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屍毒?真的有屍毒嗎?染上屍毒會有那些症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2004年的南亞海嘯,這項重大天災造成大量居民死傷。台灣人的愛心向來不落人後,捐贈的物資以及遠赴當地的救援團隊也紛至沓來。當時一名飛往普吉島救援的醫師陳學修獲得我國國際災難救援醫療人員的表揚。他伸出雙手領獎時,手上大片的紅斑讓人怵目驚心。他說每天搬運數百具屍體,雙手染上屍毒難以消退。他表示絕不後悔,且把這些屍毒當成行善的烙印。

聽到屍毒你可能會想到盜墓小說或是金庸筆下的惡徒修練的邪功。現代要說最容易接觸屍毒的大概就是禮儀師了吧!但好像也沒聽過禮儀師屍毒中毒的狀況?莫非每個禮儀師都已練就百毒不侵的身體?究竟這世上是否真的有屍毒這種東西?又假如染上屍毒,該怎麼解呢?

圖 / unsplash

圖 / unsplash


到底什麼是屍毒?

  屍毒其實就是所謂的生物鹼,是一種天然的含氮鹼性化合物。不只動物的屍體會產生生物鹼,植物腐敗也會生成少量生物鹼。目前已知生物鹼確實會對人體帶來毒性,但究竟是否為屍毒侵犯人體所致,現階段還沒有定論。因為在屍體腐敗的過程中會催生許多細菌,這些細菌倘若觸碰到人體也可能產生毒素,進而出現中毒反應(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

  染上屍毒會有哪些症狀呢?目前對於屍毒帶來的症狀,普遍是皮膚出現大片紅色的斑丘疹。發作時奇癢無比,病人可能會不斷的搔抓患部,有時會導致破皮,提高感染其他細菌的風險。

  這裡就有其他醫師對屍毒提出不同的見解了,要知道,處理屍體的工作除了接觸到屍體的細菌外,另一個常見的狀況就是流屍水。人體的蛋白質具有保水性,當個體死亡時,蛋白質也會隨著時間分解,隨著蛋白質分解,水分便會逐漸從屍體滲出。處理遺體的工作人員或法醫常常得配戴手套,當手被悶在手套裡又觸碰到屍水時,容易引發過敏反應。進而導致慢性蕁麻疹,再加上法醫、遺體修復等職業心理壓力較大,也是催生蕁麻疹的重要因子。因此也有另一派醫師認為屍毒其實就是慢性蕁麻疹的表現。

  除了蕁麻疹外,還有另外一派的說法是接觸遺體後過度使用清潔劑,進而使手部慢性濕疹的情況。還有一派的說法沒有醫學根據,不少素食主義者為了強調茹素的好處,會將生物鹼汙名化。他們強調所有的肉類都有屍毒,長期吃肉就會百病纏身,甚至致癌。但要知道的是,肉類的食物只要經過冷凍再加上高溫烹調,便能將肉類的細菌消滅殆盡,這種吃肉就會染上屍毒的說法根本是無稽之談。

