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學生發展過程中常見的重大錯誤: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2. 缺乏在壓力下執行的技能:

- 你的最有價值技能是你在壓力下仍能穩定執行並交付結果的能力,這對旁人而言就像是魔法一般。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專家能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和高效,這是需要長期訓練和實踐才能達到的境界。而僅僅依賴課堂上的練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經歷真實情境中的磨練。


3. 未能建立合作學習的關係:

- 新手常常想幫助並學習,這種合作的關係正是技能培養的引擎。然而,很多學生忽視了這一點,只專注於個人學習,缺乏與同儕及導師之間的互動。通過合作,不僅可以互相學習,還能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理想的學習環境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團隊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


你在研究所學生發展過程中還見過什麼其他錯誤?

374會員
1.3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1. 忽略建立專業圈內的聯繫: - 當你屬於某個專業社群或圈子,你能得到外人無法獲取的內部知識。例如,我長期參與Nick Milo的Linking Your Thinking社群,獲得許多高品質關於Obsidian用於知識工作的情報,這些情報經常改進我的知識工作流。這樣的圈內知識能幫助你更有效地組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1. 聚焦專題來提升專業知識: - 「聚焦專題,就是調動可以調動的各種知識,來攻克一個專門的問題。」這句話來自劉瀾老師的學習力30講,讓我深有共鳴。當你專注於一個專題時,你的知識積累會更有系統,並且能夠形成核心競爭力。 2. 以專題角度看待資訊: - 當心中有專題,觀看資訊的角度會從「這個
「錯信漏斗 (The funnel of Misbelief)是陰謀論患者的主要框架, 是一個人成為陰謀論患者逐漸陷進去的過程。」 「錯信漏斗有四個元素: 01 情感 Emotional 人在壓力下,感覺生活失控,就特別想抓住一種控制感,就容易尋求陰謀論解釋。 02 認知 C
1) 高濃縮知識的力量: -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這句話道出了數學的本質。數學就像藥一樣,將人類文明的精華濃縮在公式與定理中,讓人一旦接受,就能得到深刻的啟發與思考刺激。 2) 過度沉迷於數學的影響: - 年輕時熱愛數學的我,因為數學的確定性和精準性,逐漸過度依賴,數學成了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1. 忽略建立專業圈內的聯繫: - 當你屬於某個專業社群或圈子,你能得到外人無法獲取的內部知識。例如,我長期參與Nick Milo的Linking Your Thinking社群,獲得許多高品質關於Obsidian用於知識工作的情報,這些情報經常改進我的知識工作流。這樣的圈內知識能幫助你更有效地組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1. 聚焦專題來提升專業知識: - 「聚焦專題,就是調動可以調動的各種知識,來攻克一個專門的問題。」這句話來自劉瀾老師的學習力30講,讓我深有共鳴。當你專注於一個專題時,你的知識積累會更有系統,並且能夠形成核心競爭力。 2. 以專題角度看待資訊: - 當心中有專題,觀看資訊的角度會從「這個
「錯信漏斗 (The funnel of Misbelief)是陰謀論患者的主要框架, 是一個人成為陰謀論患者逐漸陷進去的過程。」 「錯信漏斗有四個元素: 01 情感 Emotional 人在壓力下,感覺生活失控,就特別想抓住一種控制感,就容易尋求陰謀論解釋。 02 認知 C
1) 高濃縮知識的力量: -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這句話道出了數學的本質。數學就像藥一樣,將人類文明的精華濃縮在公式與定理中,讓人一旦接受,就能得到深刻的啟發與思考刺激。 2) 過度沉迷於數學的影響: - 年輕時熱愛數學的我,因為數學的確定性和精準性,逐漸過度依賴,數學成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擔任碩專班班代,不是因為我是班上最「幼齒」的,而是在去年報到時「自願」擔任班代的同學卻在開學後就休學了,以致班代從缺。而我原先多少有點意願,因為班上同學的年齡多半與家父相近,抱持著服務長輩的心態,於是便自告奮勇地接下了班代一職。而班代的樂趣往往不在課業上(例如能夠最新拿到講義),而在於從這個
Thumbnail
本片原文:法律研究所學生的日文學習驚喜之旅 https://vocus.cc/article/654c7993fd89780001764e4a
Thumbnail
摘要: 這篇文章是由一位法律研究所的學生,蔡學友所撰寫的學習心得。蔡學友在學習吳氏日文的過程中,對於該教學法在法律日文的應用感到驚訝。他提到一位參加過吳氏日文的博士班學長,在課堂上展示了如何精密分析法律日文,這讓他對吳氏日文的教學成效更加有信心。蔡學友本人也在短時間內進行了大量的日文閱讀,包括日本新
Thumbnail
文部科學省 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 (NISTEP) 以作為研究成果的論文,針對日本及主要國家的科學研究進行多元視角的基礎化分析。
