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台灣人的新社群:裏物語工廠東京組第二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昨天晚上第一期花絮+第二期招生用的影片剪出來也上傳了,就藉著這個機會來一篇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裏物語工廠東京組是怎樣的工作坊。

東京的台灣人社群

我是在2011年到日本,前前後後經歷了東京的十年跟東京、石川、台灣三邊跑的兩年,最後因為疫情把東京房子清空處理掉完全搬到石川。

在東京前幾年我很積極參加台日與純台灣人的社群,後來也自己弄過幾個LINE群,有讀日文的、唱歌揪團的、語言交換、聯誼等等,後來也參與商會、代表處、不動產公司發包或是主導的活動。

這些活動分為兩種,一種是有金主的。

有金主的活動一定有目的,達成目的以後(業主給的目標),調性合得來的人就繼續參加,或是形成小圈圈,最後小圈圈有自己的聚會自己的活動,變成小小的社群,而這些小社群多數充其量只算是“一群聊得來的朋友聚在一起”,但沒有明確的目的,幾年後終究會因為大家的人生規劃而各奔東西。

另一種是沒有金主,民間發起,大家出錢的社群。

這些社群能辦得久都很有實力,有願景的發起人跟能力與行動力兼具的幹部,當然定期舉辦活動的自律也不可或缺。而這種社群通常會在發起人有某些原因無法辦下去以後泡沫化。


在東京的社群活動有幾個特色,我自己稍微整理如下。

1.目的性很強的參與者

不管是交男女朋友、找合作對象、打聽新情報、學習新知等等,都必須在短短的活動時間內達成目的,如果是讀書會、語言交換之類有明確目的的活動還好,但其餘的聯誼式活動,大家多少都會有一種自己就是在人肉市場上待價而沽的氛圍。

2.以頭銜、在留資格、年收、學經歷、國籍將人分等級

承第一項,如果是封閉式、需要靠朋友介紹的社群可能還好一點,但若是開放式的社群,彼此品頭論足的項目可能就更多,無形之中就會形成較勁、或是分高低的氛圍。像以前某曾經有規模的跨校同學會,東大就不跟別的學校一桌。

在這種強強聯手、弱弱相殘的狀況下,台灣人社群大概很難壯大起來,因為各階層的人群缺乏價值觀的連結。

3.參與者跟主辦單位之間的資源分斷

很積極參與的人自己會形成小圈圈,但是很難(或是不可能)進到社群主辦單位的決策圈,金主或是其他資源進入社群時,基本上就會被主辦單位壟斷,如果這是一個有業主,有任務的案子那是理所當然,但資源若是來自某些公共行政資源、或台灣前輩的好意,那就有爭議了。

相信待日本比較久、有在參加社群的人多少有看過一些會是怎麼散掉的,很多事我都已經淡忘、也懶得去提,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陽花學運,在全球留學生串連的時候,日本場在代代木公園,我們身在最擅長組織跟搞社團的日本,主揪居然連帶動唱跟喊口號都可以七零八落,事隔多年,我現在也主辦過一些中型活動,那場怎麼可以搞得那麼狼狽,到現在我都很不解,無論是辦活動的經驗、組織力都不夠...以社運來說我覺得日本場跟台灣或其他國家的留學生真的沒辦法比。

辦的人拿到資源大家分一分,參加的人謝謝光臨,大家有緣再相見,沒有延續性、沒有組織性、沒有計畫性、也沒有願景,這就是我看到的現況。

4.難以被分類的封閉式社群

在開放式社群以外,也有很多厲害但卻沒有公開募集的社群,必須滿足某些條件,透過某些人牽線才能進去,這種檯面下比較多,有些可能也不叫什麼什麼會,可能就是簡單的賴群或是社團,但裡面的參與者意識強、參與度高、能提供的社會資源也多。


塑造堅定且有行動力的個人

裏物語工廠六次工作坊,主要目的是讓大家透過整理自己人生中發生的事件,來讓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方向更清晰,最後寫出一份行動計劃,並在發表會中簡報,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

東京是一個價值混亂,而且流動性極高的地方,我們想要透過各種媒體、大師、大公司來得到相互認同的價值再簡單不過了。動畫、漫畫、傳統藝能、運動比賽、演唱會,想要學各種技能、滑雪、露營、登山等等,有無數選項可以選擇,如果賺的錢夠多,完全不缺娛樂,但是擁有相同價值觀的朋友,與擁有相同價值觀可以發起更大規模行動的人群,大概不是輕易可以找到的。

對我們自己來說什麼東西才有價值?我們該為什麼而行動?為什麼而活?如果在日本有一群台灣人的話,除了我們都來自台灣以外什麼才是“台灣價值”?我想這些話題只有在大家更了解自己之後才能往下討論下去。

而且我們希望這些價值不單純只透過討論跟對話建立,而是透過行動來建立。


在日台灣人的中生代社群

上次說明會裡面,我曾經提到“在日台灣人的中生代社群”這個想法。說社群(コミュニティ)以目前為止的翻譯,可能沒辦法傳達我的想法,更接近我想說的名詞可能是“共同體”。

如同東京第一期主辦大獸所說的,我們都選擇在日本安身立命,當已經解決生存問題以後,我們該怎麼學著在這裡生活?

