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肉本質的三重品味

鵝肉本質的三重品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路邊吃著鹹水鵝、燒鵝配著義大利皮蒙大區的白酒,閒適愜意如若歐洲的街頭

在路邊吃著鹹水鵝、燒鵝配著義大利皮蒙大區的白酒,閒適愜意如若歐洲的街頭

鵝肉很常出現在台灣的小吃與熱炒店,遺憾的是,除了鵝肝,鵝肉很少在高檔餐廳裡被做成主食大菜,滷鵝、燒鵝、醉鵝、白斬鵝等一些冷前菜之類的,大概就是鵝肉表現之路的盡頭,雖然這種現象跟鵝肉適合做成冷食有關,但也跟鵝引進台灣的時機點、用途與經濟效益(如換肉率)所形成的飲食文化有關,其實鵝肉健康鮮美,在精緻料理盛行的今天,非常有機會成為具有商業特色與品味價值的要角。

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形容、描述、與理解鵝肉的品味,而不僅僅只是飽足一餐,說「肉很嫩」。

鵝的義大利文就叫做 Oca

鵝的義大利文就叫做 Oca

來看看鵝在義大利的狀況。鵝在義大利多飼養在北部,以皮蒙大區、伊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為主要飼養地,鵝的品種有肉食用與獲取鵝肝用二種,傳統上鵝肉一般多在聖誕節前後食用,可烤、可烤、可做成鵝胸排餐,還可做成香腸等肉製品,在米蘭南邊30公里的Lomellina平原上,這裡是十五世紀末的猶太人定居處,因鵝肉的清潔乾淨,一直有養鵝吃鵝的傳統,時至今日也成了鵝肉料理的大本營,從沙拉、各式前菜到主食都有,這些鵝的品種跟台灣鵝都是屬於白羅曼鵝,義式風格的料理法很值得借鏡。

鵝肉品味的本質之,坐讀

鵝肉品味的本質之,坐讀

鵝肉屬於白肉,本身味道不明顯,需要依靠外來的食材提味,最簡單常見的,便是鹽,鹽水鵝(白斬鵝)最能吃出鵝肉本身淡淡的香氣與肉味,若是加上薑絲、蔥花、或帶酸的醬汁後,便能激發「鮮美」的感受,但因為鵝肉本身風味的低調不顯,讓多數人難以捕捉、形容鵝肉風味的美感,就一位安靜坐著的氣質小姐,雖然看著氣質,卻也是靜態、內斂、無從展現氣質的美,但若是讀著一本詩書,讀詩的小姐便會啟動想像力,擴展感官的探索與思維,並隨著想像力漫遊出自我的設限,達到詩與遠方的美感國度,「坐讀」正是鵝肉本質的第一重品味

raw-image

鵝肉本質的第二重品味,是「秀逸」。安靜地以想像力感受鵝肉之後,鵝肉便會超脫口腹官能的束縛,從容地展現出自身的態度,一種與其他肉不同的風味、卻又輕描淡寫笑看風雲的態度,超脫俗眾、酷意若舒是為「逸」,展現逸氣是為「秀逸」。

raw-image

鵝肉本質的第三重品味是,背翅殺。在鵝肉透過想像力的啟發而秀出逸氣的態度後,坐讀的氣質與秀逸的神韻便已塑造出鵝肉的美感形象,讓鵝肉彷如華麗的轉身,高雅展翅令人歡喜逾越不已,這便是鵝肉擁有許多支持者,但讓人不知所以的原因妙締。

