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十一是一個關於世族力量的大篇章,前面七人都看過了,現在來到第八跟第九人:北海朱虛的邴原跟管寧。
邴原對一般三國讀者來說,不算是有名人。某方面來說,他也算是被陳壽給打壓了。
按照邴原的家傳,他其實是一個可以跟鄭玄齊名的北海大儒。不過陳壽用「一方豪俠」的角度來寫邴原。
這次就從私人故事看起。
「原十一而喪父,家貧,早孤。」
邴原是個貧窮的孤兒。少年時,他經過住家附近的書舍,就在旁邊哭哭。
教書的老師問他:「小朋友你哭什麼?」
(原文:鄰有書舍,原過其傍而泣。師問曰)(不是私塾也不是先生喔)
小邴原就說:「能夠在這裡唸書,必然都是有哥哥爸爸付學費的。我一是羨慕他們家裡有大人,二是羨慕有書讀,不自覺就哭了。」
老師當下就說:「你也可以來唸書啊。」
邴原:「我孤兒,家裡窮。」
老師:「你有求學的志向,我就收你為徒,不收錢!」
齊魯之地出一些萬世師表的人才,也是合情合理又合乎邏輯的。邴原小時候得了恩惠,後來接收難民,教大家讀書識字,那也是非常有義氣的。
小邴原跟著這個鄉下書生,老實說也學不了多少東西的。年紀大了點,邴原就打算去遊學。第一站是北海安丘,名士孫崧的家裡。
孫崧說:「你開玩笑吧小朋友,大師鄭玄就住在你家附近,你不去找他來搞我?」
邴原表示:「人各有志,登山採玉跟入海採珠,各有各的風險跟追求。『君謂僕以鄭為東家丘,君以僕為西家愚夫邪?』」
邴原這個人就是太高了。他的意思是,「你怎麼會以為我不知道鄭玄那套?我就是不喜歡他的學說才來找你啊。」
孫崧當然聽得懂,忙道:「我有很多兗州豫州的士人朋友,沒有一個比得上你。不如我幫你寫個介紹信你去找他們吧。」
孫老師以為這孩子是來踢館的,殊不知邴原講的是真心話。
邴原雖然收下了介紹信,但他只是拿回家收起來,就再次出發去遊學了。
關於當代人如何遊學,在做些甚麼,我想管輅傳是一個好參考。
大致就是先探聽一下某地某人在某方面的學問,你就去找他交流交流。聊得來,留在人家府上作客,互相研究藏書。
由於拜訪的都是當地學界高手,其實多少也帶有「洗名聲」的效益在裏頭。
邴原就這樣展開了九年的苦行遊學……原別傳這麼說,陳壽可不是這麼說。
陳壽說,這一次遊學,邴原至少還有兩個小夥伴:坐同一張草蓆讀書的華歆與管寧。
《魏略》亦有記載:「歆與北海邴原、管寧俱游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
不過裴松之認為,當時管寧跟邴原都已經很出名,其實華歆反而是最沒本錢的一個。這個順序可能是最終三人在曹魏的官職影響,並不是他們遊學時的真正次序。
這三個人為什麼可以帥到「一條龍」?
因為他們得到了當代四大宗師的認可。
東有潁川陳寔,西有陳留韓子助。
南是汝南范滂,北為涿郡盧植。
一般大概會認識兩個,陳寔是陳群的阿公,盧植是劉備的老師。
范滂也是漢靈帝時的大學者,在黨錮之禍中罹難。韓子助查不到,而且東漢韓氏主要以潁川舞陽為大姓,陳留的話應該算分支。
主要記得陳寔。
等到管寧篇再重點提一下,這邊就知道一條龍遊學結束歸北海之後,只有邴原神功大成,跟原本地道的豪族王修一樣,被新到任的北海相孔融徵辟。
提了左就不能不提右:管寧是管仲的子孫,管家跟王家同樣是齊地牌子老品質好的世族。所以管寧不是沒門路,純粹他自己不想。
好,這邊《三國志》又有異說:陳壽表示邴原不願意給孔融服務,轉頭就去了遼東。
「黃巾起,原將家屬入海,住鬱洲山中。時孔融為北海相,舉原有道。原以黃巾方盛,遂至遼東」。
陳壽沒說邴原是孤兒,這邊「將家屬」本來是不顯得怪。但他接著補一句就怪了。
「(邴原)與同郡劉政俱有勇略雄氣」。
好聽叫豪俠,難聽就是黑道流氓。他們就是海上的「邴原一家」。日本黑道的說法有沒有?至少看過海賊王的「草帽一家」吧?
同樣到了遼東,邴原的同鄉朋友劉政惹到了地頭蛇公孫度,不但「全家」被抓,自己也遭到通緝懸賞。這時候,當然就是我們渤海灣扛壩子,夠狠、講義氣、兄弟多的邴原收留了劉政。
一個多月後,先前犯法逃亡到遼東的大圈仔太史慈來跟邴原說,他要回去北海了,邴原就叫太史慈帶上了劉政。而邴原自己,則去見了公孫度。
只是個流氓,不值得自己有一傳:邴原就是一個書讀得好,又講義氣的大哥。
你不要想到劉備,劉備反而屬於書讀不好的那種。
邴原去見公孫度,是跟他說:「你怕劉政給你帶來災害,現在他離開遼東了,就沒問題了吧?」
公孫度表示:「這麼說也沒錯。」
邴原又說:「我知道,你怕的是劉政有『智』。如今劉政已去,這個『智』你難道不能用嗎?把劉政的家人都釋放了吧。」
尼瑪的打什麼啞謎?總之,公孫度就釋放了劉政的家人。邴原也贊助了他們盤纏,讓他們回返北海。
「原在遼東,一年中往歸原居者數百家,游學之士,教授之聲,不絕。」
如果沒有別的梗,那劉政的「智」,其實就是邴原了。
事實上,《原別傳》也並非完全沒有類似的暗示。
「時鄭玄博學洽聞,注解典籍,故儒雅之士集焉。」
「原亦自以高遠清白,頤志澹泊,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故英偉之士向焉。」
「是時海內清議,云青州有邴、鄭之學。」
對,開頭就說了,邴原跟鄭玄是北海雙巨頭。
鄭玄這邊你看,就是想要窮究學問的讀書人。
邴原呢?
同樣是士人,邴原自己的言行都不是很標準的,身邊聚集的同樣也是「英偉之士」。打個比方,鄭玄身邊如果就是孫乾馬良那種,邴原身旁就是劉備關羽趙雲那種。
而照陳壽的說法,邴原就是決定為公孫度效力了。
流程跑到這裡,下一回同樣要回頭看,邴原跟孔融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