我想為了解決生存問題的社群已經很多了,為了興趣而集結的社群也很多,但擁有相同價值觀可以一起行動的社群,應該比較少吧?當然社會精英們有這種性質的會,但我覺得平民老百姓也可以來弄一個。

中生代這個名詞我覺得有耐人尋味,一講到中生代,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想像,那究竟中生代社群該是什麼樣貌?我自己的想像畢竟只是空想,也不想把這些既定的價值觀強加在大家身上,而是希望這是大家一起參與、一起思考、一起行動,最後靠不斷行動跟修正來實現大家的想像。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一開始對這個社群的願景作為結尾。


我想像中的東京中生代社群,是大家在經濟、生活狀態都穩定,知道自己要什麼,可以提供什麼的人形成的群體。參與者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常識、有言必行、一定程度的守時跟行動力,平常揪團或是發起新活動時,其他成員就算不能參加也都能積極討論與回應,有事的時候互相照應,或發起比較大規模的行動,沒事的時候就一起實現大家想做的小計畫或是提攜台灣後進。

但是這些都只是我的想像,實際上什麼人會來參加,這個群體會變成什麼樣貌,都還很模糊,第一屆的畢業生們申請了一個叫“東京生活共創社”的團體,以後這個團體如果能走下去,相信會慢慢有自己的意識,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形塑共同的價值觀、建立中生代的社群這是我拋出的議題,我當然有自己的答案,至於最後的答案是什麼,只能在跟大家的行動中慢慢驗證。畢竟只有我一個人就不叫社群了。


也許這對於還在求生存,每天汲汲營營,或是想把資源往自己口袋撈的人們來說很難有具體想像,但我希望有一群在心靈上還保有餘裕的台灣人,可以一起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公共”。

