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的心理帳戶:理解與誤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最近去翻到一篇在這篇PPT的討論,冰律提到了行為經濟學中特別的心理帳戶概念,並且反駁了另一篇大仁哥文章對此概念的錯誤理解。

冰大認為大仁哥那篇文章將心理帳戶的概念錯誤地應用在了股票投資回報計算中,下面來點整理文章重點的解析。


心理帳戶的概念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是由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這一概念指出,人們在做經濟決策時,會將支出和收益劃分到不同的心理帳戶中,這些帳戶會影響他們的消費和投資決策。


文章中的主要觀點

不同的心理帳戶分類

  • 勤勞帳戶:例如,辛苦工作所得的薪水,會被歸類到“勤勞”的帳戶中,人們會精打細算來使用這部分錢。
  • 獎勵帳戶:例如,年終獎金會被歸類到“獎勵”帳戶,花費時態度會比較輕鬆。
  • 天上掉下的禮物帳戶:例如,中獎的錢會被歸類到這個帳戶,人們更容易隨意花費。


心理帳戶如何影響決策

舉例說明:如果在去看電影的路上弄丟了價值500元的電影票,人們可能會覺得不去看電影了。但是如果是弄丟了500元現金,卻不會改變去看電影的決策。這是因為電影票和現金被劃分到了不同的心理帳戶中。


心理帳戶對投資的影響

心理帳戶會影響人們的投資決策,這是因為人們會在不同的時間點創建不同的成本帳戶。


具體例子

兩個人在不同時間點買入中華電信的股票:

  • 2022年初買入100元:這個人看到年底價格跌到70元,會認為自己虧損了30元。
  • 2012年買入10元:這個人看到年底價格跌到70元,會認為自己仍然賺了60元。


這兩個人在計算報酬時,基準點不同,因為他們的成本心理帳戶創立時間不同。這導致了對於同一現價70元的股票,他們的投資回報感知是完全不同的。


市場觀點

市場不在乎投資者的心理帳戶,只在乎現在的價格。

市場只會根據現價來進行結算,而不考慮投資者的成本是多少。這意味著不管你的成本是10元還是100元,市場現在的價值是70元就是70元。


反駁與批評

  • 過度複雜化:批評方認為,將心理帳戶過度應用到投資報酬計算中,會使得本來簡單的計算變得過於複雜。投資回報應該根據實際投資的金額和最終賣出的金額來計算,而不是通過不同的心理帳戶來評估。
  • 行為經濟學的誤用:行為經濟學的主要目的是證明市場存在非效率性,使得擇時套利成為可能。將其用來護航被動投資(如大盤ETF)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行為經濟學強調的是人類的非理性行為,而不是市場的有效性。


