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大。
於是跟家裡爸媽交待,以要找工作為由,請他們代為聯繫一下邱阿姨與叔叔,詢問可否讓她暫住一個月,阿姨很是爽快的答應了,阿姨在後來通電話中跟A聊到剛好兒子與女兒去國外念書,有A陪著,就像多一個女兒,他們也覺得開心,歡迎她來借住。
有了這樣的開始,A覺得自己雖然處於低谷,但已經比許多人幸運許多,有個乾媽家可以窩著,至少是個取暖的避風港。
搬進去後的第一週,A享受著久未有過的家庭平靜與和樂感,乾媽的關心很溫暖,沒有親媽的叨叨念念與情緒勒索那種窒息感,乾爸是位和善話少的大叔,喜愛泡茶、爬山、泡溫泉等等,也愛美食,時常與熟識的漁船訂購上等食材,自己料理,所以第一週假日,先是跟乾媽去逛街,喝下午茶,晚上就吃上乾爸親手準備的當季上等的海鮮大餐,
A完全沉浸在一個被神仙等級的理想父母的照顧中,沖淡了分手的傷痛與失業期的不安,
A自認不是個不懂事的人,第一週主動問起邱阿姨在房租/水電方面,她是可以支付的,她主動提到電表分開,可以計算她個人的使用費用,想當然,被"乾媽"婉拒了
婉拒她的仍然是那句動聽的話: 【妳就像多一個女兒陪我們,放心住著吧。】
A聽了很感動,也放下一點不好意思的重擔,心想著那就多陪他們聊天,多體貼一點幫忙家務,既然都當我是女兒了,我一直提到錢似乎很見外?
然而求職路上一直不順利,A也漸漸得覺得,既然不急著找下一個地方住,可以慢慢挑選自己合適的,甚至想說在多住半年,先線上進修一些課程在尋工作也可以吧?
而最近家中那個狂催促跟躁動的母親來電也少了,因為一知道A在好友家借住,直接電話都改打給邱阿姨,乾媽每天晚上都在開導這位失控的母親,一下要A考公職,一下要她快點跟家世背景不差的前男友求復合,嫁人找個飯票,一下又要她搬回老家方便照顧自己。
一轉眼已經在乾爸乾媽家待了快4個月,A逐漸覺得這個口口聲聲說當她是"女兒"的家,有點不對味了,最近一次是A找乾媽聊天時,說自己想再進修一下再找工作,可能需要再借住一段時間,她發現乾媽表情有點微僵,些許面露難色,說到:
【其實近期一直接到妳媽媽的關心電話,我也是很為難,她畢竟還是希望妳若短期找不到工作,可以回家陪陪她住一陣子,再做打算。】
【如果我跟妳叔叔一直收留妳,似乎對妳媽媽說不過去,阿姨覺得妳該是認真考慮搬家的時候了】
A知道這意思是在請她搬走了,而且不管她回家與否,工作找到與否,
她也不是不懂事,而且過去幾個月來,她也發現了一些相處細節上的不同,
例如:假日晚上回家不再主動邀請她吃大餐了,第一個月起床,都會幫她準備的早餐,
後來也替換成早上下樓只剩空蕩蕩的廚房與客廳,借住的第三週得到一個面試機會,
由於搭車轉車不方便,還請乾爸載她一程,面試完後乾爸也來接她回去,
隔天懂事的A還自己外賣叫了飲料回家表達感謝的心意。
第二個月開始,陸續接到幾個面試機會,為了避免臨時提出載她的請求造成不便,
她一確定面試時間,就趕緊跟乾爸確認行程,第一次乾媽熱心的規劃了搭車轉車路線給她,後幾次,不是剛好他們有約,就是有生意上的合作要出門談,時間上無法配合。
不過A詢問後,也識相地說了沒關係,沒有再提出要求,甚至回家時還會順路買些點心,以表孝心,這個月開始,面試回家也不一定有晚餐了,不是乾爸乾媽不在家,就是已經吃到一半,看見她回家雖然還是會問說吃飯了沒?是否再幫她準備一些,但是A的內心開始有點受傷了,A納悶著:【真的當我是家人的話,怎麼沒有把我算進晚餐裡呢?】
