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樸的三合院裡傳承古早的文化記憶《雙口呂文化廚房》米食文化推廣教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專訪 雙口呂文化廚房  專訪團隊:職名事 文:Arter Hsu YouTube:EP12 用味蕾傳承記憶

「炊煙裊裊升起,拉拉家常閒話。」這是在過去農村社會常見的樣貌。還記得小時候住家周圍除了整排的住宅區域外,還有小溪與田地,雖然交通相對來說沒有現在便利,但捲起褲管下田地撈蝌蚪、抓青蛙是最美好的日常。夕陽映照在寬廣的大地上,青草染上了一抹黃,落日美景的餘暉久久不散。隨著工業時代的進步,傳統三合院的炊煙漸漸被工業化的煙囪取代,而原本農地裡的人力轉往了工業社會,長時間的工時導致隔代教養需求大量增加。在三合院的老灶咖看著阿嬤忙進忙出張羅飯菜的日常,成了我們這輩懷念的味道。 


“當外國朋友問起:什麼食物代表台灣?你會說什麼…?”

2014年騰威和佩儀去歐洲背包客自助旅行三個月半,期間他們走訪了很多國家遇上了許許多多的外國人,在背包客棧與青年旅社的交誼空間裡,常常會有許多外國人一起交流,而他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你們台灣食物有什麼呢?”或是“代表你們台灣的食物是什麼?”當時候騰威的回答是:「牛肉麵、滷肉飯、小籠包、珍珠奶茶、蚵仔煎」。就是一般人認知外國人會知道的東西,但也正因為這樣的回答,引發了騰威與佩儀兩人的思辨。

佩儀:「你回答的這些食物,是我們家裡會吃的嗎?會做嗎?而逢年過節媽媽們又都在做些什麼食物呢?」

 

2014那年,騰威與佩儀結束了自助旅行後,帶著這些疑問回到了台灣,
並開啟了找尋答案的旅程…

 

他們開始陸續參加了很多的料理教室,也漸漸地在那個過程之中理解,每逢過年過節製作的這些傳統糕點,最重要的原物料都是米,而米一直以來也是台灣很重要的一種作物。在台灣,米食一直都是我們很重要的主食,但我們卻不太跟外界談論這件事情,而在阿嬤的身上騰威與佩儀看見了這件事情,便開始跟阿嬤一起製作同時學習這項技藝。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一趟緬甸蜜月之旅,奠定了雙口呂文化廚房的想像藍圖

17年的緬甸蜜月旅行,他們參與了一個當地的料理教室,茵萊湖上他們坐著傳統的高腳船,緩緩地駛向市場買菜,而最讓他們記憶深刻的畫面是他們回到料理教室的那一瞬間,遠遠的看見水中的高腳屋,那是他們傳統的房舍,而用這樣的方式帶領他們了解屬於他們的文化、飲食、食材、風土,這些都是十分特別的體驗。也就在那個當下他們決定使用三合院來做推廣台灣米食文化的基地。

 

同年旅行回國後的兩人,便向阿嬤詢問是否能使用三合院作為他們文化推廣的地方呢?阿嬤非常快速的便答應了。但當他們認為一切可以開始準備就緒時,一位沒見過的佩儀小舅從台南出現在他們眼前。小舅聽聞他們要使用三合院作為文化廚房的推廣中心後,馬上就問他們說:「那你們要出多少錢?建商已經喊出多少錢了,那你們打算出多少?」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想要保留的是這間房子,而建商想要的是這片土地,而出不起建商價格的他們,是無能為力的。雖然目前阿嬤仍然住在裡面,但都是可以預想到未來的模樣。所以當時候就決定出來承租會相對單純些。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一路上的尋尋覓覓與文化傳承的現況…

尋找三合院的過程十分崎嶇,整個桃園的鄉間小路裡尋找了至少有三十間,但卻沒有一位屋主願意承租。保留較為完整的三合院,大多因為產權複雜,一塊土地可能有上百人的名字,又或者其他總總因素。而作為想要傳承台灣記憶的他們,有許多無法言說的苦楚。但所幸在尋尋覓覓一整年後,終於尋找到他們目前座落於大溪交流道邊的據點。

 