總結

通過解釋心理帳戶的概念,並舉例說明其在消費和投資中的應用,指出了錯誤應用心理帳戶概念的問題。

強調心理帳戶雖然能幫助理解人們的行為,但在投資回報計算中應該依據實際的投資金額和賣出金額,而不是通過不同的心理帳戶來進行複雜的算報酬方式。

心理帳戶的影響在於它能幫助投資者理解和應對市場波動,但投資回報的計算應該簡單直接,以實際的財務數據為基礎,而非心理帳戶。


參考資料

存股獲利的迷思

avatar-img
17會員
42內容數
分享 資產配置/指數投資/因子投資/退休規劃 等等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布萊茲的投資筆記 的其他內容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台灣投資者對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與股息有深刻的印象,普遍認為這些方法是投資成功的關鍵。然而,過度依賴這些方法可能忽視了指數化投資等簡單而有效的策略。
本文探討了投資理財中的擇時交易與長期持有策略。雖然擇時交易理論上能帶來更高回報,但實際操作難度大,風險高。相較之下,長期持有策略更穩定,容易執行,且在長期內能獲得可觀回報,適合大多數普通投資者。
本文探討美債ETF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投資價值。隨著聯準會降息預期不明,投資者希望藉由美債ETF獲取資本利得與債息。然而,專家哆啦王提醒,長期債券波動性高且未來利率走向不確定,建議投資者選擇中期債券或綜合天期的債券ETF,以平衡收益與風險。通過詳細分析市場現狀與投資策略,本文提供了全面的投資建議。
這篇文章討論了投資市場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市場是否真的需要專業知識?從巴菲特的批評到猴子射飛鏢實驗,作者探索了投資的真諦。結論是,成功的投資不僅在於運氣,更在於順應市場、保持謙虛和洞察力。
基金和銀行通過手續費和管理費賺錢。ETF追蹤指數,費用低且透明度高,長期績效優於主動式基金。主動式基金依賴擇時選股,費用高且常表現不佳。投資者應關注實際績效和成本,選擇費用低的ETF,避免被廣告宣傳迷惑。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台灣投資者對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與股息有深刻的印象,普遍認為這些方法是投資成功的關鍵。然而,過度依賴這些方法可能忽視了指數化投資等簡單而有效的策略。
本文探討了投資理財中的擇時交易與長期持有策略。雖然擇時交易理論上能帶來更高回報,但實際操作難度大,風險高。相較之下,長期持有策略更穩定,容易執行,且在長期內能獲得可觀回報,適合大多數普通投資者。
本文探討美債ETF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投資價值。隨著聯準會降息預期不明,投資者希望藉由美債ETF獲取資本利得與債息。然而,專家哆啦王提醒,長期債券波動性高且未來利率走向不確定,建議投資者選擇中期債券或綜合天期的債券ETF,以平衡收益與風險。通過詳細分析市場現狀與投資策略,本文提供了全面的投資建議。
這篇文章討論了投資市場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市場是否真的需要專業知識?從巴菲特的批評到猴子射飛鏢實驗,作者探索了投資的真諦。結論是,成功的投資不僅在於運氣,更在於順應市場、保持謙虛和洞察力。
基金和銀行通過手續費和管理費賺錢。ETF追蹤指數,費用低且透明度高,長期績效優於主動式基金。主動式基金依賴擇時選股,費用高且常表現不佳。投資者應關注實際績效和成本,選擇費用低的ETF,避免被廣告宣傳迷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投資理財的書籍中, 少不了技術分析、價值投資等等關鍵術語 但追根究底, 真正影響的還是在心理層面   沒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 在面對各樣的波動時, 就容易錯估情勢。 這次參加讀書會,藉由歐陽老師導讀後, 再佐以閱讀篇章,更能加深自己對該書的瞭解   以下是幾點自己頗有感觸的
先破題,投資的心理學不是要對外看別人,而是向內看自己。 畢竟沒有太多活動,是你一下子就要投進真金白銀,然後下一秒就有可能開始損失。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虧損心理的文章,介紹了控制虧損的心理學因素,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和觀點。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幾乎每個人都會管理自己的銀行帳戶,如果入不敷出,我們會對生活感到焦慮;有了盈餘,我們就會拿來儲蓄、投資或消費 但很少人會關注自己的「心理帳戶」,每天在日常瑣事裡消耗精力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有他的柴米油鹽跟一地雞毛的日常要面對,所以要更記得提醒自己隨時看一下心理帳戶是否超支: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股市最常見被有錢人使用的心理學就是"促發效應" 舉例兩個例子就好 1.最基本的就是外資目標價當你曾經遇到持股被調降目標價 股價隔天下跌你就會記住這個記憶,在下一次你就會有預設立場,但最後就會陷入瞎忙你開始猜不透這次是真還是假,然後開始找答案 2.有錢人畫的圖當你第一次看到W型態買進大賺
Thumbnail
為什麼多數投資人都看過類似歷史情境卻還是會想做一樣的交易行為 這就是"認知偏誤中的想像膨脹" 情緒已經發生的投資人,會依照現在的感覺去預想未來的感覺跟現在會一樣 如同加盟創業,看到旗艦店或是總店的生意源源不絕,當下情緒開始算數學自己的現階段,開始去幻想未來跟現在當下算的數學會是一樣 沒考
Thumbnail
特許金融分析師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A教科書裡面有提及的內容。
Thumbnail
本書剖析投資者內心的焦慮、金錢觀扭曲、他人期望、個性使然、認知偏誤及負面情緒等隱憂,直指這些因素往往使人在追求財富之時迷失自我。作者勸勉投資人透過自我覺察、正念等方式改善心理狀態;設定適當目標、控制壓力;遵循個人特質選擇商品策略;尋求專業交易教練的協助,方能在市場中贏得勝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投資理財的書籍中, 少不了技術分析、價值投資等等關鍵術語 但追根究底, 真正影響的還是在心理層面   沒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 在面對各樣的波動時, 就容易錯估情勢。 這次參加讀書會,藉由歐陽老師導讀後, 再佐以閱讀篇章,更能加深自己對該書的瞭解   以下是幾點自己頗有感觸的
先破題,投資的心理學不是要對外看別人,而是向內看自己。 畢竟沒有太多活動,是你一下子就要投進真金白銀,然後下一秒就有可能開始損失。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虧損心理的文章,介紹了控制虧損的心理學因素,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和觀點。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幾乎每個人都會管理自己的銀行帳戶,如果入不敷出,我們會對生活感到焦慮;有了盈餘,我們就會拿來儲蓄、投資或消費 但很少人會關注自己的「心理帳戶」,每天在日常瑣事裡消耗精力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有他的柴米油鹽跟一地雞毛的日常要面對,所以要更記得提醒自己隨時看一下心理帳戶是否超支: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股市最常見被有錢人使用的心理學就是"促發效應" 舉例兩個例子就好 1.最基本的就是外資目標價當你曾經遇到持股被調降目標價 股價隔天下跌你就會記住這個記憶,在下一次你就會有預設立場,但最後就會陷入瞎忙你開始猜不透這次是真還是假,然後開始找答案 2.有錢人畫的圖當你第一次看到W型態買進大賺
Thumbnail
為什麼多數投資人都看過類似歷史情境卻還是會想做一樣的交易行為 這就是"認知偏誤中的想像膨脹" 情緒已經發生的投資人,會依照現在的感覺去預想未來的感覺跟現在會一樣 如同加盟創業,看到旗艦店或是總店的生意源源不絕,當下情緒開始算數學自己的現階段,開始去幻想未來跟現在當下算的數學會是一樣 沒考
Thumbnail
特許金融分析師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A教科書裡面有提及的內容。
Thumbnail
本書剖析投資者內心的焦慮、金錢觀扭曲、他人期望、個性使然、認知偏誤及負面情緒等隱憂,直指這些因素往往使人在追求財富之時迷失自我。作者勸勉投資人透過自我覺察、正念等方式改善心理狀態;設定適當目標、控制壓力;遵循個人特質選擇商品策略;尋求專業交易教練的協助,方能在市場中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