從坐讀、秀逸、到背翅殺,正是鵝肉作為小吃被喜愛,卻也有充足美感能成為餐桌主角的品味價值。


avatar-img
佳居門食習錄的沙龍
9會員
6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餐廳的台菜,不是現下流行對台菜的詮釋、解構、味型探討、歸納演繹,而是懷舊與審視,但老闆也成長於台灣呀,為何元紀的台菜是這個樣子?難道台菜的品味有新舊文化、或社會頂層與底層的差異嗎? 嗯,首先,一家高檔餐廳料理的最終呈現,是主廚、老闆、與消費者三方角力的結果,
這家noodle cafe是人氣義大利麵Pastio餐廳的姊妹店。Pastio 的義大利麵似乎很少以義大利的真實道地被討論,卻無礙吸引超旺的人氣,可見在消費經驗當道的現在,所謂的真實 / authentic (同一性),是由當下的經驗所掌握,符旨是流動的意義,當主流消費群認定你是義大利味,你就是義
這家2024才開幕的喜鵲,主廚是一位大鬍子的紐西蘭籍廚師,以其無國界的料理風格,散發著澳洲咖啡館的時尚與活力,無疑地便包含美食體驗所應具備的認知與探索行為,喜鵲的料理乍看似乎沒有脈絡(嗯,就說是無國界囉),卻又能恰到好處地以某種文化菜系為主,另一種文化的菜系為輔,既單純熟悉、又充滿驚奇的探索
這餐廳的台菜,不是現下流行對台菜的詮釋、解構、味型探討、歸納演繹,而是懷舊與審視,但老闆也成長於台灣呀,為何元紀的台菜是這個樣子?難道台菜的品味有新舊文化、或社會頂層與底層的差異嗎? 嗯,首先,一家高檔餐廳料理的最終呈現,是主廚、老闆、與消費者三方角力的結果,
這家noodle cafe是人氣義大利麵Pastio餐廳的姊妹店。Pastio 的義大利麵似乎很少以義大利的真實道地被討論,卻無礙吸引超旺的人氣,可見在消費經驗當道的現在,所謂的真實 / authentic (同一性),是由當下的經驗所掌握,符旨是流動的意義,當主流消費群認定你是義大利味,你就是義
這家2024才開幕的喜鵲,主廚是一位大鬍子的紐西蘭籍廚師,以其無國界的料理風格,散發著澳洲咖啡館的時尚與活力,無疑地便包含美食體驗所應具備的認知與探索行為,喜鵲的料理乍看似乎沒有脈絡(嗯,就說是無國界囉),卻又能恰到好處地以某種文化菜系為主,另一種文化的菜系為輔,既單純熟悉、又充滿驚奇的探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家人將車子緩緩開進台中的光復新村,早晨綿柔的微光從車道兩旁的綠樹隙縫間,輕輕灑落,在老眷村的紅磚牆上印下細細碎碎的影子。繞了一圈找好停車位後,我們合力將裝箱的嬰兒鞋、手作包和各式的布雜貨搬到指定的攤位上,鋪上藍白相間的桌巾,將陽傘展開固定好⋯⋯
記得第一次見到陰陽海這個奇景時,就想著以後要幫他畫個小故事。後來參加了台灣漫畫基地的活動,有了個契機創作這個極短篇。 盛產黃金的城市已不若過往繁華,但連綿的金色海浪仍訴說著地底依然埋藏的寶藏。
  前陣子因為看台灣的嘻哈比賽節目,裡面有一位選手寫了一首關於茶室文化的歌。   這項文化猶如人心在光明以外的黑暗,那些孤獨、慾望被隱藏或難以訴說的一面,在此聚集、顯化,漸漸的成為黑暗中的燭火,看似微不足道,卻燃起了一部分人們再次感受到活著的溫暖。
家人將車子緩緩開進台中的光復新村,早晨綿柔的微光從車道兩旁的綠樹隙縫間,輕輕灑落,在老眷村的紅磚牆上印下細細碎碎的影子。繞了一圈找好停車位後,我們合力將裝箱的嬰兒鞋、手作包和各式的布雜貨搬到指定的攤位上,鋪上藍白相間的桌巾,將陽傘展開固定好⋯⋯
記得第一次見到陰陽海這個奇景時,就想著以後要幫他畫個小故事。後來參加了台灣漫畫基地的活動,有了個契機創作這個極短篇。 盛產黃金的城市已不若過往繁華,但連綿的金色海浪仍訴說著地底依然埋藏的寶藏。
  前陣子因為看台灣的嘻哈比賽節目,裡面有一位選手寫了一首關於茶室文化的歌。   這項文化猶如人心在光明以外的黑暗,那些孤獨、慾望被隱藏或難以訴說的一面,在此聚集、顯化,漸漸的成為黑暗中的燭火,看似微不足道,卻燃起了一部分人們再次感受到活著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