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與ETF
ETF的特點與運作
- 定義與起源:ETF全名為Exchange Traded Fund,即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由約翰·伯格在1990年發明,旨在把指數證券化。
- 組成方式:ETF與共同基金都由一籃子證券組成,但ETF是依照指數成分股挑選,而共同基金則由基金經理人挑選。
- 交易便利性:ETF可以像股票一樣在交易所即時買賣,而共同基金的申購贖回時間較長,因為基金公司需要時間處理資金的進出。
共同基金的特點與運作
- 歷史與運作:共同基金有悠久的歷史,透過專業團隊管理投資,收取較高的管理費(約1.5%至3%)。績效目標是打敗大盤,但高收費並不保證高回報。
- 費用與績效:共同基金的管理費用較高,即使績效不佳,投資者仍需支付這些費用。
投資思維與策略
- ETF的投資策略:ETF多數追蹤指數,管理費較低,如標普500指數型基金(SPY)的管理費不到0.1%。投資策略是達到與指數相似的回報,避免落後於平均。
- 主動與被動管理:ETF也有主動型和被動型之分。主動型ETF由經理人挑選股票,管理費較高,績效依賴經理人的投資能力。
選擇ETF更為划算
基金與銀行透過銷售基金賺錢
基金和銀行賺錢的方式主要包括交易成本和內扣費用。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費用類型:
手續費:投資者在購買和贖回基金時支付的費用。手續費通常為投資金額的一定百分比,這是基金公司和銷售渠道(如銀行)收入的重要來源。
管理費:基金經理人為管理基金所收取的費用,通常按年計算,費用比例在1.5%到3%之間。
經理費:與管理費類似,是支付給基金經理的費用,但名稱和收費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保管費:支付給保管基金資產的機構的費用。
信託費:基金公司為了管理基金資產而支付給信託機構的費用。
被動追蹤指數基金(ETF)與主動式基金的比較
投資策略
被動追蹤指數基金(ETF):ETF通過追蹤市場指數來進行投資,投資組合的變動僅根據指數成分股的變動,管理費用低且透明度高。
主動式基金:基金經理人依靠擇時和選股來賺取超額收益,需要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判斷力,但隨著市場上更多的信息公開和方法被模仿,這些方法的效果逐漸減弱。
成本與透明度
ETF:具有低成本和高透明度,通常收取較低的管理費用(如SPY的管理費低於0.1%)。這些特點使得ETF在長期內往往勝過主動式基金。
主動式基金:內扣費用較高,包括高昂的管理費和其他費用,這些費用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淨值收益。
內扣費用和報酬率差異分析
股票型ETF/基金的內扣費用和報酬率差異:多數基金的年化報酬低於ETF,原因在於較高的內扣費用侵蝕了投資者的收益。此外,主動式基金的績效往往不及市場指數,進一步降低了投資者的淨值收益。
ETF的影響與市場監管
金融監理機關的看法:ETF的迅速發展曾被一些金融監管機構認為可能對市場有害。然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更應該關注基金的實際績效表現,而不是片面的外在因素。
實際績效與成本:投資者應重視基金的實際績效和內在成本,避免被表面的廣告宣傳所迷惑。選擇低成本、高透明度的投資工具,如ETF,可以在長期內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理專與投資利益衝突
散戶與理專的對話
最近,我的朋友的家人去銀行辦理一些事務時,被一位穿著黑絲與制服、氣質非凡的理財專員推薦了一項投資產品,希望我能幫忙分析一下。
理財專員:您的定存被通膨吞噬了,真是可惜啊!
老伯:那該怎麼辦呢?
理財專員:這裡有兩個不錯的產品,最近正在進行募資,價格都相當優惠!一個是高配息,息利全歸您,配息率達到了8.7%,非常高。另一個是半導體產業的上游供應鏈,半導體是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
老伯:您覺得哪個比較好呢?
理財專員:台灣被譽為矽島,沒有趕上購買價值70萬的台積電也沒關係!您可以考慮以每張1.5萬的半導體關鍵上游投資,守護半導體,也就是守護台灣子孫後代的未來!
老伯:我回去跟老婆商量一下。
理財專員:老伯,拜託了,幫我完成業績目標吧!(撒嬌)
老伯:(腦袋有點混亂)我一週後再來找你。
理財專員:謝謝您老伯!
重點整理與分析
兩隻產品的內扣費用
- 第一隻產品:0.33%
- 第二隻產品:1.1%
市場的長期報酬率(引用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 若內扣費用為2%,持有30年,消費者將承擔所有風險,基金業者則獲取一半利潤。
- 市場的長期報酬率為9.5%。
- 其中,9.0%來自於盈餘成長率和股票配息,0.5%來自於投機報酬(市場本益比的變化、群眾情緒波動)。
- 特定產業追蹤的策略,短期或許可以獲得5%的收益,但若長期持有,將喪失95%的獲利績效,不適合長期持有投資某項特定產業。
自身經驗
我家父親以前就受某保險理專影響買了人壽險附約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A股。
大概是2008年買的一問才知道40萬蝕本到只剩30幾萬,還不算上通貨膨脹,總體報酬-20%多。
我聽到時啞口無言, 最高手續費 5.75% 最高管理費 0.63% (內扣) 費用真的貴到哭。
結論
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工具時應該重視實際績效和內在成本,而非單純依賴廣告宣傳。ETF以其低成本和高透明度的優勢,往往在長期內勝過主動式基金,這使得它們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投資選擇。
資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