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愛、自由與單獨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愛、自由與單獨:愛是靈魂的滋養,自由是本質,單獨是天性


📖文獻筆記

第四部 單獨

第十四章 單獨是你的天性

首先請了解,無論你想不想單獨,你都是單獨的。單獨是你的本質,你可以試圖忘記這件事,藉著結交朋友、找情人或混在人群中,這樣就不必自己一個人……,但是,那些都只是外表上的動作,而其實,你內在的單獨依然深不可及。

我們出生時是單獨的,活著也是單獨的,死的時候依然是單獨的;單獨,是我們的天性,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罷了。由於沒有意識到這個事實,我們變成了自己的陌生人;原本應該將單獨視為莫大的福氣,我們卻誤把單獨當成孤獨。

單獨的人,有一種平靜之美,因為他安於存在。

孤獨,是被誤解後的單獨。人一旦將單獨誤解成孤獨時,整件事的背景就轉換了。單獨是莊嚴美麗的,它是正向的;孤獨是貧乏、負向、黑暗、抑鬱的。

當你能和諧地單獨自處時,你方能與人連結,那時候的關係,將為你帶來極大的喜悅,因為你與別人的互動不再基於恐懼。在找到單獨之後,你可以開始創造,隨你要參與多少事情都可以,因為此時,你不再藉著事情逃開自己,相反地,你還透過參與來展現自己,你所有的潛能,在此時都彰顯出來了。


第十五章 放下對人際的期盼

社會以互連網路的形式存在,當中有無數人組合出它的樣式。你在那裡可以有一點點自由,但你所付出的代價卻很高。如果你順從社會,如果你當配合者,他們就會租給你一個自由的小天地;換句話說,如果你成為奴隸,你就會被賜予自由。可是那種自由是被給予的,被給予的隨時都可以再被收回去,更別說你所付出的代價非常慘重,因為你必須去適應別人,那樣的自由一定有範圍上的限制。

在社會裡,在一個社會性的存在體當中,沒有人可以絕對的自由,別人的存在勢必會引起麻煩。沙特說:「他人即地獄。」大體上來說,他是對的,因為別人會造成你的緊張,你因別人而焦慮。每個人都需要絕對的自由,由於別人在追尋絕對的自由,你也在追尋絕對的自由,所以一定會產生衝突。絕對的自由,只為一個人而存在。

你的目的是絕對的自由,宗教是達成這項目標的方法。那就是為什麼你必須了解真正的宗教是一種反社會的力量,宗教的本質是反社會的,因為社會並沒有絕對的自由。

政客、心理學、教會及教育制度都在為社會服務,唯獨宗教是叛逆的。不過,社會愚弄了你,因為它製造出自己的宗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回教,這些都是社會騙人的詭計。

耶穌是反社會的,佛陀是反社會的,然而,基督教並不反社會、佛教並不反社會。社會很狡詐,它甚至能夠立即將反社會的現象吸收,轉成社會的一部分,製造出一種假象。

佛教、基督教、印度教與其他所有的宗教只不過是奶嘴,他們提供給你慰藉,讓你好好睡上一覺。實際上他們所做的是,在折磨人的奴役中允許你有一絲的舒緩,使你以為一切都沒有問題,就像是給你服用鎮靜劑或是毒品。

請了解一件事:社會並不在你的外面,它是你內在的一部分,除非你內在的根由消失,否則無論你走到哪裡,社會將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即使你前往一個嬉皮的社區,那裡也會有一股社會性的勢力;你去任何一處道場,社會就會出現在那個地方,並不是社會跟著你到處跑,而是——你就是社會。為何你老在自己周圍創造出社會?你內在的某個東西像顆種子,使你成為製造出社區的人,這表示,除非你完整地蛻變,不然你永遠無法超越社會,無論怎樣你就是會製造出一個社會。所有的社會都是一樣的,形式或許不同,不過基本的結構是一樣的。

◆◆◆

為什麼沒有社會,你就不能過活?難就難在這裡!

