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科幻神作《拾荒者統治》(Scavengers Reign)到底在講什麼?為何讓我驚豔?

更新於 2024/06/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些日子,被朋友推坑這部劇——拾荒者統治。故事主要講述一群在宇宙運送貨物的飛船因為一次失事,而流落到未知星球的故事。
現在講劇本很流行高概念這個詞,也就是用一句話來表達這個故事的重點,這樣的故事方便大眾理解,受眾也會比較多。但拾荒者統治似乎不是這麼一個作品,就筆者個人理解,這部劇主要講述的是兩種生存方式的衝突:現代人類社會的生存方式與自然共處的生存方式。

什麼是現代人類的生存方式?在許多原始泛靈信仰中,會把大自然看作是人類的母親。但對於現代人來說,我們的生活離所謂的自然實在差太遠了。
以筆者一天的生活來說,起床睜眼所見,水泥製的天花板、螢光燈、冷氣、各式3C用品等,這些都不是自然產物。吃早餐,漢堡的麵包,原料是被人類育種篩選過後的植物所製成,漢堡肉,則是被人類飼養的家畜做的,他們在野外沒有自行生存的能力。再舉凡餐具、包裝、衣物,這些東西但凡沒有人類的干涉,在這世界上都不會存在。
自然界的動物,也會用一些材料來築巢,某些比較聰明的,甚至會自己使用工具。他們打自己生活的環境打造成舒適圈,人類也是把自己生活的環境打造成舒適圈,只是範圍更大。怎麼這就不是與自然共處了呢?

差別在於,我們把自然當成是可征服的對象。砍伐森林來種植作物、修建水壩來留住更多的水。我們多半聽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我們先把經濟發展就是讓生活變得更好掛勾,而環境保護,就變成了阻止我們邁向更好生活的敵人了。
假設有個地方容易發生土石流,這兩種思維的人,分別可能會怎麼思考呢?

征服自然那派的人,會覺得:我們應該興建一些土木建設,來阻止土石流繼續發生。人類的科學技術,可以阻止這類自然災害產生。
那與自然共處的人,可能就會覺得:那就不要住在那裡吧,代表那個地方不適合住人。自然是不可控、且永遠帶有未知元素的。
了解這兩種思維的差異後,我們再接著看編劇是怎麼安排他們的衝突。

——以下內容涉及據透,請斟酌觀看——


編劇用了哪些角色作對比,來表達上述衝突


在每集的片頭音樂,我們都可以看到三個墜落的逃生艙。每個逃生艙裡的人馬,都是用來凸顯上述的衝突。


第一組人馬用的是男人跟女人,身為船長的男性山姆總是想著該如何回到飛船,而身為女性的厄修拉總是注意到周圍環境的變化。有趣的是在劇情中,陷入危機的總是山姆,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厄修拉對周圍環境的觀察而救了他們倆一命。這一點跟傳統的劇情總是愛讓女性陷入危險,而讓男性去營救相反。或許一部份是政治正確,但並不突兀。我們常會用大地之母這個詞,而男性則會用天父。女性與土地的力量有更多連結,這是種常見的隱喻。這一條故事線,也展示了很多這個星球獨特的生態系。


第二組人馬是人與機器,阿紫在逃生艙周圍建立了人類的生活圈,而機器人力瓦則是被這個星球的生物給寄生,變得能與星球上的生物溝通。機器人通常給我們一種冷靜、精於計算的形象,但這部劇中的力瓦,卻時常說出:「不知道,我也不清楚為什麼自己要這麼做」、「跟著獸群的擺動」之類的話。與之相對的,阿紫則是固定發送求救訊號,在開頭第一集時和力瓦談到回去之後的生活。

第三個逃生艙只有一個人,卡門,本劇的災難源頭。編劇讓這個人透過回憶、不願面對現實的方式,來呈現人類原本生活的方式,和現在處境的衝突。從劇情功用的角度來看,第三組人馬也同時用來向我們揭露宇宙貨船失事的真相。


在第一集交代了罹難者的所處環境後,藉由讓飛船從軌道上降落這事,三條支線有了清楚的目標,迫使他們離開現在所處的環境,最終慢慢匯聚於同個目的地。


無所不在的隱喻

如果沒有隱喻,只是單純的外地星球生存記,我想這部劇不會值得我打一篇文章。因為會讓人類讀者產生共鳴的,終究還是跟人類自身有關的事物。因此,即使是有趣且新奇(與危險)的世界,加入一些象徵與隱喻,才更能吸引讀者看下去。

