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子女買儲蓄險,出現「贈與稅」問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有一個朋友,在兒子唸高中時,在郵局幫兒子買了1張6年期的儲蓄險,年繳保費50萬,6年期滿可領回310萬。想說兒子大學畢業後,可以做為留學基金。

當時投保的要保人是他自己(爸爸),兒子是被保險人和受益人。儲蓄險於年初期滿領回,兒子今年也申請到英國倫敦大學,我這位朋友超開心,兒子要出國、錢也備好了。但最近他卻收到國稅局的通知,要求補繳贈與稅6.6萬,因爲漏報贈與稅,還要加罰一倍,總共要繳13.2萬。

朋友跟我聊起這件事,說很倒楣,也搞不太懂,為什麼要補繳稅。

幫子女買儲蓄險留意贈與稅

我朋友的例子絕非特例,不少父母基於儲蓄或理財規劃,會幫子女買儲蓄險,或是幫子女買壽險,之後要把要保人改為子女時,一定要留意贈與稅的問題。

先幫大家商普一下,來了解保單中的3種身份:

1.要保人:訂定保險契約並繳保費的人,可以指定或更改受益人、變更契約、解約。具有處分保單的權利。

2.被保險人:被保障的人,當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時,啟動理賠條件。

3.受益人:收到理賠金的人,可能為要保人、被保險人、配偶、家人或其他要保人指定的人。

保單當中,與贈與稅有關的是要保人和受益人,無關被保險人。

贈與稅是當一個人要贈送自己的財產給另一個人的時候要繳的稅。

贈與稅免稅額每人一年是244萬,不管你要贈與多少人,總計244萬以內就免稅。

插播:夫妻間贈與,不論金額多少,皆免課贈與稅。

要保人與受益人不同考量贈與稅

當要保人和受益人不同人時,就要考量贈與稅的問題。

有三種情況要留意:

情況一

就像我這位朋友幫兒子買儲蓄險,每年繳50萬不是贈與,滿期時受益人兒子領到310萬,就會被國稅局認定為贈與金額,因為超過244萬免稅額,超出的66萬要被課10%的贈與稅。

有些父母會幫子女買不只一張儲蓄險保單,或是同時幫不同子女買儲蓄險保單,

就容易有超額的情況出現。

情況二

要保人是子女的名字,但如果這保費還是父母在繳,再加上,若是父母也會匯錢子女,這些金流都會累計,萬一超過每人每年贈與稅免稅額244萬,也會被課稅。

情況三

不少父母在子女年少時就幫孩子買保險,等到孩子出社會,有經濟能力了,就想把要保人改成子女,我自己也打算這麼做。

因爲壽險都有保單價值準備金,變更要保人爲子女,就等於把已經累積ㄧ定金額保價金的保單贈與子女,如果變更時,保價金超過244萬,也要繳贈與稅。

怎樣做才不會有贈與稅的問題?

