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出自聖經的馬太福音寓言一名地主要遠行,呼叫三名僕人來並分別給三位僕人5000元、2000元、1000元領5000元的僕人,去做了投資,再賺了5000元領2000元的僕人,也同樣做了投資,賺了2000元領1000元的僕人,挖了洞把銀幣埋起來主人回來後,驗收成果,獎勵了把金錢翻倍的兩個僕人把1000埋在洞裡的僕人報告成果後,主人奪走他的1000元,並且賞給那賺5000的僕人主人說:"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聖經很早就已經告訴全世界貧富差距的原因懂得利用資源的人只會越來越強不懂得利用資源的人只會越來越弱而掌管世界5%內財富跟權力的人不會同情弱者,只會把弱者的資源在全部分配給強者為何很多社交活動都會自動建立門檻,原因就是強者只想跟強者組隊分配弱者的財富馬太效應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活上的任何金錢交易都會有"稀缺心態"人性對稀有的物品抱有害怕失去的本能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稀缺性效應"的概念源自人性需求碰到有限資源供給之間的緊張關係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稀缺性效應"是供給不足所造成的心理壓力稀缺性效應會放大了物品的認知價值,就像400年前的一朵鬱金香可以換一棟別墅一樣任何金錢交易都會因為稀缺性效應自然產生"錯失恐懼"因而在加倍生成"失落感"貧富差距不是大自然反應,而是人性開始有金錢交易後的情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