飛船Demeter號

順著一開始對本劇衝突的理解,他們的飛船Demeter,就是希臘神話中的狄密特,掌管農業、穀物和母性之愛的大地女神。人類文明發展失控,於是離開了Demeter,而最後踏上回到Demeter——與大地連結——的旅程。在第一季的結局,倖存者們也在Demeter號周圍種植植物,剛好呼應了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意義。

與卡門接觸的外星生物

在講這個之前,我們先談談劇情中的生物設計。這部劇的生物設計大致可以從幾個方向去看:
1.功能性,這點在第一集時出現最多,例如用來當黏著劑、連接電路,甚至防毒面具。簡單來說,就是把生活中某些物品的功能設計成生物的樣貌。
2.古生物,在劇情中能看到許多古生物的動植物,老實講古生物真的是作生物設計時很棒的參考依據,畢竟他曾存在過,所以結構合理,且現代人類對那個造型感到陌生,而有新鮮感,相較於從現代生物的外型去作變化。
在上述兩種依據上再加入一些幻想,而很多幻想的部分是為了劇情需要所設計的。卡門這條線的外星生物(這裡暫且稱它為ET)就是如此。
毫無疑問,卡門可以當作是這部劇的反派角色,同時也是整個人類社會的縮影。
人類早期還沒用兩隻腳行走前,在樹上過著群居生活,採採果子維生。這裡為了後面的劇情需要,所以給ET加了讓小小生物幫他們採果子的共生關係,作為交換,ET會給他們一種黑黑的致幻物質。
隨著劇情發展,卡門開始自製武器去狩獵生物,一開始是丟石頭,後來變成用木槍,這裡就是在暗示人類社會早期自製工具狩獵的階段。
ET在劇中給筆者的感覺是,他們使用喚醒相關記憶的方式來進行溝通,人類的情感對他們來說太複雜,他無法理解。畢竟他們原本控制的,都是些單純的小生物。但某些原始情緒,諸如憤怒、不安,這些他們能懂,使用喚醒記憶的方式溝通,但他們也會受到裡面的情緒所影響。這也導致後來ET的行動邏輯,基本是為了消除這些負面情緒。
隨著獵物越來越大,日益膨脹的身軀不禁讓人聯想到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他們都代表著人類的慾望。
人類變得更強大了,卻同時更不快樂。
而在結局時,星球的意識(重生後的力瓦)將ET和卡門剝離後,ET又回到了原本的大小。(就連這點也跟無臉男很像)

結論

如果只是單純的說教,其實不一定要把世界觀設定成科幻的外星生存記,用現代社會的處境反而更能讓人明白,但就會給人一種說教意味濃厚的感覺。
在看這部劇的第一集時,最吸引筆者的,無非就是那神奇的世界觀,形形色色不熟悉的動植物,與編劇想表達的,自然的未知性不謀而合。
在生物設計上,比較常見的是把一些常見的動物做結合或強化某些特徵,要設計怪物就讓人體的某些部位以奇異的組合排列。只是用人體來組合設計,就不像是外星球了。
而拾荒者統治會用許多自然界中存在,但人們不是那麼熟悉的生物做範本,例如一些海洋生物或真菌,有些還是古生物。同為一位創作者,筆者時常會看一些介紹生物的頻道做為靈感來源,並時常感嘆大自然設計之精巧。而這些經過物競天擇的殘酷考驗所留下的痕跡,妄想用一顆人腦就與之匹敵,這或許也是某種試圖超越自然的想法。


