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影論重點:
為什麼使用主觀鏡頭?
蘇州河代表怎樣的意象?
童話美人魚是在比喻什麼?
究竟美美是不是牡丹?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那樣找我嗎?會一直找嗎?會一直找到死嗎?」開場,美美的旁白劃破黑幕,一個問號接著一個,逼進感情的未知地帶─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找著了愛情、愛情又在何時消逝?─她的反覆確認走向極端,拿來和被視作瘋子的馬達相較、假設被視為終點的死亡阻撓,但不論情人怎麼斬釘截鐵地回答,她也斬釘截鐵地說出他在「撒謊」。這是一個身處混沌中清醒之人的痛苦,寧可揭穿瘡疤而受傷,也不願意沉浸溫柔鄉蒙受欺謊。也在此時,黑幕顯影,我們看見蘇州河混濁不清的水波盪漾,成為象徵現實與意識的雙重符號。
我們相當熟悉這條河流,並非源自地理上而是心理上的。美美的情人作為本片的主述者,他說道:「傳說、故事、記憶,讓它變成一條最髒的河,但許多人還是靠著這條河度過他們的一生……」這樣的河是人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乘載著一生,流淌著背叛的眼淚、輕浮的歡樂,是再也無法澄澈的真心。編導婁燁沒有給主述者一個名字,或者說,我們的名字就是他的名字,全片以他的主觀視角如同我們親眼去看,當他時不時拍攝蘇州河的日常,他也成為了河流的一部分,一如我們觀看這個故事,其實故事也在訴說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