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vs.賽斯資料-(1)

2023/12/2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賽斯資料 - 靈魂永生

所謂的『意識流』只是思想、意象和印象的一條小溪流,而它是一條更深層的意識河流的一部分,這河代表了你更深遠的存在與經驗。你花了所有的時間審察這條小溪,因而被它的流動催眠了,被它的動作迷住了。

同時這些其他的感知與意識流流過而沒被你注意,但它們卻的確是你的一部分,它們代表了你在其他實相層面也涉入十分有效的面向、事件、行動與情感。

心境創造外境

心境創造外境、借外修內,這是《老子》與賽斯書共通的觀點。這項看法已在現代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獲得許多的學理支持。更多、更全面有關賽斯思想與科學關係的論述,可以參考楊惠宇教授《賽能力─人類心靈力量探索故事》一書。

人類的意識,終將在本世紀開啟最重大的轉變。在我們靈性之內的真實生命,也就是從人性的自己,要回歸並展現出靈性自己的時候到了。
賽斯在《心靈的本質》說:「一切存在,是來自於『愛』這股力量。」祈願大家終能領悟,我們無時無刻都是沐浴在光與愛之中!

信念創造

創造力

創造力

賽斯所談的創造力,展現於宇宙萬物的生成,以及人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喜歡或討厭、好或壞、成或敗等,他認為都是經由人的內在意識、意念所創造。以現代人最害怕的疾病為例,他主張人生而健康、快樂(除非 另有特殊生命藍圖)。其後由於自我意識(頭腦)逐漸成型,加以成人灌輸限制性信念,一旦陷入恐懼、負面情緒,而其能量又無法轉化,只好以疾病的方式來帶領患者學習。當然,這也是身體向自己求救的訊號。

既然人可以透過信念創造疾病,自然也可以透過信念的改變而恢復健康,甚至不必借用藥物。賽斯這項主張已透過許添盛醫師的醫療試驗,創造為數可觀的案例;學術界亦有數位輕年學子以其親身經驗,載述於學術研究論著。

賽斯認為,人的意識(意念、念頭)一旦發動,就形成能量,且無法回收。意識或形成一 個人的思想,只停留在想像;或投射而成物質實相,創造出人想要的人、事、物。這創造不一定是無中生有,有時也會因著吸引法則而有中生有。

當被發動的能量無法妥適安置, 或順利創造出物質存在,而被以壓抑、扭曲的方式處理,最後就形成身心病痛。疾病對於人而言,是善的,且具有教育意義。

「近年來神經科學的進步,為感覺、情緒、思考等抽象的感官和心理經驗找到了具體的生理學基礎;在此一基礎上,『心』與『身』之間的互動是藉由細胞之間、分子之間的交互作用而進行,從而得以被發現與理解。(psychoneuroimmunology)神經免疫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新領域。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raw-image

論及創造力時,賽斯經常將之與幼兒聯結在一起,這又與《老子》所謂「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為天下谿,恒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相符。

賽斯說: 兒童在進入世界之前,就試著想像世界是什麼樣子。你也做同樣的事。你跟隨這些方向的方式可以具有啟發性,因為你選擇的活動範圍,將告訴你有關自己意識某些獨特的特質。

成人的遊戲大半是處理在空間裡的操縱,同時再次地,兒童的遊戲則常涉及時間的變化。現在你看一個自然物,比如一棵樹,如果目前是春天,那就想像你在秋天看到它。

幼兒擅於創造美好的想像力及事物,其成功的基本要件就是秉持著一份好玩的遊戲心。這與傳統華人標榜成功必須吃苦、歷經嚴酷考驗等觀念,形成強烈對比。現代絕大多數教育者的基本心態依舊是:孩子應該接受成人領導(甚至掌控)、成人永遠都是對的。

未來,這種局面將受到更多挑戰,甚至快速被改變。 賽斯的描述聯想到《聖經》的話語:「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入天國。」


覺察從生活中尋找

許多哲學、宗教教導人們如何開悟解脫。數千年過去了,人們的困境依舊存在,世界並沒有往更美好完善的方向走去。相反的,種種極地氣候、 大國對立、戰亂、難民潮等現象,使得世界氛圍更加緊張、焦躁。