    內容總結
    拾荒者統治
    5
    /5
    avatar-img
    4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祈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疊甲:本篇文章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專業角度。文章內容涉及劇透,尚未觀看劇情者,請斟酌觀賞。
    疊甲:本篇文章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專業角度。文章內容涉及劇透,尚未觀看劇情者,請斟酌觀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男性情緒耗竭與倦怠對工作專業人士造成的影響。研究發現壓力對情緒耗竭有正向影響,容易導致憂鬱傾向。王雯慧(2022)對倦怠理論的三個構念進行探討。文章介紹了情緒耗竭、去人格化和個人成就等概念,並強調了因應壓力的重要性。要好好照顧自己,懂得因應壓力很重要。
    Thumbnail
     前陣子寫在撰寫山林水的可分享文時,在查找資料時,發現水資源在現今半導體、AI成為顯學後,似乎在未來的產業開發是不得不被重視的一個重點,過去老爹2022年寫過再生能源的看法,2023年寫了微電網,回頭來看,跟政策相關的個股似乎都有不錯的“發展”。(相關連結如下) 再生能源 儲能、微電網:
    Thumbnail
    此文是《日本經典動畫建築:架空世界&巨型城市》個人心得的下篇。回顧日本經典科幻動畫,如《AKIRA》及《攻殼機動隊》等,分享一些作品心得和動畫監督見解。
    Thumbnail
    為影癡而生的《釀電影》,2021 年夏季最新專題「我的未來不是人」探究科幻片的未來想像!高度自動化的城市裡,人與人造人共存,我們在虛擬空間經歷生與死,並眼見自己的身體、夢境和記憶都可以「人造」。這樣賽博龐克(cyberpunk)的未來,不再是「人」的自己,是讓你害怕,還是興奮?
    Thumbnail
    人說學外語要一點天分,這句話是對也不對。每個人學習曲線不同,有人天生看得懂虐腦的微積分,也有人天生會模仿說外文。你可能以為一定要天分才行,但天分真的只佔外文學習的一點點。重要的是你的手段,還有以前我提過,要怎麼找到你的動力。外文的語感可以靠自己培養嗎?可以!今天我想細談自己怎麼自學出來的。
    Thumbnail
    這部影集啟發自瑞典藝術家同名創作,屬於復古科幻類型。整部劇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慢。這種慢,對於觀影取向偏消遣的觀眾來說並不友善,但從劇中的美術、攝影和配樂來看,這種慢是刻意為之的結果。這種貫徹到底的慢,讓本劇散發一種獨特的氛圍。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p>與其說《銀翼殺手》是個關於仿生人追求生命與追求幸福的故事,不如說這是個以仿生人為反面手法抨擊資本主義的諷刺預言。這不僅僅是個貧富差距懸殊且充滿歧視偏見的社會,還是個全面監控的世界,由內在到外在、由基因到記憶、由警察到殺手,除了資本家之外,其他人類或物種,都只是無足輕重的他者,隨時可生可死,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好用。</p>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男性情緒耗竭與倦怠對工作專業人士造成的影響。研究發現壓力對情緒耗竭有正向影響,容易導致憂鬱傾向。王雯慧(2022)對倦怠理論的三個構念進行探討。文章介紹了情緒耗竭、去人格化和個人成就等概念,並強調了因應壓力的重要性。要好好照顧自己,懂得因應壓力很重要。
    Thumbnail
     前陣子寫在撰寫山林水的可分享文時,在查找資料時,發現水資源在現今半導體、AI成為顯學後,似乎在未來的產業開發是不得不被重視的一個重點,過去老爹2022年寫過再生能源的看法,2023年寫了微電網,回頭來看,跟政策相關的個股似乎都有不錯的“發展”。(相關連結如下) 再生能源 儲能、微電網:
    Thumbnail
    此文是《日本經典動畫建築:架空世界&巨型城市》個人心得的下篇。回顧日本經典科幻動畫,如《AKIRA》及《攻殼機動隊》等,分享一些作品心得和動畫監督見解。
    Thumbnail
    為影癡而生的《釀電影》,2021 年夏季最新專題「我的未來不是人」探究科幻片的未來想像!高度自動化的城市裡,人與人造人共存,我們在虛擬空間經歷生與死,並眼見自己的身體、夢境和記憶都可以「人造」。這樣賽博龐克(cyberpunk)的未來,不再是「人」的自己,是讓你害怕,還是興奮?
    Thumbnail
    人說學外語要一點天分,這句話是對也不對。每個人學習曲線不同,有人天生看得懂虐腦的微積分,也有人天生會模仿說外文。你可能以為一定要天分才行,但天分真的只佔外文學習的一點點。重要的是你的手段,還有以前我提過,要怎麼找到你的動力。外文的語感可以靠自己培養嗎?可以!今天我想細談自己怎麼自學出來的。
    Thumbnail
    這部影集啟發自瑞典藝術家同名創作,屬於復古科幻類型。整部劇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慢。這種慢,對於觀影取向偏消遣的觀眾來說並不友善,但從劇中的美術、攝影和配樂來看,這種慢是刻意為之的結果。這種貫徹到底的慢,讓本劇散發一種獨特的氛圍。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p>與其說《銀翼殺手》是個關於仿生人追求生命與追求幸福的故事,不如說這是個以仿生人為反面手法抨擊資本主義的諷刺預言。這不僅僅是個貧富差距懸殊且充滿歧視偏見的社會,還是個全面監控的世界,由內在到外在、由基因到記憶、由警察到殺手,除了資本家之外,其他人類或物種,都只是無足輕重的他者,隨時可生可死,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好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