無論藍綠、任何有資源的前輩們都可以告訴你什麼是他們的台灣價值,那我們自己的台灣價值是什麼?我想這應該是在我在東京社群裡想知道的終極提問吧。

avatar-img
26.0K會員
222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涉谷百番地參加的工作坊以及社會新創空間的感受和經歷。百番地是panasonic為了迎接創業100年週年而開始的構想。作者分享了自己實際體驗和參觀後感想,也介紹了百番地這個特殊的社會創新空間。
最近在日本各地城市陸續開放uber,然而,由於對本地合法交通從業者的保護,uber仍面臨法規限制。其中加賀市號稱日本第一個開放uber的城市,但要成為合法uber司機並不容易。文章也提到日本式共乘服務的情況以及作者在日本使用uber的心得。
本篇分享了關於社會新創以及中產階級危機的故事。作者在講座中分享了在日本的實踐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分析了中產階級面臨的危機和潛在風險,提出了中產階級需要找回信任的問題,並提出了場域營造的方法論。在2024年以後的日子中,作者希望能進一步累積新的實踐經驗和倡議計畫。
3月底回了一趟台灣,這次依舊來去匆匆,但除了該赴的約,行程外還是多了些插曲,這種一攤接一攤的生活雖然很累,心境上卻讓我感到年輕了好幾歲。 前資深台北人的台北生活 「喂?你現在在哪?」 「我在善導寺附近,啊你勒?」 「我剛跟朋友吃完飯現在正在散步回台北車站的路上啊。」 「那從哪過來啊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涉谷百番地參加的工作坊以及社會新創空間的感受和經歷。百番地是panasonic為了迎接創業100年週年而開始的構想。作者分享了自己實際體驗和參觀後感想,也介紹了百番地這個特殊的社會創新空間。
最近在日本各地城市陸續開放uber,然而,由於對本地合法交通從業者的保護,uber仍面臨法規限制。其中加賀市號稱日本第一個開放uber的城市,但要成為合法uber司機並不容易。文章也提到日本式共乘服務的情況以及作者在日本使用uber的心得。
本篇分享了關於社會新創以及中產階級危機的故事。作者在講座中分享了在日本的實踐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分析了中產階級面臨的危機和潛在風險,提出了中產階級需要找回信任的問題,並提出了場域營造的方法論。在2024年以後的日子中,作者希望能進一步累積新的實踐經驗和倡議計畫。
3月底回了一趟台灣,這次依舊來去匆匆,但除了該赴的約,行程外還是多了些插曲,這種一攤接一攤的生活雖然很累,心境上卻讓我感到年輕了好幾歲。 前資深台北人的台北生活 「喂?你現在在哪?」 「我在善導寺附近,啊你勒?」 「我剛跟朋友吃完飯現在正在散步回台北車站的路上啊。」 「那從哪過來啊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來到日本打工度假也已經一個月了,雖然工廠的生產線的這份工作已經慢慢上手,但是偶爾還是會感到有些吃力,但是工廠的阿姨們總是會耐心教導,對我們釋出了極大的耐心和善意。 在日本的這一個月當中,改了很多在台灣原本的習慣,比如:從喝手搖飲改成喝可樂、從訂外賣改成自己做便當、通勤工具從捷運改成了腳踏車及走
Thumbnail
從台商離開以後,輾轉到美商服務,2023年則是進入到日商就職。生活圈從平陽省搬到越南胡志明市來,有種從新竹搬到台北的感覺。進到市區的生活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看完外派人的一天:臺商製造業的外派工廠生活體驗分享,來分享外派人市區版的真實生活。
Thumbnail
ただいま 東京 經過三年半,終於再次來到這一個我熟悉的地方,原本疫情前,一兩年都會來一次,除了回憶一下當時生活的點滴,也來找朋友敘敘舊。 抵達東京車站 抵達車站第一件事是,寄放行李,整個東京車站很大,到處都有放行李的置物櫃,但要記得,它很多面出口,每個地方都長很像,一定要記得自己放哪!常常連日
Thumbnail
https://www.penana.com/article/1430825 為何去東京旅行,也要更換裝備去完成任務呀?!😭😭😭
Thumbnail
前幾天經由一位網友的邀請, 東京子去參加了人生第一場我稱之為「在日台灣房東之友會」的聚會。 (後來我才知道當天參加的還有一些是非常想在除了主業的收入外還可以有房租收入想當包租公包租婆的預備軍) 東京子的主業之一是日本不動產的買賣以及租賃的仲介, 斜槓是物業管理/簽證申請等法務諮詢/資產
Thumbnail
描述了作者獨自來到東京生活的心路歷程,從習慣自己在外生活,到在陌生的環境中迷茫但又感到強壯,充滿著對新生活的好奇和熱情。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171天 #再確認一次初衷 東京long stay第13天 這次來東京 當初規劃就是找摯友敘敘舊 邊工作邊畫畫體驗東京生活 (不是來玩或度假的😅) 在東京這段時間 心境上有點轉變 一開始的狀態 是每天把工作跟畫畫的時
Thumbnail
第二次實習,我選擇到日本神奈川。在這裡的感受到的文化衝擊,幾乎每天都讓我不小心脫口而出「這果然就是日本人啊!」我的生活圈離東京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然而,這並不影響這裡的人們擁有跟東京人相似的性格:謹慎、精緻且難以親近。
Thumbnail
首都東京常作為日本文化創作的背景,許多電視節目也最常在東京取材。首次到訪東京,透過4天遊歷著名景點、尋訪咖啡廳、餐館,讓東京在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來到日本打工度假也已經一個月了,雖然工廠的生產線的這份工作已經慢慢上手,但是偶爾還是會感到有些吃力,但是工廠的阿姨們總是會耐心教導,對我們釋出了極大的耐心和善意。 在日本的這一個月當中,改了很多在台灣原本的習慣,比如:從喝手搖飲改成喝可樂、從訂外賣改成自己做便當、通勤工具從捷運改成了腳踏車及走
Thumbnail
從台商離開以後,輾轉到美商服務,2023年則是進入到日商就職。生活圈從平陽省搬到越南胡志明市來,有種從新竹搬到台北的感覺。進到市區的生活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看完外派人的一天:臺商製造業的外派工廠生活體驗分享,來分享外派人市區版的真實生活。
Thumbnail
ただいま 東京 經過三年半,終於再次來到這一個我熟悉的地方,原本疫情前,一兩年都會來一次,除了回憶一下當時生活的點滴,也來找朋友敘敘舊。 抵達東京車站 抵達車站第一件事是,寄放行李,整個東京車站很大,到處都有放行李的置物櫃,但要記得,它很多面出口,每個地方都長很像,一定要記得自己放哪!常常連日
Thumbnail
https://www.penana.com/article/1430825 為何去東京旅行,也要更換裝備去完成任務呀?!😭😭😭
Thumbnail
前幾天經由一位網友的邀請, 東京子去參加了人生第一場我稱之為「在日台灣房東之友會」的聚會。 (後來我才知道當天參加的還有一些是非常想在除了主業的收入外還可以有房租收入想當包租公包租婆的預備軍) 東京子的主業之一是日本不動產的買賣以及租賃的仲介, 斜槓是物業管理/簽證申請等法務諮詢/資產
Thumbnail
描述了作者獨自來到東京生活的心路歷程,從習慣自己在外生活,到在陌生的環境中迷茫但又感到強壯,充滿著對新生活的好奇和熱情。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171天 #再確認一次初衷 東京long stay第13天 這次來東京 當初規劃就是找摯友敘敘舊 邊工作邊畫畫體驗東京生活 (不是來玩或度假的😅) 在東京這段時間 心境上有點轉變 一開始的狀態 是每天把工作跟畫畫的時
Thumbnail
第二次實習,我選擇到日本神奈川。在這裡的感受到的文化衝擊,幾乎每天都讓我不小心脫口而出「這果然就是日本人啊!」我的生活圈離東京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然而,這並不影響這裡的人們擁有跟東京人相似的性格:謹慎、精緻且難以親近。
Thumbnail
首都東京常作為日本文化創作的背景,許多電視節目也最常在東京取材。首次到訪東京,透過4天遊歷著名景點、尋訪咖啡廳、餐館,讓東京在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