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科幻神作《拾荒者統治》(Scavengers Reign)到底在講什麼?為何讓我驚豔?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些日子,被朋友推坑這部劇——拾荒者統治。故事主要講述一群在宇宙運送貨物的飛船因為一次失事,而流落到未知星球的故事。
現在講劇本很流行高概念這個詞,也就是用一句話來表達這個故事的重點,這樣的故事方便大眾理解,受眾也會比較多。但拾荒者統治似乎不是這麼一個作品,就筆者個人理解,這部劇主要講述的是兩種生存方式的衝突:現代人類社會的生存方式與自然共處的生存方式。

什麼是現代人類的生存方式?在許多原始泛靈信仰中,會把大自然看作是人類的母親。但對於現代人來說,我們的生活離所謂的自然實在差太遠了。
以筆者一天的生活來說,起床睜眼所見,水泥製的天花板、螢光燈、冷氣、各式3C用品等,這些都不是自然產物。吃早餐,漢堡的麵包,原料是被人類育種篩選過後的植物所製成,漢堡肉,則是被人類飼養的家畜做的,他們在野外沒有自行生存的能力。再舉凡餐具、包裝、衣物,這些東西但凡沒有人類的干涉,在這世界上都不會存在。
自然界的動物,也會用一些材料來築巢,某些比較聰明的,甚至會自己使用工具。他們打自己生活的環境打造成舒適圈,人類也是把自己生活的環境打造成舒適圈,只是範圍更大。怎麼這就不是與自然共處了呢?

差別在於,我們把自然當成是可征服的對象。砍伐森林來種植作物、修建水壩來留住更多的水。我們多半聽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我們先把經濟發展就是讓生活變得更好掛勾,而環境保護,就變成了阻止我們邁向更好生活的敵人了。
假設有個地方容易發生土石流,這兩種思維的人,分別可能會怎麼思考呢?

征服自然那派的人,會覺得:我們應該興建一些土木建設,來阻止土石流繼續發生。人類的科學技術,可以阻止這類自然災害產生。
那與自然共處的人,可能就會覺得:那就不要住在那裡吧,代表那個地方不適合住人。自然是不可控、且永遠帶有未知元素的。
了解這兩種思維的差異後,我們再接著看編劇是怎麼安排他們的衝突。

——以下內容涉及據透,請斟酌觀看——


編劇用了哪些角色作對比,來表達上述衝突


在每集的片頭音樂,我們都可以看到三個墜落的逃生艙。每個逃生艙裡的人馬,都是用來凸顯上述的衝突。


第一組人馬用的是男人跟女人,身為船長的男性山姆總是想著該如何回到飛船,而身為女性的厄修拉總是注意到周圍環境的變化。有趣的是在劇情中,陷入危機的總是山姆,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厄修拉對周圍環境的觀察而救了他們倆一命。這一點跟傳統的劇情總是愛讓女性陷入危險,而讓男性去營救相反。或許一部份是政治正確,但並不突兀。我們常會用大地之母這個詞,而男性則會用天父。女性與土地的力量有更多連結,這是種常見的隱喻。這一條故事線,也展示了很多這個星球獨特的生態系。


第二組人馬是人與機器,阿紫在逃生艙周圍建立了人類的生活圈,而機器人力瓦則是被這個星球的生物給寄生,變得能與星球上的生物溝通。機器人通常給我們一種冷靜、精於計算的形象,但這部劇中的力瓦,卻時常說出:「不知道,我也不清楚為什麼自己要這麼做」、「跟著獸群的擺動」之類的話。與之相對的,阿紫則是固定發送求救訊號,在開頭第一集時和力瓦談到回去之後的生活。

第三個逃生艙只有一個人,卡門,本劇的災難源頭。編劇讓這個人透過回憶、不願面對現實的方式,來呈現人類原本生活的方式,和現在處境的衝突。從劇情功用的角度來看,第三組人馬也同時用來向我們揭露宇宙貨船失事的真相。


