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數位共學的最新里程碑:探討虛擬攝影棚在教育直播的教學成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台灣教育新改革推動下,教育部實施的「112-113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旨在利用最先進的科技,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並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透過最新3D虛擬導播軟體整合教學素材,幫助教師更好地融入5G新科技教學。


參與這項計畫的縣市,以模式二爲例,高達14個縣市,執行學校包括台北市3A中心、彰化縣平和國小、屏東縣長興國小、宜蘭縣新民國小、各縣市教網中心、縣市教育局等。這些單位通過專業3D虛擬導播軟體,利用5G行動通訊網路的高頻寬與低時延特性,實現了高效的縣市跨校虛擬直播教學。


烽燧有限公司不僅提供了虛擬攝影棚之建置服務支持,還幫助教師們熟悉並掌握新科技設備的操作,將其有效運用於教學策略中。例如,臺北市3A中心使用這套軟體進行稀缺課程的教案開發,包含量子電腦、女力議題、低軌衛星等專業課程,教師們透過自行開發教案、整合不同軟體,協助教師創造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教案内容,使學生們能即時觀察和參與沉浸式體驗過程;彰化縣平和國小的老師們則設計了在地文化課程,結合在地特色以及VR體驗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屏東縣長興國小創建了與地方文化相關的互動課程,利用AR圖卡、360闖關遊戲等互動元素,將課程橫向延續,提供給學生互動的學習趣味,進而提升其學習動機與效率。新北市雲端智慧科技中心以SDGs為課程核心發展理念,配合新北市地理資源、國中地質教材,發展在地課程。宜蘭縣新民國小結合了英語村的優勢,讓學生學習英文的的同時,感受科技的魅力。高雄市旗山國小則整合虛擬實境教材、教育元宇宙平臺與XR數位共學機制,發展高雄市在地地方文史、廟宇文化等課程,讓多所學校的學生們一起共學。



在這個計劃中,輔導計畫辦公室,開展了多場工作坊、發佈會,一路陪伴與支援各縣市,從發想構思教學內容、結合新科技應用,到真正的跨域直播,幫助更多教育工作者掌握5G直播技術,提升教師科技能力。截至今年4月,在85所收播學校中,通過專業3D虛擬導播軟體進行的線上互動情境探索與體驗學習累計達5萬2,936人次,直播課程實施時數累計達96.5小時,受惠學生累計達6,403人次。這些數據展示了新興科技在教育中的實際應用效果。透過各縣市經驗傳承與交流,帶出更多創新教學與學習模式,創造更有效率及效益教學環境,使得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與體驗學習、教師創新教學、縮減城鄉數位學習落差等更能有效的實現。


