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與理專商品為何不如ETF?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基金與ETF

ETF的特點與運作

  • 定義與起源ETF全名為Exchange Traded Fund,即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由約翰·伯格在1990年發明,旨在把指數證券化。
  • 組成方式:ETF與共同基金都由一籃子證券組成,但ETF是依照指數成分股挑選,而共同基金則由基金經理人挑選。
  • 交易便利性:ETF可以像股票一樣在交易所即時買賣,而共同基金的申購贖回時間較長,因為基金公司需要時間處理資金的進出。


共同基金的特點與運作

  • 歷史與運作:共同基金有悠久的歷史,透過專業團隊管理投資,收取較高的管理費(約1.5%至3%)。績效目標是打敗大盤,但高收費並不保證高回報
  • 費用與績效:共同基金的管理費用較高,即使績效不佳,投資者仍需支付這些費用。


投資思維與策略

  • ETF的投資策略:ETF多數追蹤指數,管理費較低,如標普500指數型基金(SPY)的管理費不到0.1%。投資策略是達到與指數相似的回報,避免落後於平均。
  • 主動與被動管理:ETF也有主動型和被動型之分。主動型ETF由經理人挑選股票,管理費較高,績效依賴經理人的投資能力。




選擇ETF更為划算

基金與銀行透過銷售基金賺錢

基金和銀行賺錢的方式主要包括交易成本和內扣費用。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費用類型:

手續費:投資者在購買和贖回基金時支付的費用。手續費通常為投資金額的一定百分比,這是基金公司和銷售渠道(如銀行)收入的重要來源。

管理費:基金經理人為管理基金所收取的費用,通常按年計算,費用比例在1.5%到3%之間。

經理費:與管理費類似,是支付給基金經理的費用,但名稱和收費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保管費:支付給保管基金資產的機構的費用。

信託費:基金公司為了管理基金資產而支付給信託機構的費用。




被動追蹤指數基金(ETF)與主動式基金的比較

投資策略

被動追蹤指數基金(ETF):ETF通過追蹤市場指數來進行投資,投資組合的變動僅根據指數成分股的變動,管理費用低且透明度高。

主動式基金:基金經理人依靠擇時和選股來賺取超額收益,需要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判斷力,但隨著市場上更多的信息公開和方法被模仿,這些方法的效果逐漸減弱。


成本與透明度

ETF:具有低成本和高透明度,通常收取較低的管理費用(如SPY的管理費低於0.1%)。這些特點使得ETF在長期內往往勝過主動式基金。

主動式基金內扣費用較高,包括高昂的管理費和其他費用,這些費用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淨值收益。


內扣費用和報酬率差異分析

股票型ETF/基金的內扣費用和報酬率差異:多數基金的年化報酬低於ETF,原因在於較高的內扣費用侵蝕了投資者的收益。此外,主動式基金的績效往往不及市場指數,進一步降低了投資者的淨值收益。


ETF的影響與市場監管

金融監理機關的看法:ETF的迅速發展曾被一些金融監管機構認為可能對市場有害。然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更應該關注基金的實際績效表現,而不是片面的外在因素。

實際績效與成本:投資者應重視基金的實際績效和內在成本,避免被表面的廣告宣傳所迷惑。選擇低成本、高透明度的投資工具,如ETF,可以在長期內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理專與投資利益衝突

散戶與理專的對話

最近,我的朋友的家人去銀行辦理一些事務時,被一位穿著黑絲與制服、氣質非凡的理財專員推薦了一項投資產品,希望我能幫忙分析一下。


理財專員:您的定存被通膨吞噬了,真是可惜啊!

老伯:那該怎麼辦呢?


理財專員:這裡有兩個不錯的產品,最近正在進行募資,價格都相當優惠!一個是高配息,息利全歸您,配息率達到了8.7%,非常高。另一個是半導體產業的上游供應鏈,半導體是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

老伯:您覺得哪個比較好呢?


理財專員:台灣被譽為矽島,沒有趕上購買價值70萬的台積電也沒關係!您可以考慮以每張1.5萬的半導體關鍵上游投資,守護半導體,也就是守護台灣子孫後代的未來!

老伯:我回去跟老婆商量一下。


理財專員:老伯,拜託了,幫我完成業績目標吧!(撒嬌)

老伯:(腦袋有點混亂)我一週後再來找你。


理財專員:謝謝您老伯!


