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看老二張範。
這來頭可不小,河內張家的。那啥?司馬懿認識不?河內人。
他老婆認識不?張春華。
河內人。
老講河內只提司馬懿,氣勢實在是弱。河內郡朝歌縣,認識一下,知道商紂王對朝歌這名字就不會陌生。所以跟你說,這兒就是牌子老,品質好的古帝國首都。
好在哪?當中國以河北河南為重心的時期,河內就是最重要的「轉運站」。冀州山西,伸手可及。洛陽山東,腳蹬即至。對東漢而言,不但是富得流油之地,同時也是反逆之地。
我不知道陳某當初做設定有沒有想那麼多,但「河內司馬巨富,私養殘兵」,確實是合理的設定。
張範跟張春華不同縣,大概相距六十公里左右。不過你知道,張在兩漢算大姓,這也算不上什麼。
讓我們瞧瞧有什麼。
「祖父歆,為漢司徒。父延,為太尉。」
這是兩世三公之家。
東漢第一等是袁氏那種,四世三公,榮耀百年,幾乎跟這個王朝差不多老了。次一等是楊家,你至少認識楊修,他家三世太尉,袁氏也是想要結個親家。張家只得兩世,袁家同樣不打算錯過。
可張範不想娶袁隗的女兒。他的性格「恬靜樂道」,對功名也不甚在意。說到「樂道」我就來勁了。
黨禍時,有河內人張成,善風角之術。袁術稱帝時?用的是河內人張炯的符命。東漢姓張的,那可是道道道道,非常道的一群。河內還特別狂。
不過我們在《三國志》不是《神仙傳》,陳壽筆鋒一轉,就把故事帶往張範的兩個弟弟身上。
張承,舉方正科為議郎,董卓入京時為伊闕都尉。後來這名稱不太使用,本身這裡就是龍門石窟一帶,也是當時洛陽的「南關」。張承打算靠自己手上的兵馬,來誅殺董卓。
這時,他們的另一個弟弟張昭(跟東吳的張昭無關,那個張昭的兒子也叫張承)剛好來訪,就勸哥哥不要。
「第一,你人手少。第二,你上任不久,世族對你不夠信任,就算你拉了老百姓起義,戰力跟世族部曲也不能同日而語。」
張昭認為,董卓把事情搞那麼大,必不能久。面對將要到來的天下大亂,還不如找個出頭鳥躲他底下,再伺機而動。
媽媽咪呀,現在可不是演《火鳳燎原》。張昭這番話,不簡單啊。
張承想想是這個道理,立刻辭官回家,跟張範說了之後,便展開搬遷的準備。兄弟倆挑選的落腳處,卻是揚州。
不是投靠孫策孫權喔,當時孫家都還是袁術軍的打工仔。但這個決定,就很有「修道人」的色彩。
很顯然,是張範的決策。
而河內張家南遷的行徑,自然也沒瞞過攔路虎袁術。
袁家本來就想跟他們結親,這時袁術也伸出了友誼之手,邀請張家兄弟。
張範?不去。
張承?可以聊聊。
袁術表示:「周室衰弱的時候,有霸主繼承;秦失其鹿,漢接而用之。今天這個情況,你看我有土地有人民,更有世族支持,是不是也該效法一下先人,讓國家再次偉大?」
意思就是他也要做齊桓公、晉文公、漢高祖。
張承卻說:「先人之所以能成功,在於有德而不在於他們強大。一旦掌握了關鍵,就算是一個人,天下也會一同幫助他成就霸業。現在狀況渾沌不明,你要強出頭只會被大家鄙夷,不會有人挺你的。」
這道理現代評三國的人也常用,不過應該沒人是參考張承的。
袁術當然不爽啦:「哼,難道像曹操那樣沒幾個人就要與我袁氏十萬之眾作對,才能成功嗎?」
張承答:「漢朝的力量弱了,但姓劉的皇帝還在那,還在曹操手裡。不要說十萬,就算是百萬的敵人,曹操也能抵擋。」
馬屁拍到天上了,這段本身就是為了鋪陳,張家兄弟之後降於曹操。
就說曹操平定河北之後,開始徵召世族們前往鄴城。張家兄弟雖然離開了河內,不過大概也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曹操很快就找上門來了。
有趣。
如果我們用淮泗集團逃難至江東的邏輯,就很難明白。事實上,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河內張家不是軍閥,也不是求一己飛黃騰達的謀士武將。
他們就是「金主」。
張昭話裡的意思,本來就是「去找一個可以投資的軍閥來駕馭」。
那為什麼去揚州?這要連曹操徵召他們的時候一起看。
張範仍是不去,只叫張承去報到。而他自己留在了「彭城」。揚州、兗州、徐州的交界地帶。張家兄弟選擇了「最混亂的區域」,來觀察該要投資誰。
除了老公司汝南袁術跟廬江劉勳之外,這段時間附近還有曹操、呂布、劉備、劉繇、王朗、嚴白虎、孫策等許許多多的新創公司。
對於當代的世族動向來說,張家三兄弟採取的策略,很是特別。
最特別的部分則是,他們不搶預購。就是要等到曹操企業穩賺了……才要投資?
