申報所需的憑證和檔,以備不時之需。 
  • 利用網路申報工具:利用國稅局提供的網上申報工具,確保申報過程順利。 
  • 關注申報截止日期:在5月10日前申報可優先處理退稅。 

申報和繳稅方式 

  • 網路申報和繳稅:使用金融卡或ATM進行繳稅。申報截止日期為5月31日。 
  • 退稅:建議直接退到銀行帳戶,避免需要親自到國稅局領取。 
退稅時程

退稅時程


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大家順利完成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和節稅。如有進一步問題,請隨時留言或查閱國稅局網站上的詳細指引。 

補充:手機報稅教學

 

2024年 課程相關訊息 

企業主和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 

  • 營所稅申報課程:提供營所稅申報實務課程,適合企業主和公司主管學習。課程已錄製好,購買後即可在線學習。 
  • 財務管理課程:6月18日將有免費的財務管理課程,討論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和SOP流程。 
  • 營業稅實務課程:7月16日提供免費的營業稅實務課程,重點講解哪些支出可以報稅,哪些不能報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