新聞稿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E71D34C4F6EB7DE

相關網頁資料連接:https://portaly.cc/irenevttw


avatar-img
6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琳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虛擬攝影棚介紹 虛擬攝影棚是一個基於虛實合成即時展現的專業攝影工作室,通常包含虛擬拍攝空間和現場製作工具。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創意空間,使不同需求的使用者都能實現彈性應用。 虛擬攝影棚的優勢 創意自由 無限的虛擬空間意味著攝影和後期製作的可能性幾乎無窮,從未有過的創意自由。 成本效益
在這個數位化教學時代,XR(擴增實境、虛擬實境和混合實境)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新典範。透過虛擬攝影棚技術,教師們得以創建更加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將學生帶入虛擬的教學環境中。 先來談談虛擬攝影棚的定義以及相關配置,首先虛擬攝影棚是一種在實體空間中利用數位技術模擬的攝影棚環境。不同於傳統的實體攝影棚,需要
在近幾年中,Vtuber這一新型態的網路現象迅速崛起,吸引了全球數百萬的年輕粉絲關注。從起初的娛樂領域延伸至各種產業,Vtuber逐漸展現其在傳播、教育、行銷等領域的巨大潛力。在導入新媒體教育的同時,這樣嶄新的新興產業該如何連結學生的專業技能達到行銷推廣,就會是關乎VTuber與教育導入的連結必要性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日,當大家談及虛擬人,許多人可能會立即想到眼花繚亂的動畫角色或是網路上的流行VTuber。這些虛擬人物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們真的只能是虛擬形象和真人操作的呈現嗎?隨著AI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新創技術的持續發展,我們正逐步看到一種全新的虛擬人現象…
XR數位教學的崛起為教育領域帶來了許多創新和機會。這種教學方式利用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和混合實境(MR)等XR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具互動性和沉浸感的學習體驗。本文將探討XR數位教學的關鍵技術,這些技術是實現高效教學的關鍵要素。   1. 虛擬素材創建技術 虛擬素材創建是XR數位教學
隨著5G新科技通訊網路的到來,無線傳輸速度的提升為各領域帶來了許多應用和便利,而教育領域更是充滿著無限想像和前景。在現代教育領域,數位技術的崛起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了全新的學習和教學方式。其中一個引人矚目的趨勢是混合XR技術的應用。本文將探討如何定義XR混合式數位共學,以及它在教育領域中的重要性。  
虛擬攝影棚介紹 虛擬攝影棚是一個基於虛實合成即時展現的專業攝影工作室,通常包含虛擬拍攝空間和現場製作工具。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創意空間,使不同需求的使用者都能實現彈性應用。 虛擬攝影棚的優勢 創意自由 無限的虛擬空間意味著攝影和後期製作的可能性幾乎無窮,從未有過的創意自由。 成本效益
在這個數位化教學時代,XR(擴增實境、虛擬實境和混合實境)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新典範。透過虛擬攝影棚技術,教師們得以創建更加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將學生帶入虛擬的教學環境中。 先來談談虛擬攝影棚的定義以及相關配置,首先虛擬攝影棚是一種在實體空間中利用數位技術模擬的攝影棚環境。不同於傳統的實體攝影棚,需要
在近幾年中,Vtuber這一新型態的網路現象迅速崛起,吸引了全球數百萬的年輕粉絲關注。從起初的娛樂領域延伸至各種產業,Vtuber逐漸展現其在傳播、教育、行銷等領域的巨大潛力。在導入新媒體教育的同時,這樣嶄新的新興產業該如何連結學生的專業技能達到行銷推廣,就會是關乎VTuber與教育導入的連結必要性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日,當大家談及虛擬人,許多人可能會立即想到眼花繚亂的動畫角色或是網路上的流行VTuber。這些虛擬人物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們真的只能是虛擬形象和真人操作的呈現嗎?隨著AI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新創技術的持續發展,我們正逐步看到一種全新的虛擬人現象…
XR數位教學的崛起為教育領域帶來了許多創新和機會。這種教學方式利用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和混合實境(MR)等XR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具互動性和沉浸感的學習體驗。本文將探討XR數位教學的關鍵技術,這些技術是實現高效教學的關鍵要素。   1. 虛擬素材創建技術 虛擬素材創建是XR數位教學
隨著5G新科技通訊網路的到來,無線傳輸速度的提升為各領域帶來了許多應用和便利,而教育領域更是充滿著無限想像和前景。在現代教育領域,數位技術的崛起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了全新的學習和教學方式。其中一個引人矚目的趨勢是混合XR技術的應用。本文將探討如何定義XR混合式數位共學,以及它在教育領域中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上週五,我去台北參加十周年的「雜學校」#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在這篇文將分享這趟看展的五個收穫。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前年我們就開始提倡「數位孿校」,鼓勵每所實體學校都可以再經營一所數位虛擬的「線上學校」,亦即除了location還有connection。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或譯作數位對映、數位分身、數位雙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David Gelernter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全球多個國家在AI人工智慧及EdTech教育科技領域的戰略和政策,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大陸、德國、法國、芬蘭和歐盟。這些國家都致力於利用先進科技整合實體與數位世界,促進社會的創新與變革,解決教育不平等問題,並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Thumbnail
公司因應疫情將教室設備升級為互動式大螢幕及追焦鏡頭,方便實體+視訊同步開課進行,視訊的學員可以來自四面八方,也有學員在國外香港、大陸及越南等地,這對於我公開班招生非常有幫助。 今天公司特別安排數位科技很擅長的顧問分享,如何運用myViewBoard在教學上及班務人員如何協助講師完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雯淑老師這些年的創新教學加入了一個全新的工具——一生一平板數位教學,在課堂上結合線上線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老師是如何開啟自己的國文課數位教學之路?在這條數位教學之路有何心得?是否遇到哪些阻礙?又是如何突破?
Thumbnail
上週五,我去台北參加十周年的「雜學校」#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在這篇文將分享這趟看展的五個收穫。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前年我們就開始提倡「數位孿校」,鼓勵每所實體學校都可以再經營一所數位虛擬的「線上學校」,亦即除了location還有connection。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或譯作數位對映、數位分身、數位雙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David Gelernter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全球多個國家在AI人工智慧及EdTech教育科技領域的戰略和政策,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大陸、德國、法國、芬蘭和歐盟。這些國家都致力於利用先進科技整合實體與數位世界,促進社會的創新與變革,解決教育不平等問題,並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Thumbnail
公司因應疫情將教室設備升級為互動式大螢幕及追焦鏡頭,方便實體+視訊同步開課進行,視訊的學員可以來自四面八方,也有學員在國外香港、大陸及越南等地,這對於我公開班招生非常有幫助。 今天公司特別安排數位科技很擅長的顧問分享,如何運用myViewBoard在教學上及班務人員如何協助講師完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雯淑老師這些年的創新教學加入了一個全新的工具——一生一平板數位教學,在課堂上結合線上線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老師是如何開啟自己的國文課數位教學之路?在這條數位教學之路有何心得?是否遇到哪些阻礙?又是如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