你需要被需要,你對「被需要」有一股很深的需求。如果沒有人需要你,你就覺得自己很沒用,一切都沒有意義;某個人對你的需要帶給你意義,使你覺得自己有重要性。

心理分析的整門學問只在於聆聽,沒別的。心理分析真的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學問,它根本就是唬人的戲法,可是為什麼它一直存在著?一個人給你這麼多注意力,而且還不是普通人,是位大名鼎鼎、寫了不少書的心理分析師,他曾經治療過許多名人,所以你感覺很好。沒有其他人會聽你說話,甚至是你的老婆;沒有人會注意到你,你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一個無名小卒,所以你甘願付心理分析師這麼多錢;那一種奢華的享受,唯有很有錢的人才能負擔得起。

除非這種被需要的需求能停止,否則你無法獨處。你可以跑到喜馬拉雅山,但你還是會創造出一個社區來。如果你能夠放下這被需要的需求,不管你住在哪裡,市場裡也好,市中心也罷,你都將是單獨的。

一個已經放下被需要的需求的人,一個對自己的樣子感到完全滿足的人。這種人,無須別人來告訴他:「你是有意義的。」他的意義,就是他的內在,此時,他的意義不再由別人賦予;他不會去乞討、索求,因為他的意義來自他的存在。他不是一個乞丐,而且有能力與自己在一起。

◆◆◆

但凡欲望都會被滿足,這是最危險的一則定律之一。所以在你欲求之前,請先三思!在你開口要求之前,先好好考慮清楚!千萬記住,有一天你的欲望會實現,然後你就會受苦。

單獨的人,會成為被揀選的對象,他是存在所揀選的人,為什麼?因為一個單獨的人,永遠不會欲求這世界裡的東西,因為不需要。他已經從當中學到一切該學的,他已經從這所學校畢業了,他通過了、超脫了,猶如一座高峰,獨自屹立在晴空下。


第十六章 記得自己

有兩個字在字典上的意義相同,但存在上卻是完全相反的意義,一個字是「孤獨」(loneliness),另一個字是「單獨」(aloneness),兩者並不是同義字。

孤獨是一個負面的狀態,像是黑暗;孤獨的意思是你失去了某個人,你覺得空虛,廣大無際的宇宙讓你深深恐懼。單獨的意涵則完全不同;你沒有失去誰,而是你已找到了自己,那是絕對正面的。

遺忘自己是唯一的罪過,而記住自己是唯一的美德。佛陀花了四十二年的時間,從早晨到黃昏都只強調一個字,那個字是「sammasati」,意思是正念。你腦中記著許多事情,就像一部百科全書,人的頭腦有能力記下全世界圖書館裡的資料,可是那並不是正確的記憶,正確的記憶只有一種:記得自己。

單獨是一則良機,是一項祝福,因為在你的單獨之中,你一定會遇上自己,使你首度領悟了自己的身分。當你知道,原來自己是神聖存在的一分子,你就再也不會受制於死亡、痛苦、焦慮,以及生生世世以來的一切惡夢。

在深沉的單獨之中,讓自己更加地回歸中心,那即是靜心:「在單獨之中歸於自己的中心」。那單獨必須純淨到沒有受到任何思維、情緒的驚擾,就從你的單獨完整的那一刻起,那樣的經驗,將會變成你的了悟。證悟並不來自外境,而是從你內在滋長的。

對自己的遺忘是唯一的罪。在憶起自己的美麗感受中,記住自己,那是唯一的美德,唯一的宗教。你不需當一名印度教徒,不需當回教徒,不需當基督徒,做一名有宗教品質的人唯一所需要的,只是成為你自己。


關於單獨的問答

■ 問:我從沒屬於過任何人或事,從未處在自己的內在之中,也不曾覺得和別人是一體的。怎麼我的一生都是個獨行俠呢?