重點整理與分析

兩隻產品的內扣費用

  • 第一隻產品:0.33%
  • 第二隻產品:1.1%


市場的長期報酬率(引用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 若內扣費用為2%,持有30年,消費者將承擔所有風險,基金業者則獲取一半利潤。
  • 市場的長期報酬率為9.5%。
  • 其中,9.0%來自於盈餘成長率和股票配息,0.5%來自於投機報酬(市場本益比的變化、群眾情緒波動)。
  • 特定產業追蹤的策略,短期或許可以獲得5%的收益,但若長期持有,將喪失95%的獲利績效,不適合長期持有投資某項特定產業。


自身經驗

我家父親以前就受某保險理專影響買了人壽險附約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A股。

大概是2008年買的一問才知道40萬蝕本到只剩30幾萬,還不算上通貨膨脹,總體報酬-20%多。

我聽到時啞口無言, 最高手續費 5.75% 最高管理費 0.63% (內扣) 費用真的貴到哭。


結論

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工具時應該重視實際績效和內在成本,而非單純依賴廣告宣傳。ETF以其低成本和高透明度的優勢,往往在長期內勝過主動式基金,這使得它們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投資選擇。



資料參考

基金跟ETF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PoHsiang Tu 《讀書筆記》20240229

Re: [請益] 續扣0050還是換台股基金 - 看板 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4會員
24內容數
分享 資產配置/指數投資/因子投資/退休規劃 等等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布萊茲的投資筆記 的其他內容
應當長期思維勿當沖投資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沖短線降稅下誰是贏家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長期投資掌握3重點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遠離加密市場的誘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想打敗大盤績效有多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如何在鉅亨買基金找到金雞母?揭秘投資理財的秘籍與錦囊妙計### 如何在鉅亨買基金找到金雞母?揭秘投資理財的秘籍與錦囊妙計 在投資的世界裡,找到一隻"金雞母"基金是許多投資者的夢想。這樣的基金能夠在不同市場環境下持續產生穩定的收益,即使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時期也能保持韌性。鉅亨買基金,作為全台最大民營線上基金交易平台,提供了超過三千檔的基金商品,從股
Thumbnail
avatar
MikeJohn
2024-04-09
退撫基金與勞動基金該繼續好好加油!我國由政府管理的退休基金,長期投資表現向來很糟,遠遠比不上先進國家所設定的投資表現。就實務面而言,退休基金最重要的不是短期投資績效,而是長期。更重要的是,退休金計劃成員(公教勞)想看到的不是投資績效不佳的藉口,而是優異的投資表現。唯有投資表現良好,公教勞的退休生活才有保障。
Thumbnail
avatar
綠園嬿語
2023-09-02
指數基金與交易型基金(ETF)的比較 投資股市是一種長期積累財富的有效策略。然而,投資者面臨眾多投資選項時,不論是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都可能感到困惑。指數基金和交易型基金(ETF)是兩種受歡迎的投資工具。雖然它們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根據投資者的目標和策略,其中一種可能比另一種更合適。本文基於我所研究的資料(主要是
Thumbnail
avatar
Robert Parkin
2023-07-15
芬蘭打工/工作須知III:Unemployment fund失業基金與Unemployment benefits 失業津貼在芬蘭工作最傻的一件事就是沒有投保失業基金(unemployment fund),這篇文章說明為什麼一定要投保,失業津貼差別有多大,如何投保,以及請領資格。
Thumbnail
avatar
走跳芬蘭與歐遊札記
2022-10-22
巴菲特與基金經理人的十年之賭股票投資是一個很特別的領域, 它有專業的國家證照考試, 在大學裡也有許多財經投資相關的科系, 但這些專業人士的投資績效跟他們的專業知識並沒有太大的強相關. 換句話說, 許多普通人的投資績效都比專業財經人士來得好, 為什麼呢?
Thumbnail
avatar
長股先生
2021-12-11
能源基金與石油 ETF 哪個適合用來抄底油價?|基金開箱文 # 10你對油價抄底了嗎?這個話題幾乎成了見面的問候語,說是全民運動或許更貼切。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一窩蜂很少有好事」但油價這麼便宜進場抄底應該萬無一失吧!油不是已經比礦泉水便宜了嗎?疫情結束後人們總還是要用油!上述邏輯全都正確,但如果你選錯標的,很有可能撐不到油價反彈就提前 GG 了
Thumbnail
avatar
鬼宿
2020-05-05
理專不告訴你的那些事:7個關鍵數據,破解基金業者術語打開基金說明書,裡面琳瑯滿目的名詞與數據…你會選擇先看哪個呢? 下列七個關鍵數據,是我投資基金數十年的經驗,是何一支基金都能在網路上查到的公開資訊...
Thumbnail
avatar
小賈
2018-08-15
債券基金與指數型ETF<p>投資不能只想著報酬,而忽略了風險,有時候長期投資反而會造成鉅額的虧損,風險與利潤都是相對的,沒有低風險高利潤的商品,投資人只有依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來搭配不同投資工具,在賺取合理報酬的同時又能兼顧風險。</p>
Thumbnail
avatar
詹鎬瑋
2017-08-31
avatar
雙魚鏡方格子檔案館
200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