在第一集交代了罹難者的所處環境後,藉由讓飛船從軌道上降落這事,三條支線有了清楚的目標,迫使他們離開現在所處的環境,最終慢慢匯聚於同個目的地。


無所不在的隱喻

如果沒有隱喻,只是單純的外地星球生存記,我想這部劇不會值得我打一篇文章。因為會讓人類讀者產生共鳴的,終究還是跟人類自身有關的事物。因此,即使是有趣且新奇(與危險)的世界,加入一些象徵與隱喻,才更能吸引讀者看下去。

飛船Demeter號

順著一開始對本劇衝突的理解,他們的飛船Demeter,就是希臘神話中的狄密特,掌管農業、穀物和母性之愛的大地女神。人類文明發展失控,於是離開了Demeter,而最後踏上回到Demeter——與大地連結——的旅程。在第一季的結局,倖存者們也在Demeter號周圍種植植物,剛好呼應了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意義。

與卡門接觸的外星生物

在講這個之前,我們先談談劇情中的生物設計。這部劇的生物設計大致可以從幾個方向去看:
1.功能性,這點在第一集時出現最多,例如用來當黏著劑、連接電路,甚至防毒面具。簡單來說,就是把生活中某些物品的功能設計成生物的樣貌。
2.古生物,在劇情中能看到許多古生物的動植物,老實講古生物真的是作生物設計時很棒的參考依據,畢竟他曾存在過,所以結構合理,且現代人類對那個造型感到陌生,而有新鮮感,相較於從現代生物的外型去作變化。
在上述兩種依據上再加入一些幻想,而很多幻想的部分是為了劇情需要所設計的。卡門這條線的外星生物(這裡暫且稱它為ET)就是如此。
毫無疑問,卡門可以當作是這部劇的反派角色,同時也是整個人類社會的縮影。
人類早期還沒用兩隻腳行走前,在樹上過著群居生活,採採果子維生。這裡為了後面的劇情需要,所以給ET加了讓小小生物幫他們採果子的共生關係,作為交換,ET會給他們一種黑黑的致幻物質。
隨著劇情發展,卡門開始自製武器去狩獵生物,一開始是丟石頭,後來變成用木槍,這裡就是在暗示人類社會早期自製工具狩獵的階段。
ET在劇中給筆者的感覺是,他們使用喚醒相關記憶的方式來進行溝通,人類的情感對他們來說太複雜,他無法理解。畢竟他們原本控制的,都是些單純的小生物。但某些原始情緒,諸如憤怒、不安,這些他們能懂,使用喚醒記憶的方式溝通,但他們也會受到裡面的情緒所影響。這也導致後來ET的行動邏輯,基本是為了消除這些負面情緒。
隨著獵物越來越大,日益膨脹的身軀不禁讓人聯想到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他們都代表著人類的慾望。
人類變得更強大了,卻同時更不快樂。
而在結局時,星球的意識(重生後的力瓦)將ET和卡門剝離後,ET又回到了原本的大小。(就連這點也跟無臉男很像)

結論

如果只是單純的說教,其實不一定要把世界觀設定成科幻的外星生存記,用現代社會的處境反而更能讓人明白,但就會給人一種說教意味濃厚的感覺。
在看這部劇的第一集時,最吸引筆者的,無非就是那神奇的世界觀,形形色色不熟悉的動植物,與編劇想表達的,自然的未知性不謀而合。
在生物設計上,比較常見的是把一些常見的動物做結合或強化某些特徵,要設計怪物就讓人體的某些部位以奇異的組合排列。只是用人體來組合設計,就不像是外星球了。
而拾荒者統治會用許多自然界中存在,但人們不是那麼熟悉的生物做範本,例如一些海洋生物或真菌,有些還是古生物。同為一位創作者,筆者時常會看一些介紹生物的頻道做為靈感來源,並時常感嘆大自然設計之精巧。而這些經過物競天擇的殘酷考驗所留下的痕跡,妄想用一顆人腦就與之匹敵,這或許也是某種試圖超越自然的想法。


