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火」的技術論:以〈接技〉為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世界圖像的時代〉中海德格說,中世紀的知識技術,和現代的科技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物理學,現代的物理被稱為數學的物理,因為追求可確證、可認知與精準,所以才要演算與實驗。更進而言之,海德格認為,現代科技的形上學基礎,也就是世界被當成持存的、可確證的對象了。但這還沒完,並不只是人身為存在者而將世界持存,人同時也被捲入其中,這種被海德格稱為座架(Ge-stell)的龐大機制機械化又自動化,難以逃脫。  


我想講的是〈接技〉這篇小說。  


張桓溢今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點火》中,以各種不同技術為題材,寫成八篇短篇小說,當中有印刷術、馴鴿術,還有〈接技〉這篇中的「信長」——英雄聯盟前身,本多忠勝開大QEQR一波帶走的「信長」(好,很明顯其實我沒玩過)  


「就這樣,一整日的遊戲開始了——說是遊戲,但在他們這群追求勝利的人眼中,其實也等同於練習」——〈接技〉。  


〈接技〉整篇小說圍繞練習,不只是練習打遊戲本身,也是情感練習、是成長練習。最弔詭的地方在於DOTA類遊戲的無時間性:死了可以隨後復活,而且一場打完就是下一場,場與場之間又沒有關聯——戰績不繼承、裝備不轉移,甚至記得每一場的變化都困難,需要仰賴錄影與重放,而每一次的生死都既關鍵(這一場的勝敗)又同時無關緊要。  


與此同時〈接技〉充滿各種時間戳記(跟其他篇一樣):金沙大樓火災、升上高二、網咖、SKYPE、即時通、《玫瑰瞳鈴眼》、《海角七號》、喉結漸長……。寫〈接技〉這篇小說本身當然是一種技術操演,既要寫遊戲內部記憶/歷時性不存在的「信長」,又要寫操練「信長」之際遊戲者存在的時空。在這個意義上,〈接技〉其實是2023年版本的〈降生十二星座〉,但如果說〈降生十二星座〉還有關於宿命、關於「無法進去/進去後什麼都沒有」,以及無限輪迴的嚴肅宇宙之問,〈接技〉也許更進一步、也更加虛無。當金沙大樓燃起熊熊火焰,美麗的女主角雅欣只想起(電動裡的)本能寺,電玩中人物的影像,又和雅欣影影綽綽地重疊。 


 但這實際上不是〈降生十二星座〉式的終極之問:而是「信長」式的乍生乍死,與經驗/興趣的倏起倏滅:「好像少了點什麼應該要有的情緒一樣,所有事物都閃耀著無聊的光輝」〈接技〉。如果說努力習練情感、操演同儕關係的時間裡面,還包裹著一個反線性、無延續性的「信長」時間的俄羅斯娃娃內裡,那麼本來應該是將世界持存的存在者玩家,其實就已經被捲入機械化的機制之中。這是我以為〈接技〉比起表面上不太複雜的文字,實際上潛伏的深刻問題。(讓我聯想起阿岡本描述的,沒有樓梯的閣樓上的年輕人——「經驗」的毀滅)  


當然,「技術」本身的重要性、執迷與徬徨,也存在〈接技〉中(這也是和〈降生十二星座〉不同的地方)。〈接技〉寫沉浸純粹技藝、棋靈王般的「小王」與容易分心的「他」,就像〈俊鳥人〉中深研馴鳥技術的「阿俊」與徬徨準備國考的「我」。如何、有沒有可能保有或追尋純粹的技藝,而這又將付出什麼代價?〈接技〉在小說最後給出的暗示是「歷史其實從此開始」:早在「電競元年」之前。不過在此「他」是一名記憶者嗎?在什麼意義上他「記得」,而大眾「遺忘」?

