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浅释 — 伦敦篇

地名浅释 — 伦敦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伦敦 London

源自罗马地名伦蒂尼恩(Londinium)。该地名词源颇有争议。单从地理上来看,更可能是一个凯尔特词源的词汇。考虑到Londinium和London之间的继承关系,亦可将Londinium译为罗马伦敦。

“罗马伦敦”这一翻译,虽然可理解性更好一些,但和音译的“伦蒂尼恩”相比,遮盖了伦敦历史地名的罗马化(拉丁化)过程,两种译法只能说各有千秋。

伦敦城 City of London

又名“伦敦金融城”、“一平方英里”。其边界大致在旧的伦敦城墙之内,亦包含伦敦城外的一部分缓冲区域。

中世纪伦敦大体上由三个部分发展而来。其一是作为城市的伦敦城,扮演了类似日本江户时期城下町的作用,主要作为工商业城市存在。其二是西边的威斯敏斯特,是作为宫廷区和教会区的存在。其三是南边的萨瑟克,更多的作为伦敦的门户,为外来商旅提供必要的服务。

威斯敏斯特 Westminster

半意译版本为“西敏”。该地地名为复合词,Minster 在英语中有大教堂的意思。

伦敦原有对应地名Eastminster,亦即“东敏”或“伊斯敏斯特”。东敏修道院于1538年解散,原址为皇家铸币厂占用。

和 Church 相比,Minster 地位相对较高。该称呼流行于十世纪前后的英国,十二世纪后,逐渐被 Perish(堂区、堂区教堂)所取代。除威斯敏斯特外,约克郡的约克座堂(York Minster)是英国较为著名的 Minster。

萨瑟克 Southwark

大伦敦下属的一个自治市,旧伦敦关厢。此处 Wark 即 Work。和现代常用的“工作”义项不同,Southwark 中的 Work 指城墙、壕沟一类的公式和要塞。Southwark 即“南部工事” 或“南部要塞”。

该地扼守伦敦桥,历史上是进入伦敦城的要冲,商业发达。伦敦著名的博罗市场(Borough Market)即位于此处。

肯辛顿 Kensington

得名于肯辛顿宫,和切尔西共同构成了皇家肯辛顿和切尔西区(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and Chelsea)。区名中的“皇家”二字即得名于肯辛顿宫。

从地理上看,肯辛顿是威斯敏斯特的自然延申。西欧多流行盛行西风,因此上风口的西区多为地位较高者居住。除肯辛顿宫外,对外开放的皇家公园肯辛顿公园和伦敦著名的购物街肯辛顿高街位于此区。

该词为法语词源,Kensington 即 Chenesi’s ton,ton 与 town 同源,意为城镇、居民区、不动产。Chenesi 即 Cynesige,意为皇家(cyne-)之胜利(siġe)。

切尔西 Chelsea

切尔西(Chelsea )即Cealc-hyð,意为白垩码头。

该区有浓厚宗教传统,公元787年的切尔西主教会议(Synod of Chelsea)即在此召开。

该地为英国传统的富人区。英超著名的切尔西足球俱乐部即位于该区。受该区文化影响,切尔西球迷以富裕、政治保守著称。

avatar-img
存照立此的沙龍
6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存照立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探討紐約小德意志社區的歷史興衰,從19世紀中期德意志移民潮的背景、移民選擇紐約的原因、以及社區最終衰落的原因等面向深入分析,並佐以美國德裔族群分佈圖,使文章更具可讀性及資訊量。
本文提供一個框架,幫助讀者多角度解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包括背景分析、比較分析及後續深入探討。文章探討查士丁尼的歷史定位、軍事擴張、法律改革等,並分析其成就與侷限性。
查士丁尼大帝(約公元527年至565年在位)是東羅馬帝國極具影響力的皇帝,其統治時期被視為黃金時代。本文探討其在法律(查士丁尼法典)、軍事擴張、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宗教政策及文化上的貢獻與影響,並分析其成就與爭議。 一、法律改革
探討紐約小德意志社區的歷史興衰,從19世紀中期德意志移民潮的背景、移民選擇紐約的原因、以及社區最終衰落的原因等面向深入分析,並佐以美國德裔族群分佈圖,使文章更具可讀性及資訊量。
本文提供一個框架,幫助讀者多角度解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包括背景分析、比較分析及後續深入探討。文章探討查士丁尼的歷史定位、軍事擴張、法律改革等,並分析其成就與侷限性。
查士丁尼大帝(約公元527年至565年在位)是東羅馬帝國極具影響力的皇帝,其統治時期被視為黃金時代。本文探討其在法律(查士丁尼法典)、軍事擴張、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宗教政策及文化上的貢獻與影響,並分析其成就與爭議。 一、法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