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跟《教養逆思維》一樣,本書作者也是強調修復親子關係永遠都不嫌遲。

📌以下分享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

🔸承認感受,而非急著反駁感受。

不去反駁感受這一點真的很難做到,日常生活裡,當有了令人煩躁的感受時,很容易就會不假思索地想去阻斷負面感受的持續。像是:

  1. 「哭甚麼哭!堆好的樂高垮了,再組裝不就好了嗎?」
  2. 「怎麼可以說爸爸(或任何人)煮的東西不好吃!明明就很好吃!你先吃吃看!」
  3. 「我不想上學!」小孩說。「沒有不想上學的,上學才能學習新東西、變更聰明!」

諸如此類,一再反駁感受的話語,可以信手拈來好幾句。

如果不能承認孩子的感受,孩子將學不會辨識自己的情緒,更糟糕的是,孩子將來可能不會再和父母分享任何事─因為他無法被同理。

🔺我如何修正上述對話:

  1. 「好不容易組好的樂高垮了,很難過是嗎?你想要我陪你再組一次嗎?」
  2. 「噢!你不喜歡爸爸煮的OO啊!那你可以吃爸爸煮的其他東西。但如果你不挑食、願意嘗試吃一點OO,爸爸媽媽會覺得很欣慰呢!」
  3. 「你不想上學啊?上學讓你不開心嗎?要不要和媽媽分享你都在學校做些甚麼呢?」


知道觀念是一回事,能不能實際運用又是另外一回事。從前,我都不習慣去做書上提供的練習,但現在,我想試著寫下我覺得比較合適的句子。如果我不去思考怎麼說比較適當;不記下可以代換的語句,那麼當場景再現的時候,肯定還是重蹈覆轍。

🔸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行為的背後會發現感受。

孩子的行為讓你感到麻煩時,你不能把它想成那是孩子的選擇,彷彿成人做選擇那樣。孩子希望獲得你的愛,想與你連結,想跟你當朋友。

人──尤其是孩子──之所以會以不恰當、麻煩的方式行事,是因為他們還沒找到其他更有效、更方便的方式來表達感受與需求。有些孩子的行為並非罪大惡極,他們只是給別人添了麻煩。

我最近真的一直在提醒自己:「去看行為背後的感受!」。

一直說弟弟「很壞」、「很討人厭」,然後處罰他,這樣並不能改變甚麼,反而可能讓他繼續以這些惱人的行為來獲得我們的關注。

我一直告訴自己:「弟弟才4歲、才小班而已,不要總是覺得他是故意的!」

氣頭上或許很難控制自己的語氣和聲量,但我真的很希望自己能夠中止這個「搗蛋-關注我-責罵/懲罰-沒人愛我」的負向迴圈。

我想起不久前,弟弟和我說他好想念以前的幼兒園,他說:「那裡的老師都會給我好多機會!」。我呢?我對弟弟有多包容呢?

總是會有因為疲累、壓力太大而一時暴怒的時候,可現在我想在我能夠控制自己的時候,好好的抱抱弟弟、陪伴弟弟,慢慢減少他挑釁的言語及行為。

最後,以書裡的一段話作結:

如果你覺得孩子發脾氣把你逼到了極限,切記,這時你應該反思,而不是反應。也請記得,不要覺得孩子是衝著你發脾氣。你可以深呼吸,持續與自己的理智及孩子保持聯繫。

avatar-img
微光筆記-Ember’s Note
9會員
46內容數
微光筆記一希望微弱的光,也能發揮影響力。我是Ember,育有兩個男孩兒,是個職業媽媽。雖然和老公雙薪無後援,每天在上班、照顧小孩之餘,還是用盡力氣利用零碎的時間充實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就算是心理諮商師,甚至是「教養專家」,育兒路上,仍舊充滿各種心寒、憤怒、焦慮、煩躁⋯等時刻。感謝志恆老師向讀者坦承育兒經驗,讓我再次驗證父母有這些負面感受、出現一點也不正向的教養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這本書的精華真的就是那張情緒儀表和情緒素養五堂課(RULER)。光是一張情緒儀表,就提醒我情緒描述可以有很多詞彙,如果我不希望我兒子的情緒只有極端表現——開心和憤怒,那麼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習使用更精確的詞彙,也帶領兩個孩子認識到情緒不是只有開心、生氣、難過和沒感覺!
很佩服也很感謝作者何善欣女士,她為了更加理解自己的兒子,盡心盡力翻譯多本ADHD相關書籍,把ADHD的科學知識帶給國人。甚至,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為過動兒發聲的公益團體—「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
就算是心理諮商師,甚至是「教養專家」,育兒路上,仍舊充滿各種心寒、憤怒、焦慮、煩躁⋯等時刻。感謝志恆老師向讀者坦承育兒經驗,讓我再次驗證父母有這些負面感受、出現一點也不正向的教養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這本書的精華真的就是那張情緒儀表和情緒素養五堂課(RULER)。光是一張情緒儀表,就提醒我情緒描述可以有很多詞彙,如果我不希望我兒子的情緒只有極端表現——開心和憤怒,那麼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習使用更精確的詞彙,也帶領兩個孩子認識到情緒不是只有開心、生氣、難過和沒感覺!
很佩服也很感謝作者何善欣女士,她為了更加理解自己的兒子,盡心盡力翻譯多本ADHD相關書籍,把ADHD的科學知識帶給國人。甚至,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為過動兒發聲的公益團體—「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Thumbnail
在此分享平時常對兒說的話及分享育兒經驗。當自己有能量時,我相信陪伴孩子學習時,會更有自信!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Thumbnail
在此分享平時常對兒說的話及分享育兒經驗。當自己有能量時,我相信陪伴孩子學習時,會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