avatar-img
2會員
8內容數
影評與文史科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沙河背哥 的其他內容
《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歩いても,2008)和《比海還深》兩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其實近似於系列作,兩部電影中阿部寬與樹木希林都飾演母子,樹木希林演的母親皆叫做「淑子」,而阿部寬演的兒子都叫做「良多」,除此之外,阿部寬飾演的角色,都是從事藝文工作、且經濟上頗為拮据的中年男性。 
歡迎來到每日一畫報的單元。   今天這一則,要帶大家看的是《點石齋畫報》辛集上的〈日人防疫〉。大阪地區掀起疫病,日人的防疫措施,是患者家屬必須報知政府,由政府派巡警雇用專人,用擔架送往醫院,用藥水灌洗。(畫面中間偏左就有兩個人抬著擔架)畫面中間醒目處,巡警拿著罐子對著一個民眾澆灌
《比海還深》或許是最能引起各式藝文工作者共鳴的是枝裕和電影。     阿部寬飾演的主角良多,在15年前出版得獎作《無人的餐桌》一本小說後,沉寂多時,離婚,在零星的徵信社工作與出版社之間遊走,仍然時刻緊抓著筆記本記錄靈感,深夜寫作。人到中年,時常遊走賽馬場、彩券和柏青哥店。在旁人
0/5比海還深
《橫山家之味》和《比海還深》兩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其實近似於系列作,兩部電影中阿部寬與樹木希林都飾演母子,樹木希林演的母親皆叫做「淑子」,而阿部寬演的兒子都叫做「良多」,除此之外,阿部寬飾演的角色,都是從事藝文工作、且經濟上頗為拮据的中年男性。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4/5 小丑
《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歩いても,2008)和《比海還深》兩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其實近似於系列作,兩部電影中阿部寬與樹木希林都飾演母子,樹木希林演的母親皆叫做「淑子」,而阿部寬演的兒子都叫做「良多」,除此之外,阿部寬飾演的角色,都是從事藝文工作、且經濟上頗為拮据的中年男性。 
歡迎來到每日一畫報的單元。   今天這一則,要帶大家看的是《點石齋畫報》辛集上的〈日人防疫〉。大阪地區掀起疫病,日人的防疫措施,是患者家屬必須報知政府,由政府派巡警雇用專人,用擔架送往醫院,用藥水灌洗。(畫面中間偏左就有兩個人抬著擔架)畫面中間醒目處,巡警拿著罐子對著一個民眾澆灌
《比海還深》或許是最能引起各式藝文工作者共鳴的是枝裕和電影。     阿部寬飾演的主角良多,在15年前出版得獎作《無人的餐桌》一本小說後,沉寂多時,離婚,在零星的徵信社工作與出版社之間遊走,仍然時刻緊抓著筆記本記錄靈感,深夜寫作。人到中年,時常遊走賽馬場、彩券和柏青哥店。在旁人
0/5比海還深
《橫山家之味》和《比海還深》兩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其實近似於系列作,兩部電影中阿部寬與樹木希林都飾演母子,樹木希林演的母親皆叫做「淑子」,而阿部寬演的兒子都叫做「良多」,除此之外,阿部寬飾演的角色,都是從事藝文工作、且經濟上頗為拮据的中年男性。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4/5 小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超古代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便走向滅亡。 這是物極必反,他知道現在的世界也...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了解熱門的題目熱門的技術,具體是解決什麼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熱門的題目之所以熱門,常常是因為那個工作開啟了領域很大的想像空間。而之所以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基本是因為某種「技術」得到了突破。可能以前沒辦法計算的東西,現在可以計算了,可能以前逼近的效果不好,現在變得更好誤差都更小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基礎科學研究與現實脫節是理所當然, 許多廣為商用的技術在發明之初也是無用之物。」 我在文章〈004|為什麼研究人員需要了解商業模式?〉上收到了回覆。 的確,我在28歲以前也這樣覺得。 尤其我從18-25歲這七年,分別在台大數學系,台大應用數學所,中研院統計所裡面看到的基礎研究,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超古代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便走向滅亡。 這是物極必反,他知道現在的世界也...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了解熱門的題目熱門的技術,具體是解決什麼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熱門的題目之所以熱門,常常是因為那個工作開啟了領域很大的想像空間。而之所以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基本是因為某種「技術」得到了突破。可能以前沒辦法計算的東西,現在可以計算了,可能以前逼近的效果不好,現在變得更好誤差都更小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基礎科學研究與現實脫節是理所當然, 許多廣為商用的技術在發明之初也是無用之物。」 我在文章〈004|為什麼研究人員需要了解商業模式?〉上收到了回覆。 的確,我在28歲以前也這樣覺得。 尤其我從18-25歲這七年,分別在台大數學系,台大應用數學所,中研院統計所裡面看到的基礎研究,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