三合院是台灣的一個文化歷史建築,而源自於阿嬤的老手藝,是我們飲食文化的樣貌,稻米更是台灣最重要的作物。將這三樣結合起來是文化歷史傳承。但現實的概況卻是,這些庶民文化、小吃、小點心因為隨處可見而不備受重視,傳統的三合院不再是記憶與文化,而是變換成金錢的土地。

 

當我們觀看到日本的飲食文化傳入台灣時,相同的製作時間、方式、成本皆差不多,但與台灣的飲食文化相比,價格卻遠遠高於台灣傳統飲食文化。精緻化或許是一種呈現方式,但其中製作的人力成本、人的價值或者製品的價值以及當同樣一個精緻的日式大福與草仔粿擺放一起時,回歸到價格這件事上,依舊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而課程的最初也放入了健康議題,所以選用了有機的食材,後來也漸漸地認識了一些種植者,便又開始延伸了更多其他的相關議題。

 

當人口下降食品更為精緻化的過程中,米食量也開始減少,與此同時田地、農地也越來越少,因為種田的需求量減少。那麼,我們什麼越來越多?料理只是一種媒介,他同時包含了台灣的文化、風土與食材,這是雙口呂文化廚房真正想要帶來給大家的,關於每一個台灣文化、節慶、土地以及人的價值。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 雙口呂文化廚房 共同創辦人之一 黃騰威

圖片來源:職名事側拍花絮 / 雙口呂文化廚房 共同創辦人之一 黃騰威


雙口呂文化廚房

地址:33547桃園市大溪區南興路一段277號

網址:https://siangkhaulu.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siangkhaulu/

 

更多關於雙口呂的內容,請點擊下方影片播放….



 

raw-image

{關於作者}Arter Hsu

數位遊牧攝影師、藝術攝影工作者、攝影講師,體驗人生藍星人。透過影像紀錄人生片段,無論他人的亦或者我的,也是平面人像攝影的開端;吃貨使然所以拍攝美食攝影,又為了挑戰自我而參與國際攝影比賽得了些獎,再因熱愛分享所以跑去當攝影講師。骨子裏喜歡故事跟挑戰,所以我看故事的同時也用影像或者文字書寫故事。職場裡兜兜轉轉,不變的是我對於影像表達及文字故事的熱愛,遂而與朋友們燃起了做一系列職人專訪的念頭,{職名事}就此誕生,且讓職人(告訴)你有什麼(專業)事。