不管怎麼說,遺體處理本來就是一份艱難的工作。這些工作人員辛苦的參與解剖、搬運、清理和修復的過程。即使受到感染也毫無怨言,值得尊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2024/06/12
長知識了。謝謝你!
avatar-img
金麟生命的沙龍
47會員
137內容數
齁-是當你接到一屁股鳥事的時候會發出的嘆息。黑-是在看見人性陰暗時黑化的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記錄下殯葬業的見聞,也讓大家了解這些英挺西裝背後藏著的故事。
金麟生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你是否曾想過,一場告別,不一定非得在冷冽的墓園中進行? 若離別能與花香為伴,骨灰化作滋養大地的養分,在四季更迭中綻放,那會是怎樣一種溫柔的告別? 花葬,就是這樣一種讓逝者與自然融合,讓家屬參與其中,化哀傷為紀念的自然葬禮形式。這篇文章,我們將帶你走進花葬的世界,了解它的紀念方式、家庭參與
Thumbnail
2025/04/25
你是否曾想過,一場告別,不一定非得在冷冽的墓園中進行? 若離別能與花香為伴,骨灰化作滋養大地的養分,在四季更迭中綻放,那會是怎樣一種溫柔的告別? 花葬,就是這樣一種讓逝者與自然融合,讓家屬參與其中,化哀傷為紀念的自然葬禮形式。這篇文章,我們將帶你走進花葬的世界,了解它的紀念方式、家庭參與
Thumbnail
2025/04/24
在這個喧囂且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對死亡的想像,是否也能走得更遠、更溫柔? 「植葬」,這個結合環保理念與個性化紀念的喪葬方式,正悄悄在全球蔓延,如同春天發芽的種子,在各地人們的心中悄然生根。 🌍 全球趨勢:當永別,轉化為永生的綠意 在傳統墓園以外,一種更永續的選擇正快速被接受──
Thumbnail
2025/04/24
在這個喧囂且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對死亡的想像,是否也能走得更遠、更溫柔? 「植葬」,這個結合環保理念與個性化紀念的喪葬方式,正悄悄在全球蔓延,如同春天發芽的種子,在各地人們的心中悄然生根。 🌍 全球趨勢:當永別,轉化為永生的綠意 在傳統墓園以外,一種更永續的選擇正快速被接受──
Thumbnail
2025/04/17
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輕盈的。如同春日花田中的一縷微風,不帶遺憾,只留下淡淡的芬芳。 這就是「花葬」——一種正在全球悄然盛開的綠色儀式。 花葬,不僅是一種環保葬禮,更是一場對生命的美學回應。它不再只是終點,而是一場與自然重逢的儀式,一座讓記憶發芽、讓思念開花的花園。
Thumbnail
2025/04/17
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輕盈的。如同春日花田中的一縷微風,不帶遺憾,只留下淡淡的芬芳。 這就是「花葬」——一種正在全球悄然盛開的綠色儀式。 花葬,不僅是一種環保葬禮,更是一場對生命的美學回應。它不再只是終點,而是一場與自然重逢的儀式,一座讓記憶發芽、讓思念開花的花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題... 剛不久前... 我們辛苦的噴藥人員出現了...(雖然他辛苦) (但仇恨有不低) 他們神出鬼沒的... 突然的出現... 然後又突然的消失(不知道移動到哪去了) 他們辛苦背著裝備(噴藥)(避免許多病蟲出沒) 但噴完藥後...(主要都是蟑螂...) (到處亂飛...)(啥稀
Thumbnail
如題... 剛不久前... 我們辛苦的噴藥人員出現了...(雖然他辛苦) (但仇恨有不低) 他們神出鬼沒的... 突然的出現... 然後又突然的消失(不知道移動到哪去了) 他們辛苦背著裝備(噴藥)(避免許多病蟲出沒) 但噴完藥後...(主要都是蟑螂...) (到處亂飛...)(啥稀
Thumbnail
痛感對於動物來說是一種保護機制,當動物接觸到會使自己感到疼痛的物體時,便會知道要遠離以確保不再受到這個物體的傷害。一般來說,生理上因接觸外物時出現的疼痛屬於正常反應,也不太會對動物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然而,有些生理出現的疼痛已經不再是正常神經反應的範圍內,毫無目的性地引發神經疼痛,甚至造成慢性疼
Thumbnail
痛感對於動物來說是一種保護機制,當動物接觸到會使自己感到疼痛的物體時,便會知道要遠離以確保不再受到這個物體的傷害。一般來說,生理上因接觸外物時出現的疼痛屬於正常反應,也不太會對動物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然而,有些生理出現的疼痛已經不再是正常神經反應的範圍內,毫無目的性地引發神經疼痛,甚至造成慢性疼
Thumbnail
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在咳嗽、打噴嚏後或在公共場所。 避免接觸感染者:避免與A型鏈球菌感染的人密切接觸,特別是在感染活躍期。 正確處理傷口:及時清潔和包紮皮膚傷口,避免感染。 及時就醫:出現感染症狀時,及時就醫並依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Thumbnail
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在咳嗽、打噴嚏後或在公共場所。 避免接觸感染者:避免與A型鏈球菌感染的人密切接觸,特別是在感染活躍期。 正確處理傷口:及時清潔和包紮皮膚傷口,避免感染。 及時就醫:出現感染症狀時,及時就醫並依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Thumbnail
屍毒是一種毒性化合物,對人體會有毒性,會導致大紅斑丘疹、奇癢、慢性蕁麻疹等症狀。目前對於屍毒是否真的會侵犯人體尚未有定論。需要更多的專業醫學研究,來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
Thumbnail
屍毒是一種毒性化合物,對人體會有毒性,會導致大紅斑丘疹、奇癢、慢性蕁麻疹等症狀。目前對於屍毒是否真的會侵犯人體尚未有定論。需要更多的專業醫學研究,來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
Thumbnail
屍毒是一種天然含氮鹼性化合物,稱為生物鹼,來自動植物的腐敗過程,對人體有毒性。有人認為屍毒導致皮膚紅斑、癢感,但也可能是由細菌感染或屍水引發的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另外,有人認為過度使用清潔劑引起濕疹,或宣稱素食主義者誇大生物鹼危害。處理遺體工作者常接觸這些物質,承受高風險,值得尊敬。
Thumbnail
屍毒是一種天然含氮鹼性化合物,稱為生物鹼,來自動植物的腐敗過程,對人體有毒性。有人認為屍毒導致皮膚紅斑、癢感,但也可能是由細菌感染或屍水引發的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另外,有人認為過度使用清潔劑引起濕疹,或宣稱素食主義者誇大生物鹼危害。處理遺體工作者常接觸這些物質,承受高風險,值得尊敬。
Thumbnail
🐷滲出性皮膚炎 🐷病因 / 症狀:新生仔豬至八周齡 常發生於鼻吻部(爭奪乳汁),嚴重時可感染全身 - 見照片 非搔癢性皮膚炎或表皮炎 體液流失導致脫水,甚至死亡 🐷病原菌: 豬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yicus),為豬隻皮膚常在菌。 🐷診斷:臨
Thumbnail
🐷滲出性皮膚炎 🐷病因 / 症狀:新生仔豬至八周齡 常發生於鼻吻部(爭奪乳汁),嚴重時可感染全身 - 見照片 非搔癢性皮膚炎或表皮炎 體液流失導致脫水,甚至死亡 🐷病原菌: 豬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yicus),為豬隻皮膚常在菌。 🐷診斷:臨
Thumbnail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 腸病毒疫情上週再飆升13.4%,全國校園停課達到167班,今年累計11例腸病毒A71型輕症個案,重症風險地區包含新北市中和、板橋與淡水三區。 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大家仍應確實以「肥皂或洗手乳」依「濕、搓、沖、捧、擦」的
Thumbnail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 腸病毒疫情上週再飆升13.4%,全國校園停課達到167班,今年累計11例腸病毒A71型輕症個案,重症風險地區包含新北市中和、板橋與淡水三區。 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大家仍應確實以「肥皂或洗手乳」依「濕、搓、沖、捧、擦」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