老子》與賽斯書的終極目標,即是傳授開悟解脫之道。不過,他們主張的方式是從生活之中尋找,而非以充滿罪咎、責罰、教條、戒律的自 我限制。「覺察」是開悟解脫的唯一法門。

老子》認為「」是萬物的源頭、母親: 有物綸(混)成,先天地生。肅覺,獨立而不 (改)偏(遍) 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智(知)其名,其字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

在天地形成以前,就有一種混然的存在。它無形無聲,沒有邊際;獨立而永不滅絕,循環運行,生生不息。它是萬天地萬物的根源。無論以「」 或「大」稱呼它,都是勉強的作法,為了講述、傳授而不得不的做法。

以上「」的形象、存在方式,與賽斯所描述的「一切萬有」(All That Is)十分接近。「一切萬有」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賽斯很少用「」這個字,通常只在習於以神學術語來思考時才用。一般而言,他用「一切萬有」或(Primary Energy Gestalts)「原始能量完形」。

「一切萬有」近似於"神"、"佛"、"上帝"等的概念,不過,"神"、"佛"、"上帝"等專名都是線性時間概念下的產物。賽斯強調:時間、空間根本都是幻象,一切(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同時存在。~啟示錄 1: 8 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線性的時空概念, 是被設計用來做為人到地球輪迴轉世的工具。所以,在時空的架構下談論宇宙的來源及創造,必然會遭到扭曲。

依賽斯的說法,宇宙源於「一切萬有」的一個意識的蠢動。意識 (consciousness)是電磁單位(Electromagnetic Energy),它就是能量,創造的源頭。賽斯說「每一個細微的意識天生就有求生、求變、求發展和創造的原動力」、「意識本身並不是一件『東西』,它是行動的一個次元」。

創造的過程一旦啟動,很難阻擋。一如《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萬物」,過程乃「熱(勢)成之」,一如賽斯所說「最初宇宙的進退兩難之局」。這裡所說的「行動」,並非一般所指的行為、舉動。

賽斯說: 再說一次,行動並不是對某物作用的外力,反之,行動是內在宇宙的內在活力它是在內在活力想完全具體化的欲望及衝力,和它無法完全這樣做之間的一個兩難之局。

約翰福音 1: 14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15約翰為他作見證,喊著說:「這就是我曾說,『那在我以後來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

raw-image

過去二千多年,人類聚焦在物質世界的建構,而《老子》「故智(知)人者智,自智(知)者明」。

以及賽斯書建議讀者找回內在感官(the inner senses)的能力,時時向內觀察起心動念,都為人類生命的走向提供一個新的契機。

賽斯書有較《老子》更多的覺察面向,尤其是在輪迴轉世的部分,而這也最令歐美讀者震撼及難以接受。

在賽斯輪迴轉世的論述裡,沒有懲罰、 業障,只有課題、學習、挑戰。無論在這過程中衍生了多少負面人格,它不僅無損於靈魂的本質,也都能透過每一世的當下選擇、成長而改變命運,進而得以離開地球,前往不同實相(或退轉、持續輪迴)。

『業』(karma)

沒有懲罰、 業障,只有課題、學習、挑戰。無論在這過程中衍生了多少負面人格,它不僅無損於靈魂的本質,-也都能透過每一世的當下選擇、成長而改變命運,進而得以離開地球,前往不同實相(或退轉、持續輪迴)。

沒有懲罰、 業障,只有課題、學習、挑戰。無論在這過程中衍生了多少負面人格,它不僅無損於靈魂的本質,-也都能透過每一世的當下選擇、成長而改變命運,進而得以離開地球,前往不同實相(或退轉、持續輪迴)。

賽斯書隱含了前後一致的學理。在27年的傳訊中,賽斯留下所有新時代人類所需的完整資訊。有關輪迴轉世的基本觀念: 「『業』(karma)並沒有說要以眼還眼,在『業』當中也沒有暗示任何懲罰。」賽斯以深入個人潛意識心理治療的角度,探討轉世及「業」,卻沒有任何迷信或想要吸引讀者形成、組織宗教的暗示。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電影「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就頗為符合此項概念。

相對的,電影「신과함께」(中譯:與神同行,2017、2018)系列,無非就是 華人傳統對於死後相關認知的延伸



54會員
450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1|關於變老這件事 變老並不意味著衰敗,而是有更多成長的可能。 2|開始享受獨處 培養獨處的能力,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