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下跌有100種理由,然後呢?
股票明天或短期的漲跌,可能只能問上帝跟聖母,我說的都是東方的,那就是玄天上帝跟天上聖母,因為可以“搏杯”。不過,很多人都想知道最近七月底到八月初,全球股市,都出現了不小的修正,到底是為什麼?
我調查了很多財經媒體與網路上的看法,有好多種可能,我一一列舉如下;
- AI是不是一個泡沫,就好像2000年高科技泡沫一樣,已經吹得太大,現在只是醜媳婦終究要見公婆而已。
- 美國非農就業人數,不符合預期,失業率大概4.3%。
- 美國9月降息的機率變高,降息還分兩種,一種是通貨膨脹下降的好消息,另一種是經濟衰退(之前不是一直擔心不降息嗎?現在可能會降還要操心與煩腦!)
- 中東戰爭最近,又開始變得警張!
- 賀錦麗接替拜登,是臨危受命嗎?能不能力挽狂瀾呢?
- 川普又有什麼,異想天開的言語呢?
總而言之,你想加什麼,你都可以加進來,這些都是造成股市動盪沒錯!但是,然後呢?每一個關鍵的人物,事件的始作俑者,每一個都抓來槍斃。就能讓股市不下跌嗎?

運氣決定的事件,越努力越悲劇!
投資上最大的敵人,往往都不是別人,就算是別人引起的,也都是自己的選擇,我通常比喻為心魔。每當一個策略失效,自己買的標的不漲,人性都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哪個環節錯了。這個想法看似很又好奇心,很有求知慾對吧?但是,這裡有一個錯誤的假設前提,就是你認為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簡單的因果,你認為只要種瓜就會得瓜,種豆就會得豆。殊不知,自然法則在股市裡沒有用,因為你的市場短期的行情,是跟一群不理性的人博弈的。
用理性來看待,不理性的世界,那你將會全盤皆輸!舉例,有一個古代人,穿越到現代,他的價值觀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原因,他就開始研究,如何把骰子,每次都骰到三點,這有可能嗎?而且,賭場的淺規則,是你甩到三點時,賠率大概不到六倍,而骰到三點的機率,可是低於六分之一。
所以問題出在,世界上至少有兩種極端的因果決定方式:
- 運氣決定100%
- 實力決定100%
你把努力錯用在,因果由運氣決定100%的,那就會發生,種瓜得豆的悲劇了!
股市短期是靠運氣,長期是靠實力
明天股市會漲還是會跌,那即便找巴菲特來猜,大概猜對的機率,會將無限趨近於50%,也就是跟瞎猜沒有兩樣,所以想判斷,短期是空頭還是多頭,巴菲特跟躑銅板,可以說是沒有差別。但是,長期整個股市就是一直上漲,因為企業會汰弱換強,不斷進步與發展,你可能不知道,著名的一本25年前經典的暢銷書《基業長青》,作者詹姆·科林斯在書中指出,有18間企業,用過去最好的、最科學的指標,來衡量企業,因此,斷言它們將是百年企業。我來列出這18間公司:
- 3M
- 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
- 貝爾南(Berkshire Hathaway)
- 惠普(Hewlett-Packard)
- 迪士尼(The Walt Disney Company)
- 福特(Ford Motor Company)
- 吉列(Gillette)
- 摩托羅拉(Motorola)
- 皮爾斯(Pier 1 Imports)
- 施樂(Xerox)
- 史丹利(Stanley)
- 史克威爾(Square)
- 史密斯(Smith & Wesson)
- 斯巴魯(Subaru)
-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 寶潔(Procter & Gamble)
- 亞馬遜(Amazon)
- 蘋果(Apple)
現在這18間企業,現今還有在美國前500大的S&P500,根本不到一半。而你怎麼能夠相信,而你又怎麼能知道,什麼公司能存活百年呢?
而這25年來發生什麼事,那就是顛覆式創新
你想看看,有人能在25年前,猜到手機能取代相機,會有電動車,上網變成一去不復返的行為,AI能夠如此靠近我們的生活。這些都是沒辦法從過去發生什麼事,而苦思冥想的推理出來的,曾經有一個小說家,預言如果18世紀,看到現代的高樓大廈,會怎麼假設,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
故事說到,這樣的高樓大廈,住在上面的人,階級肯定比較低,因為爬上樓與下樓的體力消耗是巨大的。他們又說,在大樓每10層樓,都需要有補給站,不然樓上的容易餓死。更想幫我們解決問題,說可以製作一個溜滑梯,降低下樓的體力消耗,但是上樓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聽起來是不是荒謬,但是他們都很合邏輯,只是不理解,現代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東西,叫做電梯。那是他們想破頭,都沒辦法想到的,與其用一堆現在的指標,找尋未來,不如放棄,那你的投資更容易成功。
為何悲觀者正確,樂觀者獲利呢?
因為相信經濟與科技,是不斷進步的,而不是用現在的視角,侷限自己。悲觀者永遠在現在正確,因為用他的已知,想要找到任何一個,經濟要崩盤的證據,都非常好找。但是,他們永遠無法找到,那個最關鍵的“電梯”。
而樂觀者,相信世界會更好,科技會進步,經濟會發展,然後他們只要解決,《基業長青》這個“看走眼”的風險就好。這有兩種方法,第一種,主動一直增加自己的能力。但是,公平地說,連巴菲特都會看走眼,這不是普通人可行的。
而不如巴菲特的凡夫俗子,最好的建議,就是另一種:只要購買一個經濟增長中的國家之市值型的ETF,這就能解決自己判斷的問題。至於耐心,那一直都是你的問題,因為巴菲特也需要,他99%的財富,是65歲後創造的,而你又怎麼能,一夜致富呢?