請這樣看待自己:你是天生的靜心者,你擁有單獨的能力,因為你夠堅強,你如此地歸於中心,深植於自己的內在,因此一點都不需要別人。是的,你可以與他人連結,但那從不會演變成一種關係。與人連結是非常好的,兩個單獨的人可以連結,但他們不會形成關係。

無法單獨的人才需要關係。兩個寂寞的人會陷入一段關係,但兩個單獨的人,則是連結彼此、享受溝通交流,但他們依舊單獨。

世俗的人就是局內人,一個佛,注定是局外人。所有的佛都是局外人,即使是身處在人群中,祂們依舊是單獨的。即使置身於市井中,祂們也並不在那裡;即使是與人連結,祂們仍然保持距離,某種細微的距離一直都在。

那個距離就是自由、是無上的喜悅,那個距離就是你自己的空間,而你卻叫自己是「獨行俠」?想必是你在與他人比較:「他們有這麼多關係,他們正在談戀愛;他們是圈內人,而我是局外人——為什麼會這樣?」你在製造無謂的焦慮。

我不是叫你不要愛,事實上,也只有能夠單獨的人才擁有愛的能力。孤單的人無力去愛,他們緊緊抓著他們的需要不放,怎麼有能力愛?寂寞的人無法愛,他們只會剝削;寂寞的人假裝在愛,其實只想藉此得到愛。他們沒有愛,所以根本給不出愛來,唯有懂得如何單獨自處且覺得快樂的人,才會充滿愛,這樣的人才能分享愛,而且他可以與陌生人分享愛。


警語 靜心與慈悲

靜心並不是一種專注(concentration)。專注的人或許無法愛——事實上他不可能愛——而且可能變得更加暴力,因為,專注是保持緊張的訓練,專注會使頭腦變得狹窄,那對你的意識會造成很深的暴力。當你對自己的意識都很暴力了,你不可能對別人沒有暴力。你怎麼對自己,也會怎麼對別人。

靜心不是專心,但靜心也不是沉思、不是思考。你或許所想的是關於神的事情,即使那樣,你還是在「想」;只要有「關於」,就會有「思考」。無論你所想的是有關金錢,還是有關神的事,都沒有什麼不同。

何謂靜心?靜心是單純地在自己的存在中感到愉悅,靜心是你活出自己的喜悅。靜心是很容易的:意識全然地放鬆,你什麼事都沒有做。當你一開始做什麼的時候,你馬上就有緊張、焦慮。怎麼做?做什麼?如何順利完成?如何才不會失敗?你已經跑去未來了。

愈偉大的事情就愈矛盾,靜心與慈悲是最高的山峰之一,所以它們一定是矛盾的。

矛盾就在於,一個靜心的人是很淡然的,但並不是漠然;淡然而溫暖,但還不到熱的程度。熱情是熱的,它的溫度幾乎就像發高燒一般。慈悲則是淡然而溫馨,它是一種歡迎與接受,等待著分享、隨時準備好要分享,因為它很高興可以分享。如果靜心的人變得冷漠的話,這個人就錯過重點了,他不過是一個壓抑的人。壓抑熱情會使人麻木,也因此,全世界的人都變得沒有感情,人人都壓抑自己的熱情。

靜心不是控制,不是壓抑。要是你不慎有了錯誤的想法,你壓抑了自己,強烈的控制將造就你的冷酷無情,因為你變得愈來愈漠然,凡事都事不關己、不在乎、不可愛,這不是超脫,相反的,幾乎可以說是一種自殘。你以最低、最少的能量生存,活得不痛不癢;你的生命不是兩端燃燒的蠟燭,而只是火光非常微弱的小火焰,冒著濃濃的煙,幾乎見不到一絲火光。

走在靜心道路上的人常發生這樣的情形,例如天主教徙、佛教徒、耆那教徒,他們後來都變得冷冰冰的,控制對他們來說是駕輕就熟的事。覺知需要費力,控制則是輕而易舉,只需培養控制的習慣就行了。你養成某些習慣,然後習慣會占據你,你沒什麼需要煩惱的,因為接下來,你只需要跟著習慣走,習慣都是機械式的,使你活得像個機器人。你也許會看起來像個佛,但你不會是個佛,而是一座沒有生命的石像。

如果你沒有變得慈悲,那你就會變得無動於衷。無動於衷意謂著沒有熱情,而慈悲是蛻變後的熱情。去看天主教、耆那教、佛教裡的僧侶,你將會發現到非常無趣的人物典型——遲鈍、愚蠢、呆滯、封閉、畏縮與無時不在的恐懼。