不,你已經看到了,張範還在拿翹。要說策略也是可以,不過孟德理他嗎?並沒有。
這裡陳壽又補了一個小故事,是說張範跟張承的兒子被盜賊抓走,張範去贖回的時候,盜賊表示你來那還你兒子(張承在許昌當差)。
張範就說,謝謝,不過我想拿我兒子換我弟的兒子。盜賊好感動啊就都一起還他了,提過就算了先放下。
張範跟曹操的關係,在赤壁戰後有了轉折。
說多不膩,考試不考,曹操赤壁大敗後沒有回許昌也沒有回河北,而是停留在江淮地帶「討賊」。目前為止我都還傾向「曹操因為政治鬥爭所以不敢回去」。
這時,張範就去「陳」跟曹操會面,立刻開始「參丞相軍事」。
正是「其中必定有鬼」。
曹操在那段期間,招募過更有名大家都認識的蔣濟劉曄等人。蔣濟論戰論到嘴破,劉曄在那邊裝高深。結果蔣濟領個縣令,劉曄去管後勤。
張範直接就當上軍事參謀!
說簡單很簡單,找證據就相對麻煩:張範給了曹操「能回河北」的力量。最物理最淺白的,可能就是「軍糧」。
邏輯是這樣,曹操在赤壁打了敗仗,要撤出荊州。但曹仁需要繼續鎮守防備孫劉,所以曹仁不可能提供太多糧食戰具給曹操。
這時候,許昌那邊只要扣糧不發,曹操就準備吃大便了。
當然,有非常容易解決的方式,火鳳也常提。
搶居民的糧食。
但這時候你是曹操,你敢搶嗎?那等於是把這裡的「民心」送給孫權啊。
所以曹操宣布,討賊。
一來合法徵收,二來可以從賊軍手上獲得一些東西。就算不是食物,也可以跟識時務的江淮居民進行交易。
可解燃眉之急後,就是「該不該跟許都正面衝突」的問題。
十個謀士十個跟你說不該,我們一樣切兵糧就好:要打攻城戰,後勤補得上嗎?
不打,那就是先回鄴城,夠飯吃嗎?回許都就是幾百里,回鄴城就是幾千里。所需的糧草差異,何止十倍。
這個時候,掌控黃河商運的河內大族來給曹操支援。
曹操完全可以走山東回河北了。
張範能不被敬重嗎?
在這個邏輯底下,你不得不說,陳壽真的「很敢」。講真的這個傳裡頭活躍的,根本是張承,寫張承傳就好了。為什麼是《張範傳》?
先說後面:「太祖征伐,常令(張)範及邴原留,與世子居守。太祖謂文帝:舉動必諮此二人。」
曹丕是用「子孫禮」在服侍張範的。
雖然沒寫明但一定要注意跟知道的就是:河內張家就是加入了「鄴城世族大集合」,成為曹操忠實的夥伴了。
然而,張範依舊沒什麼改變。他總是花錢去幫助窮苦的人們,花得褲底空空,所以對於賞賜啦、曹丕的孝心啦,都是來者不拒。
曹操本來以為是這樣的。
沒想到張範臨終前,就把全部東西都還了回來,他一毛錢也沒動過。
我跟你說,這事發生在一般人身上,那就是廉潔。
發生在曹魏第一梯隊富商世族的身上?張範是在跟曹操說:「我張家的家底,遠超乎你所能想像。」
事實上,張範救濟窮苦的記錄中,有一句恐怖的話。
「中外孤寡皆歸焉。」
曹操收納了各地有錢有勢的人,張家卻收容了各地的孤兒寡母。要知道,孤兒寡母都是曹魏的「軍資」喔。張範這描述,完全就是曹魏「地下領袖」的意思。
最後,張範雖然在魏公國建立之前就過世,但張承仍舊把握著曹操軍的命脈。
「承以丞相參軍祭酒領趙郡太守,政化大行。太祖將西征,徵承參軍事,至長安,病卒。」
張家兄弟都死了,事情也不會就此結束。他們是「大族」。
裴松之很親切的註明了,張承的孫子,後來在西晉當上中護軍。跟三世太尉楊家的後人楊駿,一起成為司馬炎晚年到八王之亂開始前,西晉最重要的權臣。
(晉書稱張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