Arter.hsu平面攝影|Instagram攝影作品整合網址

職名事|InstagramYouTube整合網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er Hsu不務正業文字故事空間
8會員
15內容數
{Arter Hsu}遊牧攝影師、藝術攝影工作者、攝影講師,這些都是貼在我身上的職業標籤,然而本質的我只是一名體驗人生的人。骨子裏喜歡故事,所以我看故事的同時也用影像或者文字書寫故事。這裡會放上{職名事}職人的訪談文章或是我對於一些事物跟議題的見解。反正就是個不務正業的文字空間,也歡迎大家分享跟討論。
2024/08/29
本文專訪手碟藝術家莉酸,探索她對這種新興樂器的熱愛與創作過程。手碟作為2000年發明的樂器,結合了南美洲鋼鼓和印度陶罐鼓的音色,帶來多樣化的音樂風格。莉酸分享了她如何從一名觀眾轉變為表演者,並發現手碟的獨特療癒效果。她形容手碟為一種自由的樂器,激發個人風格,並跟隨內心音樂的聲音。
Thumbnail
2024/08/29
本文專訪手碟藝術家莉酸,探索她對這種新興樂器的熱愛與創作過程。手碟作為2000年發明的樂器,結合了南美洲鋼鼓和印度陶罐鼓的音色,帶來多樣化的音樂風格。莉酸分享了她如何從一名觀眾轉變為表演者,並發現手碟的獨特療癒效果。她形容手碟為一種自由的樂器,激發個人風格,並跟隨內心音樂的聲音。
Thumbnail
2024/07/29
專訪球舞藝術家林雨,他結合運球、轉球的技巧以及現代舞的柔軟,展現自由風格的花式籃球表演。林雨亦參與舞蹈劇團,在過程中漸漸發現自己的身體更適合做哪些動作。他分享了自己對於花式籃球表演的契機與心路歷程。更多資訊請點擊影片觀看。
Thumbnail
2024/07/29
專訪球舞藝術家林雨,他結合運球、轉球的技巧以及現代舞的柔軟,展現自由風格的花式籃球表演。林雨亦參與舞蹈劇團,在過程中漸漸發現自己的身體更適合做哪些動作。他分享了自己對於花式籃球表演的契機與心路歷程。更多資訊請點擊影片觀看。
Thumbnail
2024/06/27
節目聲音後期是對節目聲音進行處理和優化的過程,涉及聲音剪輯、噪音處理、混音、音效添加、調音、聲音設計和AI工具運用。這篇文章專訪了高高,一名從事節目聲音後期製作的專業人士,分享了他的工作內容和案例。歡迎觀看影片瞭解更多聲音後期的大小事。
Thumbnail
2024/06/27
節目聲音後期是對節目聲音進行處理和優化的過程,涉及聲音剪輯、噪音處理、混音、音效添加、調音、聲音設計和AI工具運用。這篇文章專訪了高高,一名從事節目聲音後期製作的專業人士,分享了他的工作內容和案例。歡迎觀看影片瞭解更多聲音後期的大小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林家素食位於臺南北區,提供多種素食選擇,包括飯、麵和火鍋。文章介紹了他們家的招牌菜蘿蔔糕和猴頭菇湯,以及對素食的一些感想。文章內容貼近生活,分享了一次美食體驗。
Thumbnail
林家素食位於臺南北區,提供多種素食選擇,包括飯、麵和火鍋。文章介紹了他們家的招牌菜蘿蔔糕和猴頭菇湯,以及對素食的一些感想。文章內容貼近生活,分享了一次美食體驗。
Thumbnail
台東縣政府與日本No.1人氣廚藝教室ABC Cooking Studio 合作,在日本東京開設「舌尖上的臺東食旅:臺東食材x日本餐桌」料理教室活動,運用了台東在地食材紅烏龍、紅藜、小米、洛神、馬告、苦茶油等,製作美味的精緻料理,希望過台東純淨無汙染的農產,邀請大家前來探索台東。 香煎鴨胸佐洛神醬/
Thumbnail
台東縣政府與日本No.1人氣廚藝教室ABC Cooking Studio 合作,在日本東京開設「舌尖上的臺東食旅:臺東食材x日本餐桌」料理教室活動,運用了台東在地食材紅烏龍、紅藜、小米、洛神、馬告、苦茶油等,製作美味的精緻料理,希望過台東純淨無汙染的農產,邀請大家前來探索台東。 香煎鴨胸佐洛神醬/
Thumbnail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
Thumbnail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
Thumbnail
雙口呂文化廚房透過食材與風土傳承臺灣文化,讓人回味家鄉風味。這篇專訪描述了創辦人的思辨與傳承之路,以及他們在尋找與保留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臺灣米食文化的內容,請到雙口呂文化廚房官網或IG瞭解。
Thumbnail
雙口呂文化廚房透過食材與風土傳承臺灣文化,讓人回味家鄉風味。這篇專訪描述了創辦人的思辨與傳承之路,以及他們在尋找與保留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臺灣米食文化的內容,請到雙口呂文化廚房官網或IG瞭解。
Thumbnail
 不用飛出國就能感受濃濃日式老屋餐廳,極具氛圍感的新竹市古蹟餐酒館、下午茶咖啡廳
Thumbnail
 不用飛出國就能感受濃濃日式老屋餐廳,極具氛圍感的新竹市古蹟餐酒館、下午茶咖啡廳
Thumbnail
台東縣政府與日本No.1人氣廚藝教室ABC Cooking Studio 合作,在日本東京開設「舌尖上的臺東食旅:臺東食材x日本餐桌」料理教室活動,運用了台東在地食材紅烏龍、紅藜、小米、洛神、馬告、苦茶油等,製作美味的精緻料理,希望過台東純淨無汙染的農產,邀請大家前來探索台東。 香煎鴨胸佐洛神醬/
Thumbnail
台東縣政府與日本No.1人氣廚藝教室ABC Cooking Studio 合作,在日本東京開設「舌尖上的臺東食旅:臺東食材x日本餐桌」料理教室活動,運用了台東在地食材紅烏龍、紅藜、小米、洛神、馬告、苦茶油等,製作美味的精緻料理,希望過台東純淨無汙染的農產,邀請大家前來探索台東。 香煎鴨胸佐洛神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