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覺得垃圾食品總是比那些所謂的健康食品好吃嗎?常常我們嘴饞想吃東西的時候,常常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速食、洋芋片、雞排珍奶之類的。仔細想想,好像真的垃圾食品感覺比健康食品好吃多了哩!
健康食品泛指那些富含營養素、對身體造成較低負擔的食品,如水果、蔬菜、五穀等;而垃圾食品則多指高熱量、低營養價值、對身體產生較高負擔的食品,如超加工食品、洋芋片、高糖飲料等。當我們疲累、心累、難受的時候,通常都會選擇吃這些高熱量、高鹽、高油的食物(雞排珍奶爆米花!)他們總感覺比較能「撫慰人心」、「很紓壓」、「很好吃」。
近期有研究支持垃圾食品總感覺比較好吃,這或許是因為垃圾食品更容易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呢!即使我們能夠選擇要吃什麼,看到更多垃圾食品也會讓我們傾向相信垃圾食品更好吃;相反的,如果看到更多的健康食品,我們也會感到健康食品比較好吃!也就是說,垃圾食品比較容易和快樂產生連結,並不是由於他們更好吃、更營養,而是因為我們能得到更多心理上的快樂。已有許多研究都支持垃圾食品因高熱量、高油、高鹽的特質,更容易讓我們產生多巴胺;或許透過單純曝光效應(我們對於更常接觸到的事物的喜愛程度會更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看到更多垃圾食品的廣告、接觸到更多垃圾食品的訊息,也讓我們對垃圾食品的喜愛度提升。腦神經科學內分泌與心理學兩相加乘下,難怪會產生一種垃圾食品更好吃的刻板印象囉!
在晤談室裡,或許攝取垃圾食品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策略(邊談邊吃炸雞?)但可可製品對情緒調適有幫助也是公認的喔。主要是可可製品內含有色胺酸等多種神經傳遞物質,幫助我們製造血清素(四種快樂荷爾蒙之一,主要效果是紓緩放鬆愉悅)、讓我們感到更放鬆、改善腦神經功能。很多諮商所都會準備糖果、餅乾、飲料等讓大家取用,一方面某些食品吃下肚有助於我們調適情緒與壓力、另一方面是給來談者一種備受照顧與親切的感覺。在晤談室外,我也常會建議案主在晤談期間維持穩定作息。過去也遇過案主談到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吃吃垃圾食品、巧克力等等的東西可不可以(主要是很有罪惡感及擔心變成暴飲暴食);在不影響健康的情況下,適度吃吃當然也是沒問題的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