那些想控制自己的人,選了一個很蠢的方式,控制是無效的,他們還會因此變成冷血動物,那就是控制自己唯一的辦法——讓自己冷冰冰的,能量就不會升起。獨身禁慾者不會吃太多,事實上,他們會讓身體挨餓,因為身體有愈多能量的時候,性能量也就會更多,可是,他們不知道怎麼處理這麼多的能量,所以,佛教僧侶一天只吃一頓飯。可是那是不夠的,他們為了不讓身體有多餘的能量,只吃進身體的最低所需量而已,這種禁慾不叫禁慾。

當你的能量自然流動,而能量開始自行蛻變成愛的時候,你自然變得無欲,那才是很美的一件事。

靜心意謂著覺知,覺知能斬斷所有的根,整棵樹就會自行消失,熱情轉變為慈悲。

修道院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只是在重新制約他們的頭腦與身體。然而,意識與那些都無關,意識不是一項新的習慣,而是帶著覺知去過生活,不受任何習慣約束,不被任何機制所占據,它是超越機械性的。

慈悲的人無法以熱情回應你,他並不冷酷,但他是淡然的。他可以給你他的溫暖、滋潤,但他無法給你任何熱,因為他沒有。請記住,一個發高燒的身體與一個溫暖身體的不同之處,一個發高燒的身體是不健康的,而溫暖的身體是健康的。


結語 擁抱矛盾

我的教導由兩個字所構成:「靜心」與「愛」。靜心,讓你感受到無比的寧靜;愛,使你的生命變成一首歌、一支舞、一場慶祝。你必須在這兩者之間移動,若你能輕易地遊走於兩者之間,若你可以毫不費力地來去自如,那麼你已經學會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閱讀心得

亞隆的存在心理治療中,四大終極關懷主題為:死亡、孤獨、自由、無意義。這本探討「單獨」與「自由」,這幾年似乎身心靈產業逐漸萎縮了,余德慧教授在《生命詩情》前言寫到:

這條身心靈運動的本質既非勵志,亦非宗教修行,而是繼六十年代的政治抗議所轉變成精神養生的綜合體。—《生命詩情》

身心靈運動最核心的本質在於是「社會的」還是「反社會的」?以藏傳佛法而言,你可以跟「社會的」談論菩提心與心理治療,空正見的哲學觀等等,但唯有出離心是「反社會的」,而且沒有立基於出離心之上的菩提心、空正見,皆是輪迴的因,奧修說的比較簡白:

耶穌是反社會的,佛陀是反社會的,然而,基督教並不反社會、佛教並不反社會。社會很狡詐,它甚至能夠立即將反社會的現象吸收,轉成社會的一部分,製造出一種假象。

佛教、基督教、印度教與其他所有的宗教只不過是奶嘴,他們提供給你慰藉,讓你好好睡上一覺。實際上他們所做的是,在折磨人的奴役中允許你有一絲的舒緩,使你以為一切都沒有問題,就像是給你服用鎮靜劑或是毒品。

宗教性會在心理學、科學、哲學之外給出不同途徑,不過其途徑的本質是反社會的,所以只能隱藏在社會之下,例如小乘佛法有比較濃厚的出世、反社會思想,而大乘佛法則比較入世、社會化,一般聽到的大乘佛法會著重於菩提心、空正見,而真正關鍵的出離心較少在社會層面宣傳(例如中台山剃度風波,大眾似乎只認為送子女去宗教能「馴化」,而不接受「出離」的前提),更進一步所謂的「社會」並不是只在於外在:

社會並不在你的外面,它是你內在的一部分,除非你內在的根由消失,否則無論你走到哪裡,社會將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即使你前往一個嬉皮的社區,那裡也會有一股社會性的勢力;你去任何一處道場,社會就會出現在那個地方,並不是社會跟著你到處跑,而是——你就是社會。

關於「單獨」可與《美好人生》的研究做對比,《美好人生》的結論是:

科學可以篤定地告訴你一件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也更長壽。這一點在任何人生階段、文化、與情境中都成立,也就是對你而言,以及對所有曾經活過的人類而言,幾乎都一定成立。—《美好人生》

奧修給出另外的見解:

