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一下,嘴角就上!【節目聲音後期】讓聲音更動人的高人,真的很高的高高

音樂一下,嘴角就上!【節目聲音後期】讓聲音更動人的高人,真的很高的高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專訪 節目聲音後期 高高  專訪團隊:職名事 文:Arter Hsu

節目聲音後期通常是指在節目錄製完成後,對聲音進行處理和優化的過程。無論是廣播節目、播客、電影還是電視節目,聲音後期製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個過程不僅包括剪輯和混音,還涉及多種技術手段來提升節目的聲音質量,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專業性。
圖片來源:職名事

圖片來源:職名事


在因緣際會的情況下,我們認識了高高。因為也是做自媒體的關係,所以對於節目聲音後期的製作感覺到特別有趣,所以特別邀請了高高來節目上跟我們一起聊聊關於節目聲音後期的大小事。團隊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關於聲音後期有許多不一樣的名稱,比方說:混音師、節目配樂、節目聲音後期,這三種看似不相同的名稱,其實是屬於差不多類似的工作內容。而高高認為自己的職業名稱,以比較精確的說法是『節目聲音後期』。

 

節目聲音後期製作的內容大致如下:

1. 聲音剪輯

聲音剪輯是後期製作的第一步。在這一過程裡,技術人員會將錄製的聲音素材進行統合整理,去除多餘的,比如錯誤、停頓、雜音等。同時也會根據節目需求對聲音進行排列和重組,使其更符合節目節奏和情感。

2. 噪音處理

在聲音錄製過程難免會有些不必要的噪音,比如風聲、機器運轉聲、背景環境聲等。噪音處理技術通過濾波器、降噪插件等工具,將這些噪音盡可能地減少,從而使節目聲音更加清晰、乾淨,不影響觀看受眾受到聲音的干擾。

3. 混音

混音是將不同聲源聲音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使其協調統一。在這過程中需要調整每個聲道音量、聲像、頻率等,確保各聲源間的平衡。混音技師會根據節目需求創造出不同的音效,使其更具層次和空間感。

4. 音效添加

音效在節目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以增強節目戲劇性和真實感。音效添加包括自然音效(如雨聲、鳥鳴)和人造音效(如機器音、爆炸聲)等。這些音效合理運用,能夠讓觀眾更好地沉浸節目的氛圍之中。

5. 調音

調音是指對整個節目的聲音最終處理,包括均衡(EQ)、壓縮(Compression)、混響(Reverb)等技術。這過程可以提升聲音清晰度、動態範圍和整體質感。

6. 聲音設計

聲音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涉及為節目創造獨特的聲音風格和效果。這包括設計特定的聲音標誌、過場音效和背景音樂等。聲音設計師會根據節目的主題和風格,創造出符合節目氣質的聲音元素,使整個節目更加統一和有特色。

7. AI工具運用

現代聲音後期製作中,AI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AI工具可以幫助技術人員更高效地完成聲音處理工作,比如自動降噪、自動調音、自動音效匹配、自動剪輯和混音、語音合成和變聲等。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證了聲音質量的一致性。

raw-image


在節目聲音後期製作上,其實包含了許多專業技術項目,而一個節目的製作過程中,從前製至後製的過程中,都包含了許多煩瑣及特別需要精確處理的部份。而高高所負責的節目聲音後期製作算是再給一個節目做上畫龍點睛之效果,已經是節目要上架前的最終站。而一位節目聲音後期除了要賦予一個節目適配的聲音外,同時也需要做一些文書處理相關的事宜,像是將每個會使用到的音樂、音效的時間段列出,並呈報給節目製作交由專門的版權公司做授權的處理以及分錢。同時也需要與對接窗口進行一些溝通協調,其實並非是一項輕鬆的職業。

 

在訪談的過程裡高高也笑說,其實做節目聲音後期做久了以後,因為廣泛在使用素材庫的關係,所以在看一些廣告或者YouTuber的節目時,通常都會一瞬間就知道音樂是從哪個素材庫來的,也算是一種另類的職業病。

 

關於更多節目聲音後期的大小事,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觀看影片,由真的很高的高高來解惑…



raw-image



【節目聲音後期】吳岳鴻(高高)

IG: https://www.instagram.com/yuehongwu/

相關合作邀約請直接私訊高高唷!