    內容總結
    拾荒者統治
    5
    /5
    2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談談職業倦怠的情緒耗竭會帶來憂鬱症嗎?男性情緒耗竭與倦怠對工作專業人士造成的影響。研究發現壓力對情緒耗竭有正向影響,容易導致憂鬱傾向。王雯慧(2022)對倦怠理論的三個構念進行探討。文章介紹了情緒耗竭、去人格化和個人成就等概念,並強調了因應壓力的重要性。要好好照顧自己,懂得因應壓力很重要。
    Thumbnail
    avatar
    康康老師
    2024-04-17
    談談水資源(發現潛力股)  前陣子寫在撰寫山林水的可分享文時,在查找資料時,發現水資源在現今半導體、AI成為顯學後,似乎在未來的產業開發是不得不被重視的一個重點,過去老爹2022年寫過再生能源的看法,2023年寫了微電網,回頭來看,跟政策相關的個股似乎都有不錯的“發展”。(相關連結如下) 再生能源 儲能、微電網:
    Thumbnail
    avatar
    可轉債老爹
    2024-03-09
    【動漫雜談】從《AKIRA》到《EVA》——日本科幻動畫名作隨想錄此文是《日本經典動畫建築:架空世界&巨型城市》個人心得的下篇。回顧日本經典科幻動畫,如《AKIRA》及《攻殼機動隊》等,分享一些作品心得和動畫監督見解。
    Thumbnail
    avatar
    奶茶蒸餾水
    2024-03-02
    時光機(8) - 與地底人談宗教信仰 極短篇科幻小說 (每逢週二、週五發表的短篇文藝/科幻故事) 序言: 國防部終於研究出時光機,我叫羅力,是開發工程師之一。在工程師裡頭,我是最特別的一個,因為沒有任何博士銜頭,甚至學歷平凡,沒有甚麼特長,只有普通機電基礎,唯一的強項,我研究聖經三十年。 ---------------------------
    Thumbnail
    avatar
    David Tai
    2023-09-14
    當我談論 Cyberpunk......科幻迷必收!《釀電影》最新傾力之作為影癡而生的《釀電影》,2021 年夏季最新專題「我的未來不是人」探究科幻片的未來想像!高度自動化的城市裡,人與人造人共存,我們在虛擬空間經歷生與死,並眼見自己的身體、夢境和記憶都可以「人造」。這樣賽博龐克(cyberpunk)的未來,不再是「人」的自己,是讓你害怕,還是興奮?
    Thumbnail
    avatar
    釀電影
    2021-07-12
    談談我怎麼靠自己培養外文的語感人說學外語要一點天分,這句話是對也不對。每個人學習曲線不同,有人天生看得懂虐腦的微積分,也有人天生會模仿說外文。你可能以為一定要天分才行,但天分真的只佔外文學習的一點點。重要的是你的手段,還有以前我提過,要怎麼找到你的動力。外文的語感可以靠自己培養嗎?可以!今天我想細談自己怎麼自學出來的。
    Thumbnail
    avatar
    你的英日語自學導師 譯難忘  ོꦿ༄꧁꧂
    2020-11-14
    《迴路奇譚》:關於孤獨的科幻異想這部影集啟發自瑞典藝術家同名創作,屬於復古科幻類型。整部劇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慢。這種慢,對於觀影取向偏消遣的觀眾來說並不友善,但從劇中的美術、攝影和配樂來看,這種慢是刻意為之的結果。這種貫徹到底的慢,讓本劇散發一種獨特的氛圍。
    Thumbnail
    avatar
    凱文的觀影筆記
    2020-04-13
    談談日本人的「禮貌」:をください談談日本人的禮貌:をください
    Thumbnail
    avatar
    京築居
    2020-03-02
    從科幻動漫到現實之中:談人與機械之間的共生關係—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avatar
    何貞儀
    2018-11-30
    當代科幻的沃土《銀翼殺手》:仿生人是人嗎?也可以談戀愛嗎?<p>與其說《銀翼殺手》是個關於仿生人追求生命與追求幸福的故事,不如說這是個以仿生人為反面手法抨擊資本主義的諷刺預言。這不僅僅是個貧富差距懸殊且充滿歧視偏見的社會,還是個全面監控的世界,由內在到外在、由基因到記憶、由警察到殺手,除了資本家之外,其他人類或物種,都只是無足輕重的他者,隨時可生可死,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好用。</p>
    Thumbnail
    avatar
    希米露
    201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