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腦、基因、環境探討反罪的「過人之處」——黃建、楊政璋專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孟硯老師回饋:我大略看了一下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的深度、難度,和問題意識,其實都蠻細的,就像是你的疑惑與猜測在講的那一段,是在討論「犯罪的強制治療,是否反而讓「性犯罪」的再犯率提升了?」相當深入在檢討現況。

林宣妤的科普閱讀報告 2024年05月撰寫

閱讀來源:

文章標題:從大腦、基因、環境探討反罪的「過人之處」——黃建、楊政璋專訪

媒體識讀檢核:

(1) 作者撰文日期:2019.11

(2) 作者:文詠萱

(3) 引用資料:採訪黃建、楊政璋

(4) 明確出版單位:科學月刊

分析文章問題意識:

什麼是大腦心智?

犯罪者的大腦在想什麼?

基因會讓人犯罪嗎?

連結舊有、相關知識:

連結舊有知識:

之前好像沒有上過心理學

相關的其他科普文章:

沒有特別去找

分析文章中實驗:

分析變因:

操縱變因:有沒有進行治療

控制變因:台灣罪犯

應變變因:再犯率的高低

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

實驗組:現在的性犯罪比率為41.3%

對照組:五年前的性犯罪比率為12.89%

性犯罪率從13.45%降到12.24%,下降了1%,但性犯罪的再犯率從35.9%上升到71.43%

概略說明實驗操作流程:

紀錄分析

摘要文章中的重要資訊:

基因會讓人犯罪嗎?

從青少年犯罪來看,不同年齡的犯罪率,有鐘型曲線的趨勢,一種是「青春限定型」,一種是「終身持續型」。而青少年被情緒系統影響的問題,建議可以使用獎賞機制來控制。

男性基因如果是XXY或XYY,暴力的比例比較高,但不是所有暴怒易怒的人都會犯罪。

評價本篇科普文章:

我覺得還蠻無聊的,一開始以為是講犯罪心理,拿來看才發現講得蠻科學那方面的,但還是了解到一些基因和想法對犯罪的影響。

疑惑與猜測:

台灣的犯罪率從12.89%漲到41.3%,而法律的改變沒有讓犯罪率下降,反而更多了,會不會有可能不是法律的問題,而是社會或原生家庭的一些影響?

老師評語:

老師特別回去看這篇科普文章,發現你有一些誤讀喔!那一段在講台灣的「性犯罪」的「再犯率」是12.89%,而41.3%是指,初次犯罪「非性犯罪」,但「再犯是性犯罪」的機率在五年內是41.3%。不是相同的一個數據直接提升,從12.89%提升到41.3%喔!它不是在講同一個東西。

我大略看了一下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的深度、難度,和問題意識,其實都蠻細的,就像是你的疑惑與猜測在講的那一段,是在討論「犯罪的強制治療,是否反而讓「性犯罪」的再犯率提升了?」相當深入在檢討現況。

有些簡單的改善方向為:(1) 這是你的科普閱讀報告~,副標題是要寫你的名字跟你寫報告的日期喔!(2) 問題意識跟重要摘要要相互連結,可以對照自己寫的問題意識,是否有在重要資訊中提及。(3) 在評價文章時,可以直接對我說明的三個評分面向做評論喔!「是否令人容易閱讀理解」、「是否吸引讀者讀完」、「是否有知識收穫」

繼續努力!加油!


本沙龍起源自台北市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由自然領域教師團隊開發之課程,為了促進學生提升科學素養與科普閱讀習慣,將學生的科普分析文章進行彙整。在課程設計中,我們引導學生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進行廣泛地科普文章閱讀,並從自然老師的分析架構下,對科普文章進行媒體識讀、連結經驗、科學方法分析......,提升作為讀者的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重點內容摘要:這篇文章在探討吸食大麻後對大腦帶來的影響,並就大麻素中最常被提到的四氫大麻酚做深入討論,並發現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長期高劑量使用大麻的人,會對腦部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海陸加熱特性的差異是季風形成的原因嗎? 季風與海陸風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防曬乳是否會滲透到血液內?滲透後會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為什麼低鈉鹽就會高鉀?天然的放射性核種的來源是什麼?如果攝取正常的氯化鈉 NaCl,那原本擔心的高鈉飲食造成的身心負擔會不會不能改善?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居家犬是否能利用嗅覺聞出我們何時感受到壓力?
重點內容摘要:這篇文章在探討吸食大麻後對大腦帶來的影響,並就大麻素中最常被提到的四氫大麻酚做深入討論,並發現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長期高劑量使用大麻的人,會對腦部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海陸加熱特性的差異是季風形成的原因嗎? 季風與海陸風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防曬乳是否會滲透到血液內?滲透後會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為什麼低鈉鹽就會高鉀?天然的放射性核種的來源是什麼?如果攝取正常的氯化鈉 NaCl,那原本擔心的高鈉飲食造成的身心負擔會不會不能改善?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居家犬是否能利用嗅覺聞出我們何時感受到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強暴不是笑話,世上不只一個房思琪,性侵受害者不只有一種樣子,我們有話要說,你們願意聽嗎?
Thumbnail
最近的研究,嘗試驗證這假說,然後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
Thumbnail
在這本開創性的作品中,瑪莎‧ 納思邦為性侵害和性騷擾這類重大的社會挑戰,提供了法律學者的清晰視野,並取材自哲學的思考路徑,詳細闡述了驕傲與貪婪如何導致男性物化與支配他人。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性侵害案件相關人員可能成為的第二受害人的情況,以及對其產生的情緒和心理衝擊。除了性侵害當事受害人外,也需要關注處遇相關人員的壓力與需求,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與協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侵害加害者的心理處遇治療對於再犯率的影響,以及不同依附型態對治療成效的影響。然而,即使治療對加害者有一定效果,治療師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如如何與加害者溝通、評估處遇成效等。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每當新聞報導性犯罪事件,總會讓人憤怒、恐慌,那些來自陌生人的惡意,總是讓人措手不及。但其實性犯罪很大比例都是由熟人犯案,可能是鄰居、老師、店員、朋友,甚至是家人,我們該如何防範性犯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強暴不是笑話,世上不只一個房思琪,性侵受害者不只有一種樣子,我們有話要說,你們願意聽嗎?
Thumbnail
最近的研究,嘗試驗證這假說,然後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
Thumbnail
在這本開創性的作品中,瑪莎‧ 納思邦為性侵害和性騷擾這類重大的社會挑戰,提供了法律學者的清晰視野,並取材自哲學的思考路徑,詳細闡述了驕傲與貪婪如何導致男性物化與支配他人。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性侵害案件相關人員可能成為的第二受害人的情況,以及對其產生的情緒和心理衝擊。除了性侵害當事受害人外,也需要關注處遇相關人員的壓力與需求,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與協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侵害加害者的心理處遇治療對於再犯率的影響,以及不同依附型態對治療成效的影響。然而,即使治療對加害者有一定效果,治療師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如如何與加害者溝通、評估處遇成效等。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每當新聞報導性犯罪事件,總會讓人憤怒、恐慌,那些來自陌生人的惡意,總是讓人措手不及。但其實性犯罪很大比例都是由熟人犯案,可能是鄰居、老師、店員、朋友,甚至是家人,我們該如何防範性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