這些日子,乾媽從每次接到A的媽媽打來的電話,都要陪著講上個小時,也安撫著她,
說A在這裡住很安全,甚至在詢問A的意願後,會先幫她擋掉接到媽媽電話的機會,
第三個月開始,乾媽會開始把電話直接轉接給A的房間了,也會叮囑A是家裡打來的,還是要接一下,這豈不是直接把A丟入暴風當中,A心裡很不情願,也不理解明明知道狀況,怎麼會乾媽變成了順著她媽媽的長輩了? 畢竟媽媽一打來就一陣狂風暴雨,數落她的不積極,不孝順,不回家寧可寄人籬下。
她每天都在傷神,她到底漏了什麼? 沒做好什麼? 她明明是個貼心懂事的"女兒"
今天已經是寄住在乾爸乾媽家的將近第四月的第一週開始,很久沒一起吃飯的三個人久違的吃了一頓晚餐,餐桌上乾爸仍是沉默不語的面容,開口說話的是有點為了表達和善而勉強微笑的乾媽,乾媽說:【妳找的房子有著落了嗎? 是爸乾媽比較不好意思啦,那因為下週育軒(大兒子)的表哥一家要回台一週,我們得把妳現在住的房間給他們住,最遲這週六得請妳搬出去了,如果需要乾媽幫忙整理打包,妳就跟我說一聲。自己在外面要好好照顧自己.....】
這一次,A也很懂事,只有說好,A是真的得開始面對住的問題了,或者回到老家面對自己與家裡的問題。
-----------------------------------------------------------------------------------
而最尷尬的是,你把這句話當真了
這世上的【沒關係,不用了】,也都帶著其他的期待,只是你沒讀出來,沒做出來
只有自己的至親,才有可能不計較付出,除此之外,請務必在收受好處或幫忙時,
把自己當成外人,只有這樣才能客觀思考,能提供何種等價的回饋,人情最難還,沒還清的人情,破壞的就是交情!
A從一開始的感到溫暖,到後來認知到這個家已不再歡迎她,其實已經積累了許多隱形的邊界感破壞,進而破壞了對方一開始的美意,卻不自知。
如果在約定好的一個月內搬走,並且在居住期間盡可能不額外麻煩其他事務,那會是較好的守住這份美意與情感,如果找到工作,帶他們吃頓好的,作為感謝,得體又禮貌。
例如:A明明是個成年人,卻在自己求職面試時以女兒之姿,只因為圖個方便,要求對方接送,還把自己的人生規劃(先進修在找工作)的生活居住成本轉嫁在邱阿姨一家身上,
原來幫了一個大忙,會換來無限多的忙要幫。
更可怕的是,好心收留的邱阿姨還要擔任起心靈導師,輔導這一位曾經熟識卻變得不理性的友人情緒(A的媽媽),更要當A的保護傘,幫她阻擋她自己的原生家庭的風浪,A住越久,還反倒被責怪成A不回家的主因,原以為幫老友一個忙,本來沒什麼,卻搞到自己身心俱疲,裡外不是人。
而A自以為有【懂事的回報】,對比從乾爸乾媽身上獲得的好處,根本無一處值得提
所以本來一個月的水電沒關係,接一個月的安慰電話沒關係,供一個月的伙食沒關係,超過了,就開始超級有關係了,因為原先內心設定的臨界點,已經破壞殆盡了,
沒有人有義務無限提供幫助,還要認一個失業又自帶家庭奪命連環call的成年人當
【女兒】,這是很殘酷現實的,邊界感破壞了,就是取用了人情存底,而且很難補回去。所以當個快樂的大人,即時止損,千萬不要當邱阿姨與乾爸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