Thumbnail
念研究所其實有點類似於進入職場,透過出國留學,除了可以拿到學位之外,也可以實習一下在當地長居的感覺。 最近回到台灣,一方面是為了參加好友的婚禮,一方面也回來碩士班的母校進行合作的研究。進入到台灣的校園之後,又越來越濃厚的感受到日本和台灣念研究所的不同。提供一些經驗分享: 1.日本的大學研究室如果走傳
2017年11月的某天,我在替代役新訓結束後的兩天收假,偷帶了幾本書進成功嶺。撥交到專訓的前一晚,我們中隊坐在教室裡枯等,我則將書藏在文具袋裡小心翼翼地偷看,才看沒幾頁,就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我把那一頁指給我的臨員看,他讀了馬上點頭如搗蒜地附和。我們一致覺得,這本書的作者簡直像是從新訓第一天就觀察
你走進書店或圖書館,循著書架標示或索引編號,來到「教育學」的區塊,你抽出一本「教育哲學」。 這本書有好幾本複本,說明了它應該頗為暢銷,或是經常被借閱。如果是放在圖書館的書,也許書皮已經被翻到有不少明顯的破爛,可以看到館員細心的用膠帶修補過。不過沒關係,因為太多人借的關係,旁邊就有一本嶄新的複本,是今
大約在一個月前的某一天,準確來說是2017年8月10日,我到師大教務處辦理畢業離校手續,正式結束了我長達二十年的學生身分。 「當學生」是件頗為奇妙的事。從我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就可以聽到「大人們」──他們不見得是年齡上的大人──感嘆到,當學生有多麼幸福、學生有多好,這個情況,一直到我讀研究所都沒有變
Thumbnail
聖誕月真的是養豬月不停歇,繼續跟大家分享聖誕聚餐吃不停之 Danielson 研究所同學會。 2005 年 Danielson 來到丹麥後,那年夏天開始進入哥本哈根商學院唸研究所(北歐最好的商學院,其實也就是我幸運罷了),自此 Danielson 認識了幾位一起唸書的好同學,因為大家都很聊得來,所以
Thumbnail
大多數臺灣學生從國小開始,一直到高中,受的教育富含「正確答案」,求學跟遊戲破關沒兩樣,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時間到了考會考、學測或指考,多少人會提早進到下個階段前要做什麼準備?今天分享的這本書,將從申請研究所到畢業後謀職,鉅細靡遺的講述生存心法,是一本很棒的「工具書」。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擔任碩專班班代,不是因為我是班上最「幼齒」的,而是在去年報到時「自願」擔任班代的同學卻在開學後就休學了,以致班代從缺。而我原先多少有點意願,因為班上同學的年齡多半與家父相近,抱持著服務長輩的心態,於是便自告奮勇地接下了班代一職。而班代的樂趣往往不在課業上(例如能夠最新拿到講義),而在於從這個
Thumbnail
本片原文:法律研究所學生的日文學習驚喜之旅 https://vocus.cc/article/654c7993fd89780001764e4a
Thumbnail
摘要: 這篇文章是由一位法律研究所的學生,蔡學友所撰寫的學習心得。蔡學友在學習吳氏日文的過程中,對於該教學法在法律日文的應用感到驚訝。他提到一位參加過吳氏日文的博士班學長,在課堂上展示了如何精密分析法律日文,這讓他對吳氏日文的教學成效更加有信心。蔡學友本人也在短時間內進行了大量的日文閱讀,包括日本新
Thumbnail
文部科學省 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 (NISTEP) 以作為研究成果的論文,針對日本及主要國家的科學研究進行多元視角的基礎化分析。
Thumbnail
念研究所其實有點類似於進入職場,透過出國留學,除了可以拿到學位之外,也可以實習一下在當地長居的感覺。 最近回到台灣,一方面是為了參加好友的婚禮,一方面也回來碩士班的母校進行合作的研究。進入到台灣的校園之後,又越來越濃厚的感受到日本和台灣念研究所的不同。提供一些經驗分享: 1.日本的大學研究室如果走傳
2017年11月的某天,我在替代役新訓結束後的兩天收假,偷帶了幾本書進成功嶺。撥交到專訓的前一晚,我們中隊坐在教室裡枯等,我則將書藏在文具袋裡小心翼翼地偷看,才看沒幾頁,就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我把那一頁指給我的臨員看,他讀了馬上點頭如搗蒜地附和。我們一致覺得,這本書的作者簡直像是從新訓第一天就觀察
你走進書店或圖書館,循著書架標示或索引編號,來到「教育學」的區塊,你抽出一本「教育哲學」。 這本書有好幾本複本,說明了它應該頗為暢銷,或是經常被借閱。如果是放在圖書館的書,也許書皮已經被翻到有不少明顯的破爛,可以看到館員細心的用膠帶修補過。不過沒關係,因為太多人借的關係,旁邊就有一本嶄新的複本,是今
大約在一個月前的某一天,準確來說是2017年8月10日,我到師大教務處辦理畢業離校手續,正式結束了我長達二十年的學生身分。 「當學生」是件頗為奇妙的事。從我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就可以聽到「大人們」──他們不見得是年齡上的大人──感嘆到,當學生有多麼幸福、學生有多好,這個情況,一直到我讀研究所都沒有變
Thumbnail
聖誕月真的是養豬月不停歇,繼續跟大家分享聖誕聚餐吃不停之 Danielson 研究所同學會。 2005 年 Danielson 來到丹麥後,那年夏天開始進入哥本哈根商學院唸研究所(北歐最好的商學院,其實也就是我幸運罷了),自此 Danielson 認識了幾位一起唸書的好同學,因為大家都很聊得來,所以
Thumbnail
大多數臺灣學生從國小開始,一直到高中,受的教育富含「正確答案」,求學跟遊戲破關沒兩樣,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時間到了考會考、學測或指考,多少人會提早進到下個階段前要做什麼準備?今天分享的這本書,將從申請研究所到畢業後謀職,鉅細靡遺的講述生存心法,是一本很棒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