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翻到一篇在這篇PPT的討論,冰律提到了行為經濟學中特別的心理帳戶概念,並且反駁了另一篇大仁哥文章對此概念的錯誤理解。
冰大認為大仁哥那篇文章將心理帳戶的概念錯誤地應用在了股票投資回報計算中,下面來點整理文章重點的解析。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是由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這一概念指出,人們在做經濟決策時,會將支出和收益劃分到不同的心理帳戶中,這些帳戶會影響他們的消費和投資決策。
舉例說明:如果在去看電影的路上弄丟了價值500元的電影票,人們可能會覺得不去看電影了。但是如果是弄丟了500元現金,卻不會改變去看電影的決策。這是因為電影票和現金被劃分到了不同的心理帳戶中。
心理帳戶會影響人們的投資決策,這是因為人們會在不同的時間點創建不同的成本帳戶。
兩個人在不同時間點買入中華電信的股票:
這兩個人在計算報酬時,基準點不同,因為他們的成本心理帳戶創立時間不同。這導致了對於同一現價70元的股票,他們的投資回報感知是完全不同的。
市場不在乎投資者的心理帳戶,只在乎現在的價格。
市場只會根據現價來進行結算,而不考慮投資者的成本是多少。這意味著不管你的成本是10元還是100元,市場現在的價值是70元就是70元。
通過解釋心理帳戶的概念,並舉例說明其在消費和投資中的應用,指出了錯誤應用心理帳戶概念的問題。
強調心理帳戶雖然能幫助理解人們的行為,但在投資回報計算中應該依據實際的投資金額和賣出金額,而不是通過不同的心理帳戶來進行複雜的算報酬方式。
心理帳戶的影響在於它能幫助投資者理解和應對市場波動,但投資回報的計算應該簡單直接,以實際的財務數據為基礎,而非心理帳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