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殺人犯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https://moo.im/a/byDQUX

原書名《教孩子反省就是教成罪犯》

  •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首先,這本書有著聳動的書名「教出殺人犯」,乍看還以為是本描述如何教出殺人犯的恐怖小說。但細看書籍介紹,原來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徹底消除「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

什麼?難道做錯事不該反省嗎?做錯事就反省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我家哥哥每天調皮搗蛋、欺負弟弟,被我責罵還嘻皮笑臉,從來不知道「反省」為何物,已經讓為娘我氣到胸悶、心悸,而作者居然說做錯事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於是,我決定翻開這本書,看看作者到底是想宣揚什麼樣的理念。

  • 作者介紹(摘自讀墨官網)

岡本茂樹,擁有學校教育、矯正教育、心理諮商的深厚背景,運用日本獨有的「角色書信療法」(Role Lettering, RL)輔導過無數個案,對象橫跨國高中生、大學生、受刑人等各類族群,致力於協助累犯受刑人更生。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為本書核心理念。為什麼作者會如此主張?因為他認為犯錯後,第一時間的反省往往不是「真心」的反省,而是被制約的、為了「反省」而反省。

想想日常瑣事,作者的主張並不難理解。就以最常發生的「遲到」來說吧,每當晚於約定的時間,雖然嘴上頻頻說著「抱歉、不好意思,耽誤您的時間,造成您的困擾」,但心裡想的往往都是各種藉口,諸如「都是因為路上塞車」、「都是因為小孩出門前鬧脾氣」、「都是因為昨晚沒睡好、心情不好」……等,根本就沒有真正站在對方立場,反省自己造成他人的不便。

那麼,面對犯錯者、受刑人,究竟該如何才能讓他們不會再犯?作者認為唯有從犯錯者內心出發,探究犯錯者不當行為的原因,讓犯錯者抒發負面情緒、釐清內心感受之後,犯錯者才有可能站在受害者立場,真正反省自己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否則,一味地要求犯錯者反省、寫悔過書,都將流於表面功夫,不過是犯錯者想減輕受罰而寫出的漂亮場面話罷了。

總之,作者希望透過此書扭轉大眾對於「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而是「先同理、再說理」,讓尚未入獄的人,避免再犯更嚴重的錯誤;讓已入獄服刑的人,能夠成功更生。

  • 這本書給我的啟發

1️⃣努力管教反而會教出罪犯

我們總是會讚賞那些具備「能忍耐」、「不喊苦」、「默默努力」、「不給人添麻煩」等特質的人,殊不知,具備這些特質其實會讓人活得很辛苦。原因是,這些特質會讓人把負面情緒往心裏吞,而倍感壓力。

當孩子長時間背負壓力,又因為不想給人添麻煩,而無從宣洩壓力,反而會出現父母不樂見的偏差行為。

2️⃣如何避免自己或孩子成為罪犯

允許自己「軟弱」;偶爾的「孩子氣」,是讓自己放鬆休息、排解壓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可以訴苦的對象。

人際關係網愈綿密,當遇到困境時,才有足夠的資源可以接住自己,避免誤入歧途。

  • 我可以如何做?

既然一味要求孩子第一時間反省沒有益處,那麼孩子現在還不懂反省,我似乎也不需要再強求了。更重要的,應該是去瞭解為什麼孩子要故意搗蛋、想盡辦法讓大人注意。

作者在書裡也有提到,「只有被好好對待的人,才有能力好好對待他人」。期許我能對孩子有更多的同理、接納與傾聽,而不是教他處處壓抑、「像個大人」。

  • 書中金句

1️⃣發生問題行為立刻要求當事人反省只是緣木求魚,真正的反省是當他把堆積在內心深處的孤單、悲傷、痛苦全部發洩出來之後,發洩完自然會萌生反省的念頭,內心的痛苦一吐為快後所寫下的悔過書才不會只是表面工夫,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道歉。