有的。

即要保人與受益人為同一人。

6會員
71內容數
20多年媒體經驗,這裡將分享: 1.愛說話聊健康 (健康及公衛知識的日常應用) 2.主婦理財筆記(家中的財務大臣要知道的理財之道) 3.採訪寫作那些事(有我20多年來媒體工作經驗和採訪寫作技巧分享) 4.我的Podcast節目內容 5.小書房(好書推薦) 6.日常小宇宙(生活體驗,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齡生活筆記 的其他內容
按下reset鍵 找回內在原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寫在00940上市前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領職業退休金怎麼繳稅?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走趟股市動物園,提升財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不動產繼承登記,父母與未成年子女同為繼承人時,要不要為未成年子女選任特別代理人?一、函釋(建議可以先跳到文章的第二段,因為這個函釋很難看的懂;如果想看結論的話,可以直接看文章的第四段):   二、我對上面函釋之詮釋及整理重點:   三、法令補充:   四、結論:
Thumbnail
avatar
Long
2024-03-09
協助資源太晚介入、夫妻離異纏訟多年 未成年子女被迫與未同住父母斷絕往來 家事事件法十週年論壇─高衝突家庭會面交往現況與展近年離婚夫妻其中一方無法探視孩子的知名事件屢登上新聞版面,引發社會關注!依據司法院統計,民國111年就有3,204個孩子需透過地方法院酌定監護權歸屬,意即平均每天有約9個孩子捲入離婚父母的監護權大戰;同時從新聞案件中亦可了解到不和睦的離婚夫妻,父母及孩子之間的探視會面將產生極高度的衝突與拉扯。對此現
Thumbnail
avatar
現代婦女基金會
2023-11-15
[賴姓高中生]刑事案件令我感悟,父母為子孫累積陰德是何等的重要!!---太上感應(二十六)※ 佛陀菩薩、[太上]諄諄教誨,但凡是我輩升起惡念惡行,就猶如行走在山高險峻的懸崖峭壁邊緣上,一小步走錯便會墜入萬丈深淵中,求救無人,粉身碎骨,悔之不及。 所以善惡心行、言語舉止皆有標準,依聖人教育照實而做,能遠惡避凶,自然幸福安康!!
Thumbnail
avatar
妙音
2023-07-01
我不認為子女有義務奉養父母今天剛好發這篇真的是太應景,又很有我風格,一如既往地逆風,不能把對長輩好、對父母好就當作「孝順」。那你太看得起這個儒家文化中的最大糟粕了,西洋人也沒有孝順的概念,照樣不會把父母打死然後吃掉;慈烏都還會反哺呢!你說牠是讀過《論語》還是《孝經》?
Thumbnail
avatar
鄭書羽
2023-05-14
人生理財的失落環節──遺產:為人父母與子女都該超前部署的財務課題猶記得多年前的某天,聽聞一位交情還不錯的前同事接獲母親病危而急忙請假返鄉的消息,過了幾天在公司遇見他,隨口問了一下他母親的身體狀況,不料就聽到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所有兄弟姊妹通通都趕回來了,大家都在肖想媽媽的遺產。」 事實上,這位同事出身於一間老字號的傳統產業,家族的財力非常雄厚,但卻因為家產的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3-02-18
父母為子女抱怨工作而焦慮?比插手介入更好的辦法是…一位焦慮的媽媽在我的粉絲頁私訊道,「我的小孩今年公立大學碩士畢業,很吃苦耐勞,也願意接受學習和挑戰,正在上班,但是他目前遇到了困難,不知道如何處理,所以當媽媽厚著臉皮想要問你」。
Thumbnail
avatar
遠見雜誌
2023-01-17
電影《古都》│不過度插手子女的人生,是為人父母知易行難的功課《古都》的最後,千重子與小舞母女,在京都的鴨川與巴黎的塞納河畔,遙遙相望,「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對於我們自己,幸運與否,都是已矣的過去,但對於下一代,願我們都能成為孩子最溫柔的後盾,如同世界眾多古都裡的母親之河,滋養療癒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avatar
亭安 Ann Lin
2022-06-28
16套以父母與子女關係為主題的[中港台日美]出色劇作最近看了兩套同樣說親情的電影(不知為何會想起親子丼裡的三文魚和魚子的關係XD),分別是林嘉欣主演的《美國女孩》和賈靜雯、王淨主演的《瀑布》(影後感正在絞盡腦汁寫作中),很想分享一下以前看過的以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家庭/家族歷史、傳統母親與現代或西化的女兒跨代關係、中西文化差異的家庭為題材的電影。
Thumbnail
avatar
wong.ellaa.movie_blog
2022-04-14
會為子女請假的父母很多年前有一位親密的朋友告訴我一件令我羨慕不已的事情,就是在她中小學的時期她媽媽經常會為她請假不用上學,而且還帶她去旅行。(是不用上學,去旅行) 是多麼令人羨慕 😍😍😍,這令羨慕很多年因為我我媽媽不會這樣做😔 自己只有恨字。 到了現在到我做別人都父母,我都想做這一件別人會羨慕她們的事情。 雖
avatar
Jeffery
2021-06-30
反生育主義 — 你有問過父母為何要讓你出生嗎?作為女性,從小到大說絕對不會生小孩,往往都被「你以後就會改變了」作為回應,說的人可能本身也不是身處什麼幸福家庭,每天為錢奔波,有時候真想回應:「不想變成像你這樣」。 自從世間有了避孕藥,女性掌握了生小孩的決定權,在發達的國家像日本、德國和香港,出生率往往偏低,原因不外乎生活環境太競爭、負擔不起等等。
Thumbnail
avatar
em
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