 

raw-image

{關於作者}Arter Hsu

數位遊牧攝影師、藝術攝影工作者、攝影講師,體驗人生藍星人。透過影像紀錄人生片段,無論他人的亦或者我的,也是平面人像攝影的開端;吃貨使然所以拍攝美食攝影,又為了挑戰自我而參與國際攝影比賽得了些獎,再因熱愛分享所以跑去當攝影講師。骨子裏喜歡故事跟挑戰,所以我看故事的同時也用影像或者文字書寫故事。職場裡兜兜轉轉,不變的是我對於影像表達及文字故事的熱愛,遂而與朋友們燃起了做一系列職人專訪的念頭,{職名事}就此誕生,且讓職人(告訴)你有什麼(專業)事。

Arter.hsu平面攝影|Instagram攝影作品整合網址

職名事|InstagramYouTube整合網址

avatar-img
Arter Hsu不務正業文字故事空間
8會員
15內容數
{Arter Hsu}遊牧攝影師、藝術攝影工作者、攝影講師,這些都是貼在我身上的職業標籤,然而本質的我只是一名體驗人生的人。骨子裏喜歡故事,所以我看故事的同時也用影像或者文字書寫故事。這裡會放上{職名事}職人的訪談文章或是我對於一些事物跟議題的見解。反正就是個不務正業的文字空間,也歡迎大家分享跟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專訪手碟藝術家莉酸,探索她對這種新興樂器的熱愛與創作過程。手碟作為2000年發明的樂器,結合了南美洲鋼鼓和印度陶罐鼓的音色,帶來多樣化的音樂風格。莉酸分享了她如何從一名觀眾轉變為表演者,並發現手碟的獨特療癒效果。她形容手碟為一種自由的樂器,激發個人風格,並跟隨內心音樂的聲音。
專訪球舞藝術家林雨,他結合運球、轉球的技巧以及現代舞的柔軟,展現自由風格的花式籃球表演。林雨亦參與舞蹈劇團,在過程中漸漸發現自己的身體更適合做哪些動作。他分享了自己對於花式籃球表演的契機與心路歷程。更多資訊請點擊影片觀看。
雙口呂文化廚房透過食材與風土傳承臺灣文化,讓人回味家鄉風味。這篇專訪描述了創辦人的思辨與傳承之路,以及他們在尋找與保留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臺灣米食文化的內容,請到雙口呂文化廚房官網或IG瞭解。
本文專訪手碟藝術家莉酸,探索她對這種新興樂器的熱愛與創作過程。手碟作為2000年發明的樂器,結合了南美洲鋼鼓和印度陶罐鼓的音色,帶來多樣化的音樂風格。莉酸分享了她如何從一名觀眾轉變為表演者,並發現手碟的獨特療癒效果。她形容手碟為一種自由的樂器,激發個人風格,並跟隨內心音樂的聲音。
專訪球舞藝術家林雨,他結合運球、轉球的技巧以及現代舞的柔軟,展現自由風格的花式籃球表演。林雨亦參與舞蹈劇團,在過程中漸漸發現自己的身體更適合做哪些動作。他分享了自己對於花式籃球表演的契機與心路歷程。更多資訊請點擊影片觀看。
雙口呂文化廚房透過食材與風土傳承臺灣文化,讓人回味家鄉風味。這篇專訪描述了創辦人的思辨與傳承之路,以及他們在尋找與保留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臺灣米食文化的內容,請到雙口呂文化廚房官網或IG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