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試試今年不斷被媒體洗版的台中元紀,其實這種各方密集出現掌聲不斷的情形,通常都是餐廳的行銷做得好、人脈廣、媒體不落人後跟風的結果,很少是料理做得好,畢竟懂吃、懂美食的記者,在台灣真的是鳳毛麟角啊

氣派的入口通道旁,有著一列品茶桌,這樣的擺設很常在成都的高檔餐廳看到

因此這餐廳的台菜,不是現下流行對台菜的詮釋、解構、味型探討、歸納演繹,而是懷舊與審視,但老闆也成長於台灣呀,為何元紀的台菜是這個樣子?難道台菜的品味有新舊文化、或社會頂層與底層的差異嗎?
嗯,首先,一家高檔餐廳料理的最終呈現,是主廚、老闆、與消費者三方角力的結果,跟食客與美食家沒有半點關係。其次,料理的最終完成是品嚐者的快感經驗,或者說,是一般消費者的日常經驗的滿足愉悅,這也包括飲食習慣所帶來的炫耀、媚俗、與商品(料理)的異化,至此,在料理的美感判斷的終點上,也注定不會有美食家的位置

其三,元紀的台菜是強迫配茶,這些茶是老闆公司的商品,也就是說,一開始設計菜單,就知道搭什麼茶,比如茶單上最多的普洱,印象中似乎粵菜港點與川菜比較常配茶,台菜或許只在台灣的老式中餐廳裡會看到餐前茶的選項,但當料理上桌時,卻與普洱風味完全不搭,甚至是彼此傷害,比如用來搭麻油羊腩與桂花蛋香明蝦

北港麻油薑羊腩

桂花蛋香明蝦

陳皮牛肉湯
老實說,湯裡、或者牛肉都沒有什麼陳皮味,雖然從湯上裝飾的那幾絲陳皮的味道與狀態來推測,用的至少是3~5年的陳皮,可惜僅用來裝飾,湯頭喝起來就是帶些許藥膳味的清燉牛肉湯,表現中規中矩,平平無奇

鮮蚵韭菜捲,蚵少餡乾,整套餐表現最不好的二道之一,既沒有熱炒店的水準、也沒有小吃店彭派

餐廳的開放式廚房,與常見的餐酒館繁忙多姿的氛圍不同,顯得材料很少,冷清,甚至與來客的熱情有些疏離

陳皮紅豆湯
「甜點最好吃」,隔壁桌的食客聲音略大地發表結論,那個甜點是檸檬愛玉冰,而自己的是陳皮紅豆湯,這,應該是港式吧?湯一入口,稀稀地泥狀口感,沒有紅豆應有綿滑香儂,尚未吞嚥,就懷念起高雄的九記港式陳皮紅豆湯

檸檬愛玉
既然社群媒體們都會互相幫助,食客與美食家也只能靠邊站,對菜品的美感論述,只能不要較真,無疑地,主廚的料理功夫是好的,只是這個台菜的樣子,是怪怪的、無法安頓身心的風格

吃到酥炸排骨,會想到金蓬萊
吃到麻油薑汁羊腩,不如直接去岡山
族多不及備載 . . . .

蔥油餅
這是澱粉類主食,忘了哪個形象良好的美食博客說這個很好吃,親自吃了,就知道那應該是業配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