2️⃣有句成語叫「沉默是金」,然而不透過言語表達也能互相理解的時代已經結束,過去我們認為默默體察對方心情才是美德,但時至今日,能夠好好表達自己感受才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微光筆記-Ember’s Note
9會員
49內容數
微光筆記一希望微弱的光,也能發揮影響力。我是Ember,育有兩個男孩兒,是個職業媽媽。雖然和老公雙薪無後援,每天在上班、照顧小孩之餘,還是用盡力氣利用零碎的時間充實自己!
2025/04/17
心理治療老師請假的這段時間,我都靠著請教GPT來療癒自己。就只是看著GPT的回覆,我都能默默掉眼淚;要是和老師面對面談,估計我又會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吧!
2025/04/17
心理治療老師請假的這段時間,我都靠著請教GPT來療癒自己。就只是看著GPT的回覆,我都能默默掉眼淚;要是和老師面對面談,估計我又會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吧!
2025/04/17
1.承認感受,而非急著反駁感受。 2.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行為的背後會發現感受。
Thumbnail
2025/04/17
1.承認感受,而非急著反駁感受。 2.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行為的背後會發現感受。
Thumbnail
2025/03/16
就算是心理諮商師,甚至是「教養專家」,育兒路上,仍舊充滿各種心寒、憤怒、焦慮、煩躁⋯等時刻。感謝志恆老師向讀者坦承育兒經驗,讓我再次驗證父母有這些負面感受、出現一點也不正向的教養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Thumbnail
2025/03/16
就算是心理諮商師,甚至是「教養專家」,育兒路上,仍舊充滿各種心寒、憤怒、焦慮、煩躁⋯等時刻。感謝志恆老師向讀者坦承育兒經驗,讓我再次驗證父母有這些負面感受、出現一點也不正向的教養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人都有除之而後快的對象, 但空想的殺意如何變成完美犯罪的實作? 這所學院會教導你不可不知的一切…… *洛杉磯時報、邦諾書店暢銷書排行榜冠軍*格萊葛利.馬奎爾(《女巫前傳》)、R.L.史坦恩(《雞皮疙瘩》系列)盛讚 *亞馬遜網路書店推理懸疑類年度選書 *CrimeReads網站「年度最期待的犯
Thumbnail
人人都有除之而後快的對象, 但空想的殺意如何變成完美犯罪的實作? 這所學院會教導你不可不知的一切…… *洛杉磯時報、邦諾書店暢銷書排行榜冠軍*格萊葛利.馬奎爾(《女巫前傳》)、R.L.史坦恩(《雞皮疙瘩》系列)盛讚 *亞馬遜網路書店推理懸疑類年度選書 *CrimeReads網站「年度最期待的犯
Thumbnail
這是《教出殺人犯》系列的完結篇。作者以監獄裡的受刑人為書寫對象,論述受刑人如何能夠更生,他們有更生的可能嗎?
Thumbnail
這是《教出殺人犯》系列的完結篇。作者以監獄裡的受刑人為書寫對象,論述受刑人如何能夠更生,他們有更生的可能嗎?
Thumbnail
原書名《教孩子反省就是教成罪犯》 這本書有著聳動的書名「教出殺人犯」,乍看還以為是本描述如何教出殺人犯的恐怖小說。但細看書籍介紹,原來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徹底消除「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
Thumbnail
原書名《教孩子反省就是教成罪犯》 這本書有著聳動的書名「教出殺人犯」,乍看還以為是本描述如何教出殺人犯的恐怖小說。但細看書籍介紹,原來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徹底消除「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一個丈夫無心的玩笑,一個父親無意的舉動,波及一位無辜的路人,一個證人無中生有的證詞,一個無可挽回的荒謬判決,一個女兒無力回天的撕心裂肺救援。 他的簡介只有這兩句,但是根據我看完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真正的簡介應該是作者的後記:
Thumbnail
一個丈夫無心的玩笑,一個父親無意的舉動,波及一位無辜的路人,一個證人無中生有的證詞,一個無可挽回的荒謬判決,一個女兒無力回天的撕心裂肺救援。 他的簡介只有這兩句,但是根據我看完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真正的簡介應該是作者的後記: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Thumbnail
這樣的罪犯都用一樣的手段 慢慢引出內心深處的浪漫
Thumbnail
這樣的罪犯都用一樣的手段 慢慢引出內心深處的浪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