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學生發展過程中常見的重大錯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2. 缺乏在壓力下執行的技能:

- 你的最有價值技能是你在壓力下仍能穩定執行並交付結果的能力,這對旁人而言就像是魔法一般。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專家能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和高效,這是需要長期訓練和實踐才能達到的境界。而僅僅依賴課堂上的練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經歷真實情境中的磨練。


3. 未能建立合作學習的關係:

- 新手常常想幫助並學習,這種合作的關係正是技能培養的引擎。然而,很多學生忽視了這一點,只專注於個人學習,缺乏與同儕及導師之間的互動。通過合作,不僅可以互相學習,還能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理想的學習環境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團隊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


你在研究所學生發展過程中還見過什麼其他錯誤?

avatar-img
535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1. 忽略建立專業圈內的聯繫: - 當你屬於某個專業社群或圈子,你能得到外人無法獲取的內部知識。例如,我長期參與Nick Milo的Linking Your Thinking社群,獲得許多高品質關於Obsidian用於知識工作的情報,這些情報經常改進我的知識工作流。這樣的圈內知識能幫助你更有效地組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1. 聚焦專題來提升專業知識: - 「聚焦專題,就是調動可以調動的各種知識,來攻克一個專門的問題。」這句話來自劉瀾老師的學習力30講,讓我深有共鳴。當你專注於一個專題時,你的知識積累會更有系統,並且能夠形成核心競爭力。 2. 以專題角度看待資訊: - 當心中有專題,觀看資訊的角度會從「這個
「錯信漏斗 (The funnel of Misbelief)是陰謀論患者的主要框架, 是一個人成為陰謀論患者逐漸陷進去的過程。」 「錯信漏斗有四個元素: 01 情感 Emotional 人在壓力下,感覺生活失控,就特別想抓住一種控制感,就容易尋求陰謀論解釋。 02 認知 C
1) 高濃縮知識的力量: -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這句話道出了數學的本質。數學就像藥一樣,將人類文明的精華濃縮在公式與定理中,讓人一旦接受,就能得到深刻的啟發與思考刺激。 2) 過度沉迷於數學的影響: - 年輕時熱愛數學的我,因為數學的確定性和精準性,逐漸過度依賴,數學成了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1. 忽略建立專業圈內的聯繫: - 當你屬於某個專業社群或圈子,你能得到外人無法獲取的內部知識。例如,我長期參與Nick Milo的Linking Your Thinking社群,獲得許多高品質關於Obsidian用於知識工作的情報,這些情報經常改進我的知識工作流。這樣的圈內知識能幫助你更有效地組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1. 聚焦專題來提升專業知識: - 「聚焦專題,就是調動可以調動的各種知識,來攻克一個專門的問題。」這句話來自劉瀾老師的學習力30講,讓我深有共鳴。當你專注於一個專題時,你的知識積累會更有系統,並且能夠形成核心競爭力。 2. 以專題角度看待資訊: - 當心中有專題,觀看資訊的角度會從「這個
「錯信漏斗 (The funnel of Misbelief)是陰謀論患者的主要框架, 是一個人成為陰謀論患者逐漸陷進去的過程。」 「錯信漏斗有四個元素: 01 情感 Emotional 人在壓力下,感覺生活失控,就特別想抓住一種控制感,就容易尋求陰謀論解釋。 02 認知 C
1) 高濃縮知識的力量: -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這句話道出了數學的本質。數學就像藥一樣,將人類文明的精華濃縮在公式與定理中,讓人一旦接受,就能得到深刻的啟發與思考刺激。 2) 過度沉迷於數學的影響: - 年輕時熱愛數學的我,因為數學的確定性和精準性,逐漸過度依賴,數學成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其實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發作到底是什麼感受,我不清楚那些學霸們懂不懂,反正我是覺得當時的我不算懂 但是真的經歷,你才真的理解,雖然沒有說一定要去經歷,但是常常你們給我一種根本不願意去理解的感受。這句話你們會直接總結我 就是同理心不夠。 我說的話都是多餘。 說不清楚我早上經歷了什麼,但是我就po了一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35年後再與大學生一起上課。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Thumbnail
【進階上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檢討: l   課程熟悉度、概念理解度不夠:沒辦法在時間內熟悉並內化課程的內容,造成課程的流暢度不佳,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流程與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心力顧及現場孩子的狀況,引導語的部分也只能複製老師告訴我的內容,重述給孩子聽,沒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投實習失敗,真的是我們這一世代無法避免的感受,自從某幾年開始實習風氣後,就業市場便越來越捲,沒有實習的人未來找正職時,根本就跟其他人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也讓實習從可選的自我成長,變成必選的學生活動,而第一次投實習總是讓人挫折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其實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發作到底是什麼感受,我不清楚那些學霸們懂不懂,反正我是覺得當時的我不算懂 但是真的經歷,你才真的理解,雖然沒有說一定要去經歷,但是常常你們給我一種根本不願意去理解的感受。這句話你們會直接總結我 就是同理心不夠。 我說的話都是多餘。 說不清楚我早上經歷了什麼,但是我就po了一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35年後再與大學生一起上課。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Thumbnail
【進階上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檢討: l   課程熟悉度、概念理解度不夠:沒辦法在時間內熟悉並內化課程的內容,造成課程的流暢度不佳,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流程與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心力顧及現場孩子的狀況,引導語的部分也只能複製老師告訴我的內容,重述給孩子聽,沒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投實習失敗,真的是我們這一世代無法避免的感受,自從某幾年開始實習風氣後,就業市場便越來越捲,沒有實習的人未來找正職時,根本就跟其他人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也讓實習從可選的自我成長,變成必選的學生活動,而第一次投實習總是讓人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