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會否和我一樣,在街上走路,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瑣碎事,是會導致心情波動的。尤其在繁忙的街道上,我特別喜歡四處張望,留意不同人的反應舉止,總能觀察到各種的生態。
在繁忙區為數不少的派別,多數第一個感覺是趕時間的人,趕上班,趕約會,趕回家,這種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有留意一下他們,他們大多數很容易處於急躁的狀態,只要有人在前邊擋了他們的道,他們會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不滿:
發出一些聲音:「唧!」、 「唉!」
大概是希望前方的人能察覺並讓開,但很多時也沒有效果。可能因為聽不到或不理會,而且沒有攻擊力,擊退效果比較差。結果他們只能默默跟在後方或急於四處張望尋找出路。
溫和型的直接說:「不好意思」、「麻煩借一下路」
這種方法的成功率最高,可能是因為比較禮貌吧?或者最能令其他人產生同理的感覺。很多時一次不行說第二次便有成效。
豪邁型的直接說:「讓開些!」、「咁大條路,你全走嗎!?」
這種成功率也是十分高,但會增加事態發生的機會,會有被反擊的風險。不過根據觀察,成功率大約也有8成以上,因為相信大多數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過雖然其他人讓路了,但也有被詛咒的風險,需要注意。而另外兩成,則多數成為爭吵的開端。
從另一個角度看,衝衝衝這類人是以目標為本的,他們多半希望盡快達成目的,比如去到目的地或者避免遲到。有時看到最初使用「發出一些聲音」的人,發現沒有效果的時候,會改變策略成「溫和型的直接說」。這些以目標為本的人,即使最初不滿,會為了大局而改用更有效的方法。但也證明他們其實知道那一個方式最有效,但在最初的一刻,他們控制不到自己的急躁,衝動了,所以有時在下決定時,能冷靜一下自己,想想看再行動可能會有更有效的收益。而豪邁型的則忠於自己的方向,希望以自己的方法破開一條血路,但和現實一樣,太創新,激進的手法很大可能會惹人非議。
與「衝衝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浮遊生物」,這個派別出沒於任何情況的道上,是一群注重享受自己的時間和感受的人。他們多數不太在意周圍的事物,想去哪兒,看甚麼,時而快、時而慢,擁有自己的節奏,不隨波逐流,不會和時間作戰,不會迫自己妥協,不受其他途人影響。例如觀光、隨心逛街購物,有的是情侶、一群朋友之類玩樂談天中的,有的是放空、慢活放鬆中的,更有些心事重重、沉思中的人。他們的共通點是集中在自己的感受世界,優先看待自己的感受,忠於自己當下感覺。他們比「衝衝衝」都能更清楚地看到每一個時刻的景物、細節。
和「衝」相比,節奏一個慢,一個快。尤其是在相對繁忙的街道,如果細心留意,很容易會看到「衝」對着他們各種不滿的視線或聲音,而相對「浮」其實不太會在意,甚至不察覺到情況。
所以很多時候會出現急的人在慢的人後方乾着急的樣子,或正在尋找其他出路。不過有時浮遊中的人的確會出現阻礙的情況,因為他們太隨心,有時一些突發的舉動例如突然停下來、回頭、舉手、轉線、飄離航道等也會產生不少衝突。
而當街道上有着這兩種極端的形態,必然會出現中間者。
這類人多數處於觀察狀態,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作出提早避開危機、預先讓道或提早離開繁忙位置等行動。
例如發現前方有浮遊生物聚集,可能會預先改變行走路線,避免自己陷入他們的慢流;看到有人正在趕路,會預先離開趕路者的前進路線;有時更會突然轉變成「衝衝衝」形態,而目標是離開複雜混亂的環境,預防問題的發生。
有時看到這類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共通點。他們成功迴避或是離開混亂區域後,也會以不同形式放鬆和表達情緒,例如會輕輕鬆一口氣,回望一下剛回避的地方。而他們在處於這種放鬆狀態時,有時會突然變成「浮遊生物」形態而導致下一個危機出現,結果他們會不停切換形態,直至完成離開繁忙區域,左穿右插成為他們一個常見形態。當然「衝衝衝」也很常左穿右插,但性質目標不同。
最後想提出一點,思考一下這些不同形態的人感覺像是大家合作做一件事,「衝」向着目標進發,「浮」在每一個細節思考感受,「觀察者」是協作靈活走位。
試想一下,如果街上所有人都變成:
如果在工作上各施其職,甚至像走路時學會在不同情境下切換自己的角色,會否在事情合作上帶來不同的感覺或效果?
雖然感覺有點強硬地把兩件事連在一起,但我卻很喜歡把不同的事物連在一起思考,有時看着無道理,但進一步思考可能會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