我不是叫你不要愛,事實上,也只有能夠單獨的人才擁有愛的能力。孤單的人無力去愛,他們緊緊抓著他們的需要不放,怎麼有能力愛?寂寞的人無法愛,他們只會剝削;寂寞的人假裝在愛,其實只想藉此得到愛。他們沒有愛,所以根本給不出愛來,唯有懂得如何單獨自處且覺得快樂的人,才會充滿愛,這樣的人才能分享愛,而且他可以與陌生人分享愛。

社會化的「愛」、「人際關係」實際上是孤單的依附、寂寞的剝削、相互牽制的需求,反社會的「愛」是宗教性的、單獨的、自給自足的、有距離的,但這種品質對社會沒有幫助、甚至有害,也無法促進社會運轉。

近幾年我習慣丟出社會性的答案,例如《美好人生:史上最長期的哈佛跨世代幸福研究,解答影響一生最重要的關鍵》結論是「如果要幸福,你應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大部分人樂於接受這正向的、權威的標準答案,但如果滿足於僅此而已,則不必要多費唇舌闡述有衝擊性、宗教性的反社會途徑。

例如當他人詢問焦慮時怎麼辦?我會給出「滑短影音增加多巴胺」、「購物療法還能一邊刺激經濟發展」,確實這是非常社會的、資本主義的答案,如果滿足於僅此而已,我認為也沒什麼不好,因為這種虛無性是幸福快樂的本質之一。

治標不治本的方式,能創造持續性的需求缺口,能根治的醫師不賺錢,舒緩但不根除的醫師才能讓病患成為被動收入,這在醫療健保用藥體系、整復按摩、心理諮商、身心靈領域等十分常見,「為舒緩而設計」、「為丟棄而設計」是資本主義的醍醐味。

