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搭上新幹線,從加賀經歷三小時的路程到了東京新宿區的說明會會場,打開和室的門,大獸跟其他來幫忙的畢業生們已經在寫時間表、架投影機。台灣人的活動。
然後到了開場時間,會場只有一位參加者,但依照慣例台灣人的活動大家平均會遲到30分鐘,就這樣過了30分鐘後,會場出現的參加者跟畢業生果然坐滿了小小的房間。
「今天我們來幫忙的畢業生比參加者還多欸!這樣你有感受到社群嗎?」結束後我一邊跟大獸聊著,一邊回想會場上的一切。
每個畢業生講出來的感想都不太一樣,但是他們分享在工作坊中的心路歷程跟感想,讓我覺得聽了很有感觸,也確實感受到這個社群的價值,以及大家希望社群能繼續延續下去的意識。
「這不是一件必要的事,但會是一段重要的時間。」在發表了感想後,話鋒一向犀利又精確的Angeling在簡報最後用兩句話當結尾。
「持續比完美更重要。」參加了第二年,最近剛新婚的人類圖傳教士遙遙,在自己分享的簡報結尾做了這個結論。
「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醬醋玩樂中,靜下心想side project要做什麼,還有一群同伴彼此陪伴、一起試錯,重新感受對生活的自主權,很難得,很感恩。」愛遲到的天才少女安安則是寫下了這段話。

台灣人的活動平均大概遲到30分鐘
工作坊的畢業生們在說明會最後輪流發表了自己的感想,從第一期到第二期,有些好像是我講過的話,但有更多是她們用自己的實踐跟生命歷程交織出的心得,聽完我在心中默默想著「大家在這個共同體裡都有不同的體驗,也得到不同的禮物,而殷切期盼2025年能繼續把工作坊辦下去這份熱情,就是社群吧!」
雖然每年我都在這個工作坊消耗很多能量,但是大家給我的回饋,讓我覺得得到更多,也希望繼續為這個社群盡一份力。
第一天招生率達到驚人的100%!!
有填報名表跟當天被找來參加的人都報了;而第二天招生率達到200%!唯一一個參加者去年聽完說明會,原本決定要報名,卻因為時間配合不上改到今年,加上臨時參加的二期生決定再度回鍋,4/20下午2025工作坊招生正式達標!

本年度學員招生總算過關!
我們註定是小眾
第一天說明會結束後大家續攤去喝酒吃肉,幾杯黃湯下肚我跟大獸兩個人解散後就這樣一路聊到三點,從買房、裝潢、簽證跟台灣社會共識的歧見、對我們社群的定位一路聊聊聊,平常大獸跟我不會有事沒事傳訊息閒聊,頂多就是到彼此粉專留言,雖然也一起弄了兩年工作坊,但很難得可以這樣促膝長談。
話題中提到了對台灣、日本將來的看法,交換了一些資訊,她也提到會覺得自我成長、社群歸屬感或是對於價值觀實踐這些事,原本就不是大眾會意識到的,而她也不在意我們是個小眾的社群。
這件事在三期開辦以前我在群組說過,雖然現在還是開說明會公開招生,但總有一天我想改成介紹制,把我們覺得對彼此有益的、有行動力的、價值觀相符的朋友們拉進來,進而在日本形成一個更有行動力、更有凝聚力的社群。這件事也反映在今年招生方針,我跟畢業生們說:「妳們就盡量去找有能量、對自我成長有興趣、對社群有熱情的人來,總之就去找覺得適合這個社群的人吧!」這結果就反應到今年說明會,報名率居然是100%!真佩服大家集客的精確率!
這個社群現在也許是延續我的意志,但總有一天,大家覺得“適合這個社群”、“有社會常識”跟“OK的人“會形成一個平均值,畢業生們的行動也會慢慢賦予這個社群自己的意志,很期待那一天,我們從零建立的在日台灣人中生代社群會是什麼樣貌。
大家想在社群裡得到什麼?
從裏物語剛開始就一起的夥伴魚漿夫婦,雖然沒公開出現,但每次工作坊也會幫忙一些雜事,他最近跟我說「我覺得大家都會想要在社群裡得到兩種東西,一個是利益、另一個是成長,所以社群要吸引人,就要讓人看到怎麼從社群裡獲得這兩樣東西。」
我覺得選擇人脈圈跟社群,並不是社會階級越高、越有資源、越富足的社群就越好,以我的經驗來說,選擇資源還有社會階級跟自己差不多,但有行動力、願意互助的社群加入才是最好的,因為在社群裡講求互助跟人情的流通,一昧受人幫助、或單方面幫助人,都沒辦法促成人情平等的流通,人情有來有往,大家才能利用社群把自己的行動成效跟社會影響力以倍數放大;資源差太多的人在同一個社群內,也不是不行,但在行動效益放大這方面來說,可能比較難。
不知道之後這個社群會往哪裡走,但如果今年可以順利辦完工作坊,相信最終發表會一定很精彩。畢竟今年我們有人氣小說家、人氣YOUTUBER、厲害的攝影師、厲害的社群經營者,這些人聚在一起一定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