86會員
397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蓄積能量,找回由谷底反彈的快樂,走出上揚的幸福曲線
如何做對決策,讓人生更富足、幸福、美好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讓你不再焦慮的三步驟練習,擺脫被控制的人生
蓄積能量,找回由谷底反彈的快樂,走出上揚的幸福曲線
如何做對決策,讓人生更富足、幸福、美好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讓你不再焦慮的三步驟練習,擺脫被控制的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由於某些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是每月清零,不借白不借,以前習慣每月月底在圖書館盡情地借書,看不了那麼多文字書便借漫畫和繪本,後來因為有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服務不再設限,我便不再強行在月底大借特借。 然而,習慣畢竟是習慣,昨天還是不自覺地在圖書館看看有沒有什麼想看的書,發現之前追開的兩套漫畫也有新書可借,
Thumbnail
《朝聖者》看到尾聲了,後段緊張刺激,腦海中自動播放電影畫面。噢,對,《朝聖者》已經賣出電影版權,導演將是執導《金牌特務》(Kingsman)的馬修范恩(Matthew Vaughn),很期待看到電影,不過還未開拍,應該還要很久以後才看得到吧。 明天再認真介紹這本精彩絕倫的小說吧。 老實說,我
Thumbnail
【達賴喇嘛說,你從佛教習得的,不是要讓你成為更好的佛教徒,而是讓原本的你變得更好。閱讀這本書,是為了與身邊的人改善關係,我們常以愛之名行事,愛令我們甜蜜,卻又令我們痛苦,一行禪師說:「愛應該帶來快樂,如果愛只帶來眼淚,為什麼還要愛?」】
Thumbnail
關於《有一天,愛疲倦了》 有一天愛疲倦了,將「愛」擬人化,以一個女性的角色來代表愛,訴說「愛的力量永不止息」這件事,面對這個世界不同態度的眼光,愛或許遭到消磨或許累得再也站不起來甚至走向死亡,但就像世上所有事情一樣, 誕生、成長、死亡、重生,愛是勇敢的,所以愛不會停止他的流動。 後記
「女性主義的願景是打破社會權力結構,反對有權力的人欺負沒有權力的人。」
Thumbnail
書名《戀愛論序說》其實就展現了佐野洋子頑皮的性格,事實上,讀過她的作品便知道,她不愛論述、不愛定義,曾與她有段婚姻的谷川俊太郎這麼形容: 她知道論述會讓我們失去什麼。那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這本書是某次去逛書店時發現的,我總愛在逛書店時期待著尋寶般的驚喜,然而選擇書籍也沒有特定想要的類型,只要書給我的感覺對了,作者的文筆風格我喜愛,我也就索性選擇將它帶回家了,除了熱銷書,能在書堆中找到情投意合的書,也算是一種緣份吧。 這次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它的書名了-- 別害怕與眾不同。再翻閱一下作者
Thumbnail
將一切奉獻給「沒有愛的世界」的本村,投入所有的愛給植物,卻總也不免疑惑徬徨。不確定研究會成功或失敗、博士論文不知道能否如期完成、經濟也還無法獨立,眼看同齡親友陸續畢業、就職、結婚、成家,自己似乎一事無成。身為獨生女的本村,同時也被父母對於自己決定不婚不生的擔憂壓得喘不過氣。
Thumbnail
這是女孩讀書會的共讀書,為了能跟她們一起討論,我也讀了這本書,讀之前,我對孔夫子的印象是-守禮守法重倫理的老先生,是君權統治最佳守門員。沒錯,跟多數人一樣,我認為他是守舊的老夫子。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由於某些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是每月清零,不借白不借,以前習慣每月月底在圖書館盡情地借書,看不了那麼多文字書便借漫畫和繪本,後來因為有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服務不再設限,我便不再強行在月底大借特借。 然而,習慣畢竟是習慣,昨天還是不自覺地在圖書館看看有沒有什麼想看的書,發現之前追開的兩套漫畫也有新書可借,
Thumbnail
《朝聖者》看到尾聲了,後段緊張刺激,腦海中自動播放電影畫面。噢,對,《朝聖者》已經賣出電影版權,導演將是執導《金牌特務》(Kingsman)的馬修范恩(Matthew Vaughn),很期待看到電影,不過還未開拍,應該還要很久以後才看得到吧。 明天再認真介紹這本精彩絕倫的小說吧。 老實說,我
Thumbnail
【達賴喇嘛說,你從佛教習得的,不是要讓你成為更好的佛教徒,而是讓原本的你變得更好。閱讀這本書,是為了與身邊的人改善關係,我們常以愛之名行事,愛令我們甜蜜,卻又令我們痛苦,一行禪師說:「愛應該帶來快樂,如果愛只帶來眼淚,為什麼還要愛?」】
Thumbnail
關於《有一天,愛疲倦了》 有一天愛疲倦了,將「愛」擬人化,以一個女性的角色來代表愛,訴說「愛的力量永不止息」這件事,面對這個世界不同態度的眼光,愛或許遭到消磨或許累得再也站不起來甚至走向死亡,但就像世上所有事情一樣, 誕生、成長、死亡、重生,愛是勇敢的,所以愛不會停止他的流動。 後記
「女性主義的願景是打破社會權力結構,反對有權力的人欺負沒有權力的人。」
Thumbnail
書名《戀愛論序說》其實就展現了佐野洋子頑皮的性格,事實上,讀過她的作品便知道,她不愛論述、不愛定義,曾與她有段婚姻的谷川俊太郎這麼形容: 她知道論述會讓我們失去什麼。那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這本書是某次去逛書店時發現的,我總愛在逛書店時期待著尋寶般的驚喜,然而選擇書籍也沒有特定想要的類型,只要書給我的感覺對了,作者的文筆風格我喜愛,我也就索性選擇將它帶回家了,除了熱銷書,能在書堆中找到情投意合的書,也算是一種緣份吧。 這次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它的書名了-- 別害怕與眾不同。再翻閱一下作者
Thumbnail
將一切奉獻給「沒有愛的世界」的本村,投入所有的愛給植物,卻總也不免疑惑徬徨。不確定研究會成功或失敗、博士論文不知道能否如期完成、經濟也還無法獨立,眼看同齡親友陸續畢業、就職、結婚、成家,自己似乎一事無成。身為獨生女的本村,同時也被父母對於自己決定不婚不生的擔憂壓得喘不過氣。
Thumbnail
這是女孩讀書會的共讀書,為了能跟她們一起討論,我也讀了這本書,讀之前,我對孔夫子的印象是-守禮守法重倫理的老先生,是君權統治最佳守門員。沒錯,跟多數人一樣,我認為他是守舊的老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